以下是含有工業電價的搜尋結果,共147筆
真的要漲了!電價費率審議會明天召開,敲定10月是否調整,原本預期政府會凍漲,但在立法院未給千億補助,以及矯正不合理電價結構考量下,將放手讓台電調漲民生電價,包含住宅與小商家,平均漲幅在2%到3%,共有1400萬戶受影響。至於產業電價因售價已較高,這次予以凍漲,但會檢討部分產業是否繼續適用優惠費率。
10月電價漲不漲?各界關注。經濟部電價審議工作小組會議近日已火速開完,最晚下周開正式會敲定。據了解,台電提出民生電價基本級距要調漲6%方案,不調工業電價,但取消衰退產業電費減半優惠。但是經濟部認為美國對等關稅衝擊傳產、物價水準仍高,基本方向定調凍漲。
全國商總榮譽理事長、鄉林集團董事長賴正鎰8日指出,核三延役公投結果顯示台灣社會對核能接受度提升,他認為台灣要淨零,又要「乾淨、便宜又穩定的電」不該缺少核能,不僅核三重啟,核一、核二及核四都應重啟,避免天然氣或煤炭因天候或戰爭影響海運,僅靠七天存量「風險太大,也不安全」,政府應調整能源政策並比照歐美日等國,加速建置核能新科技SMR小型模組化反應爐,才足以應付未來發展AI科技島的龐大電力需求。
全國商總榮譽理事長、鄉林集團董事長賴正鎰今天指出,核三延役公投結果顯示台灣社會對核能接受度提升,他認為台灣要淨零,又要「乾淨、便宜又穩定的電」不該缺少核能,不僅核三重啟,核一、核二及核四都應重啟,避免天然氣或煤炭因天候或戰爭影響海運,僅靠七天存量「風險太大,也不安全」,政府應調整能源政策並比照歐美日等國,加速建置核能新科技SMR小型模組化反應爐,才足以應付未來發展AI科技島的龐大電力需求。
10月電價是否調整,成為產業界與民生關切焦點。經濟部長龔明鑫上任後,已與七大工商團體及多個傳產業者舉行座談,業界一致希望「電價凍漲、匯率穩定」。據悉,電價費率審議委員會將於9月中下旬登場,在國際燃料價格趨緩、台電連四個月出現盈餘的情況下,10月起工業電價全面凍漲的機率相當高。
小編今天(8日)精選5件國內外重要財經大事。輝達有意在北士科興建總部,屬意的T17、T18基地由新光人壽取得地上權,雙方雖簽定MOU合作意向書,但在轉移地上權的談判仍卡關,傳出輝達拒絕由新光人壽建好總部後轉移的選項,希望取得乾淨素地自建,但這就牽涉到新壽與北市府的解約的問題,目前雙方在解約金上的認知差距太大。北市府也準備T12基地備案供輝達選擇。
經濟部長龔明鑫和傳統產業五場座談,產業界幾乎都提及二大重點,一是電價凍漲,另是匯率穩定不急升。其中,9月中下旬舉行電價費率審議委員會,將決定10月起電價,在國際原油及燃煤等價格呈現平緩下跌趨勢、台電至8月連四個月都有盈餘獲利之下,預估10月工業電價全面凍漲有空間。
面對美國關稅政策、新台幣匯率劇烈波動帶來的衝擊,工總理事長潘俊榮2日直言,各國都積極重新布局與調整,「台灣真正需要的是開創經濟新局」,特別是AI、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刻,產業界需要自救,也要「與政府並肩作戰、一起拚經濟」,才能在亂世中開展經濟新局。
全國工業總會(工總)今(2)日發表「2025年工總白皮書」,提出7大面向共35個議題、138項政策建議。工總並提出四大當務之急,分別是:「推動危老都更,擴大內需」、「協助業者因應新局下進出口的挑戰」、「務實解決全面缺工問題」及「檢討能源政策,並穩定工業電價」。
工總今日發布白皮書,工總建言中提到,隨著AI產業及應用蓬勃發展,台灣電力需求持續增加,8月公投結果顯示台灣社會並不排斥核電,為確保全國供電穩定與達成2050淨零碳排目標,不論化石、再生能源,以及核能等能源類型都應列入考量,以規劃最適切能源發電結構。
美國對等關稅暫緩大限將至,至今仍未公布對台灣課徵稅率,外傳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最快本周再次赴美,與美方展開第四輪實體磋商,盼爭取稅率不高於日韓等競爭對手。藍白邀請台大前校長管中閔擔任召集人推動的「民間版衝擊影響評估」21日公布期中報告成果,受訪238家廠商中,有88.5%為200人以下中小企業,且超過五成表示已受美擬課關稅的直接影響,且一旦課徵幅度提高至20%,逾半數企業預估營收將減少10%至30%,其中更有26%直指恐損失三成以上。
經濟部長郭智輝25日於立法院經濟委員會上表示,若撥補台電1000億元最終無法獲得立法院同意,9月召開電價費率審議會,電價將沒有不漲的理由。經濟部內部透露,如果沒有千億補貼,10月電價將提出調漲5%方案,民生與工業共1450萬戶全都要調。
美國商會10日發布對台灣政府提出建議的《2025台灣白皮書》,並提出5大項對於能源政策的建議,雖然沒有明確指出「核能發電」,但不斷強調乾淨能源、低碳燃料的投資,確保電力供應跟上用電需求的腳步,尤其根據美國商會調查,多數會員認為台灣未來1到3年必須優先解決能源問題,可靠的能源是外資擴大投資關鍵。
美國商會10日發布《2025台灣白皮書》,呼籲建立台灣政府應深化產業合作,以增加韌性,並提出5大項對能源政策的建議,其中包括強化政策明確性、行政效率以及投資碳捕捉,低碳燃料及新興的乾淨能源投資等;並強調台灣美國近期的關稅對台灣並不公平。
外界指出台灣廢核後將造成產業出走,經濟部回應,政府每年定期檢討電力供需狀況,並妥善規劃整體電源開發。以今年為例,預計將有大潭7號機,興達新燃氣1、2號機、台中新燃氣1號機等新建燃氣機組共481.3萬瓩上線,大於核三2號機95.1萬瓩。除低碳燃氣機組之外,政府也積極推動無碳再生能源,將可充分滿足AI、半導體產業等新增用電需。
台灣最後一個核能發電機組、核三廠2號機將在5月17日停機,台灣正式揮別已運作40年之久的核能發電。在環保團體慶祝反核成功、民進黨喜迎「非核家園」得到實現的同時,產業界和民眾卻非常憂心未來電力供應與電價的穩定,將出現極大的變數。
針對外界關心核三廠2號機除役後供電,台電表示,核三2號機下個月除役,並非這個月才知道,40年運轉期限早在2002年《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立法時就已確定,也因此已規劃今年將有近500萬瓩大型燃氣機組陸續加入供電行列,加上再生能源、抽蓄水力及負載管理等調度手段可確保穩定供電無虞。
據公眾號「智谷趨勢」報導,漲價潮又來了,但這次不一樣。2025,一場史無前例的成本大挪移正在到來。很難有人置身事外。
經濟部電價審議委員會28日舉行會議,決定這次電價不調漲。在審議會之前,電價將針對民生及小商店調漲,且漲幅在6%至33%的說法傳得沸沸揚揚,當時政府也沒有否認,如今,經濟部卻突然投出變化球!令人好奇,是什麼原因讓賴政府最終決定不漲電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