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循環農業的搜尋結果,共68筆
【旅奇傳媒/編輯部報導】2025台北國際旅展於11月7日(星期五)至11月10日(星期一)在台北南港展覽館一館盛大登場。農業部以永續精神設立「農遊館」及「國家森林館」,運用「土地到生活的100%永續行動」及「山林製造」策展主題,透過精彩活動體驗及遊程商品行銷,邀請民眾體驗大自然的美好與農村生活的魅力,為國民旅遊旅遊注入永續行動力。
由好食好事加速器主辦的年度盛事「第八屆2025好食好事 Demo Day」30日在台北101獨一文創空間登場,匯聚來自台灣、日本、新加坡的14家食農新創,展現科技與創意如何勾勒食農產業的未來藍圖,開啟價值鏈新篇章。現場聚集超過300位投資人、企業決策者與產業夥伴,共同見證食農價值鏈的全新篇章。
大武山(6952)今(20)日舉行「好氧減碳工程啟動儀式」,正式宣布與智聯(6751)、易發(6425)及宇陽能源攜手合作,共同建置有機堆肥設備,處理雞糞等有機廢棄物,轉化為高效有機肥料,友善土地、回饋農民。該項工程預計於2026年第1季正式上線,將有效提升牧場生產效率,並朝碳中和目標邁進。
美國金融市場再度出現動盪。儘管摩根大通、高盛、富國銀行與花旗等大型銀行第3季財報表現亮眼,整體業績優於市場預期,但兩家地區性銀行爆出財務問題,使市場信心急速崩盤。前立委蔡正元17日就表示,「當銀行收緊銀根,老百姓借不到錢,經濟就更加凍結。」他進一步指出,美國目前汽車貸款違約率飆升,拍賣潮湧現,但中古車市場價格暴跌,貸款公司也血本無歸,「誰能保證下一波不會是房貸危機?」
五年前,來自台灣的台商張士軒帶著微生物專業背景,踏上遼闊的東北平原。過去他從事腸道益生菌等研究,如今將研究方向轉向土地,把益生菌應用於鹽鹼地改良,讓本來寸草難生的白花花鹽鹼地,逐步變成適合水稻生長的沃土。
屏東科技大學今(26)日與環境部、農業部共同簽署「永續能源與氣候變遷研究發展示範中心」合作備忘錄(MOU),藉產、官、學、研合作,未來示範中心將透過適當的生質能綠色技術,將畜牧業所產生的糞尿廢棄物資源化處理,以達生物質資源永續利用最大化,創造環境與經濟的永續價值。
淡水區忠寮與樹興2大農村社區,憑藉獨特的人文風貌與生態資源,蛻變為北海岸重要的觀光亮點。忠寮社區以「智慧綠能村」之姿推動魚菜共生與環境永續;而樹興社區則透過茶籽油產業及農村體驗,結合返鄉青農力量,轉型為兼具產業與觀光的在地典範。
當銀柳產業面臨國際競爭與人口老化挑戰時,宜蘭縣三星鄉花卉產銷班第15班由資深農友與返鄉青農共同發揮創意巧思,不只讓銀柳產業重新煥發生機,更一舉拿下「全國十大績優農業產銷班」殊榮,代理縣長林茂盛22日頒贈賀匾表揚,肯定這份跨世代的努力。
當銀柳產業面臨國際競爭與人口老化的挑戰時,宜蘭縣三星鄉花卉產銷班第15班卻由資深農友累積數十年的栽培經驗,與返鄉青農的創意巧思碰撞出火花,不只讓銀柳產業重新煥發生機,更一舉拿下114年度「全國十大績優農業產銷班」殊榮。代理縣長林茂盛今(22)日親自到場頒贈賀匾,肯定這份跨世代的努力。
為推廣循環農業理念,台中市豐原區農會20日舉行「豐農稻田遊戲節」,活動結合稻草人布置創意競賽、親子闖關遊戲、食農教育體驗與農特產品市集等,現場湧入大批民眾參與,大小朋友齊聚田間,在金黃稻浪與創意稻草人陪伴下,共同感受農村豐收的喜悅與活力。
南華大學科技學院院長陳柏青於8月21日至24日赴馬來西亞沙巴進行參訪與交流。在Kinarut的Langkah Syabas Beach Resort,於馬來西亞保佛縣漁業處官員見證下,與當地企業「騰達生態農業科技公司」(Tenda Eco Agro Tech)簽署產學合作協議書及學生實習同意書,為雙方長期合作奠定基礎。
為因應氣候變遷與永續農業需求,農業部台南區農業改良場近年積極推動農業資材循環再利用,於2023至2024年間輔導雲林、嘉義與台南地區五處循環農業示範場域,成功將禽畜糞、豆粕、菇包木屑及廢棄培養土等剩餘資材轉化為可再利用資源,並實地驗證其於硬質玉米、落花生、草莓及牧草等作物栽培的效益,展現農業剩餘資材再利用技術的實用性與擴散潛力。
每逢稻作收割期總有不少農民習慣露天燃燒稻草,宜蘭縣環保局提醒,露天燃燒稻草不僅違反《空氣汙染防制法》,排放大量細懸浮微粒PM2.5、PM10與二氧化碳等物質,呼籲農民轉向「友善農作」方法,讓廢棄農作物成為土地的養分來源,「轉廢為寶」實現低碳循環農業。
每逢稻作收割期,總有不少農民習慣直接露天燃燒稻草,但這樣便捷做法其實暗藏許多風險。宜蘭縣環保局提醒,露天燃燒不僅違法,還會排放大量細懸浮微粒(PM2.5)、懸浮微粒(PM10)與二氧化碳等空物質,會影響呼吸健康,破壞表土、導致土壤酸化與肥力不均,甚至可能因濃煙遮蔽視線,危及行車安全。
曾是旗山產業象徵的老糖廠,近年在高市農業局輔導下轉型農創基地,以「香蕉全利用」推動農村創生,從農業廢棄物再利用到青年返鄉就業,逐步翻轉社區樣貌,12、13日2天於旗山農創園區辦理的《旗山遊記 山城大地》活動,將這些創生成果帶入現場,吸引民眾實地體驗。
屏東縣九如鄉農會配合農業剩餘資源再利用計畫,去年成立鳳梨葉取纖循環場,生產纖維、後續製成成衣等商品,深獲市場好評,而今又創新里程碑,27日在農業部長陳駿季見證下,首批量產100公斤的鳳梨葉纖維將紡織成紗外銷至美國。
彰化為台灣畜牧重鎮,牛、雞飼養量全國第一,畜牧場在面對淨零轉型與環境永續的壓力下,必須走向智慧化與低碳化經營。為協助業者轉型,縣長王惠美率團參訪丹麥達爾姆農業產業學院與Ulvsbjerggaard牧場,實地取經綠色農業、精準畜牧與資源循環管理的做法,盼將先進經驗導入彰化在地發展。
【旅遊經 洪書瑱報導】
迎夏季兒童市場,飯店祭推特色夏令營活動為小孩放電,雲品溫泉酒店日月潭推「鐵人運動放電營」、「綠色大地小野人」營隊,礁溪老爺則推出「蘭陽公主的傳說」夏令營,桃園名人堂雷爵暑假棒球營,主打五星級飯店住宿、專業教練帶隊天天打球,給孩子一個超充實又放電的夏天。
屏東縣政府為推廣在地特色畜禽產品,30日起在物產館以豬、牛、雞為主題,推出為期3周的「南方沃野WOW YA!」永續農業系列推廣活動,不少在地業者藉此分享永續發展的成功案例,如讓糞土變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