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巴黎氣候協定的搜尋結果,共204筆
第30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30)將於10日在巴西城市貝倫(Belem)登場!今年適逢《巴黎氣候協定》簽署十周年,但全球氣溫持續攀升、氣候融資審查日益嚴格,加上各國在能源轉型上存在重大分歧,凸顯本次會議在對抗氣候變遷的重要性。
隨著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30次締約方會議(COP30)10日即將在巴西舉行,美國川普政府已確認,將不會派遣任何高層代表出席COP30,此舉凸顯華府對氣候行動的強烈敵對立場。另外,此次確認出席COP30的國家領導人數量也遠低於往年,更讓這場全球應對氣候危機的關鍵會議蒙上陰影。
美國總統川普多次喊出他應得諾貝爾和平獎,他也成功讓持續2年衝突的以色列與哈瑪斯同意第一階段和平協議,看似真有望獲獎!不過專家認為,川普退出多項國際組織、開打貿易戰以及影響美國學術自由的行為與和平獎信念背道而馳。更重要的是,和平獎提名在1月底截止,當時川普才上任不久,恐已錯過時間,不過雖然今年恐無緣得獎,明年仍有望角逐下屆和平獎。
今年不但是對抗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同時也是安排二戰戰後世界秩序重要成果的聯合國成立80週年。9月底,超過140位世界領導人齊聚紐約,然而,屹立80年的聯合國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正如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坦言,聯合國正處於「被衝突、不平等與不公正撕裂」的時代,距離「使後世免於戰禍」的創立宗旨已愈行愈遠。
2025年諾貝爾和平獎將在10月10日揭曉,總統賴清德日前表示,如果美國總統川普能讓中國永遠保證放棄攻打台灣,「他必然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對此,白宮方面也作出回應,表示川普值得配得上諾貝爾和平獎的肯定,且不僅一次。
今年不但是對抗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同時也是安排二戰戰後世界秩序重要成果的聯合國成立80週年。9月底,超過140位世界領導人齊聚紐約,然而,屹立80年的聯合國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正如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坦言,聯合國正處於「被衝突、不平等與不公正撕裂」的時代,距離「使後世免於戰禍」的創立宗旨已愈行愈遠。
2025年諾貝爾獎各獎項預計10月6日起揭曉,美國總統川普夢寐以求的和平獎會在10月10日公布得主。諾貝爾獎專家接受路透社訪問直言,川普並非各界看好的和平獎人選,主因川普政在破壞備受諾貝爾獎委員會珍視的國際秩序,川普太過積極遊說爭取桂冠也可能收到反效果。
據觀察者網報導,當地時間9月9日,歐盟執委會發布報告稱,當前,全球地緣政治秩序劇變,為保證關鍵能源供應,歐盟需重視「包括太空採礦在內的先進採礦技術,從月球開始」。當天,美國政客新聞網歐洲版(Politico EU)就此刊文「布魯塞爾是瘋了嗎?」發出靈魂拷問。
九三閱兵現場,俄羅斯總統普丁、北韓最高領導人金正恩和習近平並肩站在天安門城樓上,三國領導人同框,不但成為當天最搶鏡的畫面,也將成為大國政治的歷史性標誌。閱兵前夕,習、普與印度總理莫迪在天津上合峰會上,笑容滿面互致問候。若將九三閱兵與上合峰會一併觀察,應可察覺一個趨勢,在川普無差別極限壓力下,各國不同程度的「和中自保」,美中競爭將進入新階段。
九三閱兵現場,俄羅斯總統普丁、北韓最高領導人金正恩和習近平並肩站在天安門城樓上,三國領導人同框,不但成為當天最搶鏡的畫面,也將成為大國政治的歷史性標誌。閱兵前夕,習、普與印度總理莫迪在天津上合峰會上,笑容滿面互致問候。若將九三閱兵與上合峰會一併觀察,應可察覺一個趨勢,在川普無差別極限壓力下,各國不同程度的「和中自保」,美中競爭將進入新階段。
塑膠公約於日內瓦談判宣告破裂,外界憂心恐怕影響我國減碳進程,環境部長彭啟明表示,塑膠與民生相關,各國可能多有考量導致談判未如預期,但台灣減塑還是會持續做,也會推動2030年及2035年《一次用產品減量里程碑》,將納入包括塑膠袋、免洗餐具、飲料杯、吸管、零售商品與網購包裝。
美國總統川普表示,日本對美國5500億美元的投資「就是我們的錢」,美國想怎麼用就怎麼用;此前,美日談判的結果還規定這筆5500億美元投資的90%收益將由美國獲得,當然,日本市場將對美國完全開放,進口美國大米和汽車,自不在話下。
美國總統川普表示,日本對美國5500億美元的投資「就是我們的錢」,美國想怎麼用就怎麼用;此前,美日談判的結果還規定這筆5500億美元投資的90%收益將由美國獲得,當然,日本市場將對美國完全開放,進口美國大米和汽車,自不在話下。
晶圓代工大廠聯電(2303)呼應全球控制升溫1.5℃的減排路徑,訂定溫室氣體近程、遠程及淨零目標,今(8)日宣布已正式通過科學基礎減碳目標倡議組織(SBTi)審查,成為全球首家通過該標準的半導體晶圓代工業者。
歐盟領袖科斯塔與范德賴恩今天與中國領導人在北京舉行峰會。據法國廣播電台報導,峰會主要涉及雙方貿易摩擦以及烏克蘭戰爭等敏感問題,但目前看不出會有很大的突破。法國國際關係研究所(IFRI)亞洲中心主任馬克·朱利安(Marc Julienne)告訴法新社,此次會議的緊張程度在兩個大國之間「可能是前所未有的」。
美國政府近日宣布,不接受2024年世界衛生大會所通過的《國際衛生條例》(IHR)修正案,認為該條例修改將干預美國主權,且未能妥善處理疫情期間世界衛生組織(WHO)受到中國政治影響的問題。國務卿盧比歐與衛生部長小羅勃甘迺迪發表聯合聲明,批評新條例「對美國衛生政策構成主權侵犯」,並強調拒絕任何可能限制美國人言論、隱私與自由的國際規則。川普總統更已在今年1月回任後啟動退出WHO的程序,計畫讓美國全面脫離這個全球衛生制度。
美國國務院22日以不符國家利益為由,宣布美國將在2026年末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這已是美國第3度「退群」,川普上任首日就宣布退出巴黎協定和世界衛生組織。
歷任美國總統就屬川普最威風,歐巴馬努力多年的太平洋夥伴協定(TPP),他老兄2017年一上任就加以否決,2019年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年初宣布退出世衛組織(WHO),此外,還不時放話要退出世界貿易組織(WTO)。
世界經濟論壇(WEF)6月發布的報告《永續發展與成長:中小企業和中型製造商路線圖》指出,有38%的企業已視永續為商業機會,更有68%企業對減碳持正面態度。
環境部與104人力銀行合作完成2025上半年的《綠領人才就業趨勢報告》並於4日發布指出,今年1月至4月平均每月4017家企業有綠領人才需求2萬1770職缺,薪資中位數達4萬元、較整體職缺3.8萬元高出5.3%,還有30%綠領職缺要面議(4萬元以上),也較整體的15%來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