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的搜尋結果,共04筆
10月起將有多項新制上路,其中不少攸關民眾荷包,民生電價將從10月1日起調漲,住宅用電700度以下每度增加0.1元,四口之家每月電費最多恐增加70元;此外,全民普發1萬元,立法院可望於9月30日完成審議,屆時行政院將在10月下旬開始撥付1萬元。
知名製作人、主持人沈玉琳於7月29日病倒送醫,經院方檢驗確認罹患白血病(血癌),必須化療且不排除進行骨髓移植,消息曝光引發各界關注。癌症希望基金會分享,其實白血病共有五大類型,包括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慢性淋巴性白血病、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沈玉琳自述症狀為白血球異常增生,會導致免疫力下降、造血功能異常,是常見也需積極治療的血癌之一。
台灣「癌症時鐘」不斷快轉,每4分2秒就有一人罹癌。根據推估,到了2045年,全世界約有一半以上的癌症新增病例會發生在亞洲,而亞洲地區從新藥上市到獲得給付,平均比其他地方晚了3年,如何提升新藥可近性是重要議題。
癌症標靶治療、自體免疫疾病等使用的生物製劑,原廠藥經常是「天價」,歐美國家在原廠專利期過後,超過6成都改用生物相似藥,而台灣至今使用率僅7%。健保署今年7月起推動「鼓勵使用生物相似性藥計畫」,醫院端每開出一張處方箋,就多給付150點,今年先選定乳癌、胃癌、類風溼性關節炎等25項藥品,估算1年可省下2.7億元健保支出,購買更多創新藥品,目標3年內讓生物相似藥占率提升至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