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截骨的搜尋結果,共10筆
台中市年近60歲的林姓婦人,30年來每天一早就推著小推車,到工業區門口擺攤賣早餐,風雨無阻、從沒間斷,對早餐攤的熱愛,也是生活寄託,但這幾年她飽受腳痛困擾,腳踝變形愈來愈嚴重,還痛到幾乎無法行走,只好忍痛收攤退休,放下多年心血。所幸後來在親友推薦下,她來到光田綜合醫院,由骨科楊超名醫師為她進行「截骨矯正手術」。手術後,不只疼痛大大減輕,走路也恢復流暢,讓她重拾信心、重回早餐攤,再次為大家準備溫暖的一餐。
近年大眾常將拇趾外翻與「女性穿高跟鞋」畫上等號,不過根據臨床觀察發現,年輕族群、男性患者比例明顯上升。對此,光田綜合醫院骨科醫師洪煒竣也說,診間中出現愈來愈多年輕患者抱怨「鞋子穿不下」、「腳趾卡卡很難受」,並直言拇趾外翻其實與體質、足部結構異常更有關係。
「半月軟骨損傷」是常見的膝關節運動傷害,輔大醫院今(2)日早上舉行記者會,骨科醫師洪嘉鴻遠赴美HSS取經,引進國際最新技術,幫助45歲退伍軍官修復十字韌帶斷裂,術後在運動醫學中心專業物理治療下,術後半年可開始慢跑,讓病人不過早置換人工關節,為人生開啟新篇章。
骨科醫材業者愛派司(6918)今(6)日舉行上市前業績發表會,預計將在6月中旬上市,承銷價暫定每股75元。目前營收占比中,台灣市場達76.8%、中國大陸市場約佔20.9%,其他東南亞及全球市場佔2.3%。董事長李泗銘指出,台灣市場持穩,中國大陸市場會越來越好,現在也擁有價格競爭力有了,有信心走入東南亞市場!
台灣2025年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根據國健署統計跌倒是造成65歲以上長者受傷住院和急診的最主要原因,台中70歲陳女士因騎車自摔左手肘粉碎性骨折,醫師利用高壓氧合併負壓傷口照護「雙壓治療」讓患者傷口迅速復原;衛福部台中醫院高壓氧中心主任黃敏旭指出,粉碎性骨折治療相當複雜且費工,長者避免跌倒很重要。
50歲的張女士是位花藝設計師,近幾年,她發現左手拇指靠近手腕關節的地方越來越痛,尤其要扭瓶蓋或抓握物品時,常痛到難以使力,嚴重影響生活品質,輾轉到高雄榮總手外科門診就醫,確診是拇指腕掌關節炎,置換人工關節後終於改善。醫師提醒,民眾若有拇指根部腫脹或變形、扭瓶蓋時明顯疼痛、抓握力下降,有可能是罹患姆指腕掌關節炎,要及早就醫。
國中時就失去父親,與母親、姊姊相依為命的「小勳」,深感教育才能扭轉家庭階級困境,高中開始自立苦讀,如願進入醫學系就讀;從小與母親寄人籬下的「小谷」雖罹患心疾,仍堅強面對逆境,不但功課好且取得9張金融證照,他們皆獲頒「群園助學金」。
60歲蘇女士赴美探親,卻不慎摔倒,有著骨質疏鬆症的她,右手撐在地上,竟就橈骨骨折,雖有打上石膏固定,但返台後右手腕依舊疼痛,到義大醫院就醫,發現橈骨癒合不正,接受橈骨截骨矯正合併鎖定式鋼板固定手術才改善。醫師提醒,手腕橈骨、髖骨還有脊柱等部位,最容易因骨質疏鬆而發生骨折,提醒平日即可做阻抗力訓練,來強化肌力與骨本。
高雄一對母女先後進行接受截骨矯正手術,自述因拇指外翻經常腳趾被磨到紅腫,疼痛不堪。骨科醫師表示,拇趾外翻是一種常見的足部畸形,女性多於男性,發生的原因很多,7成是家族遺傳,也因遺傳問題,腳型會被固定,如果媽媽有拇趾外翻,女兒拇趾外翻的機率也很大。
75歲張姓老翁5年多前診斷右膝退化性關節炎,因恐懼開刀後遺症屢拒就醫,直到近日痛到寸步難行且經常軟腳,只好妥協就醫。經醫療團隊詳細說明手術風險及術後復健療程,讓他安心接受微創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1個月後順利擺脫柺杖,走路不再軟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