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戰爭邊緣的搜尋結果,共130筆
美國智庫「國防重點」亞洲事務主任高德斯坦(Lyle Goldstein)撰文建議,華府不應背離一中政策,否則將增加大陸犯台風險,談判是維護和平唯一出路。他提到,不能排除大陸侵台的可能性,台灣應透過增加國防支出、強調自身自力更生,以及從事外交來做好準備。
距離新任國民黨主席選舉將至,各個候選人無不提出個人政見、主張及價值觀。如主要候選人之一的郝龍斌提出黨務AI智慧治理、提升民眾參與;鄭麗文主張要做最接地氣的黨主席以及重視基層、拚經濟;羅智強表示要提攜年輕世代的黨員並且成立「走路委員會」來實際傾聽人民的心聲。接著,無論誰當上黨主席,短期內最重要的任務即是彌合黨內各派系的裂痕,確立中國國民黨的「核心思想」以贏得明年地方大選,以及下任總統大選之多數選民的認同,來擺脫長久以來被民眾所稱之「內鬥內行,外鬥外行」的標籤。
本週四(9日)千里達及多巴哥外海拍攝到美國特種作戰指揮部(SOCOM)專屬的直升機,網路流傳的畫面中可見「黑鷹」與「小鳥」直升機飛越帕里亞灣附近的海上油井,由於該國緊鄰委內瑞拉不到10公里。美參院週三(8日)否決撤軍提案,川普政府得以持續主導未經國會授權的海外軍事行動,引起外界對美方採取軍事行動的揣測。
外界關注賴清德總統在雙十國慶談話內容之際,他在接受美國廣播節目專訪時說,若川普能夠讓習近平永遠放棄對台發動武力攻擊,川普必然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此話也透露出賴清德對兩岸和平的態度,但台海安全根本無需假手他人,賴總統若能邁出第一步,或許就能扮演好和平的先驅者。
全球「火藥庫」世代交替,老牌火藥庫中東退場,印巴取而代之!今年五月印度與巴基斯坦在克什米爾爆發數十年來最激烈的軍事衝突,戰機呼嘯、飛彈交錯而過,外傳印度被擊落六架戰機,緊張情勢一度讓南亞瀕臨戰爭邊緣。雖然衝突很快停歇,但外界仍憂心,這兩個各自握有超過170枚核彈的鄰國,隨時可能再度擦槍走火。
1999年7月9日,李登輝總統接受《德國之聲》專訪,首次公開拋出「特殊的國與國關係」論述,引發兩岸關係與國際局勢的劇烈震盪。當時,我擔任國大代表,成為第一線面對這場政治風暴的要角。也正是在那場驚心動魄的歷史關鍵時刻,我選擇了反對「兩國論入憲」,守住了台灣的和平與穩定。
1999年7月9日,李登輝總統接受《德國之聲》專訪,首次公開拋出「特殊的國與國關係」論述,引發兩岸關係與國際局勢的劇烈震盪。當時,我擔任國大代表,成為第一線面對這場政治風暴的要角。也正是在那場驚心動魄的歷史關鍵時刻,我選擇了反對「兩國論入憲」,守住了台灣的和平與穩定。
俄烏交戰已逾3年半,俄國飛彈與無人機越過烏克蘭領空進入身為北約國家的波蘭領空,北約國家此前設法避免對俄方開火。波蘭政府周三(10日)指控,俄國多架無人機當天凌晨進犯波蘭東部領空,波蘭緊急出動軍機截落3到4架。波蘭總理圖斯克說,波蘭已要求引用北約第4條款啟動協商。他說,這是波蘭在二次大戰後最接近公開衝突的時刻。斯洛伐克率先聲援,德國跟進支持。
大罷免的敗陣標誌著賴清德總統執政大失敗,其對抗在野黨的政策大失敗,標榜「反共抗中」的兩岸政策大失敗,即將掀起風暴的親美經貿政策大失敗。於今之計,賴政府想要不再繼續撞牆,只有政策大調整,結合朝野力量,共赴國難,翻轉台灣民主、安全與經濟困境。
大罷免的敗陣標誌著賴清德總統執政大失敗,其對抗在野黨的政策大失敗,標榜「反共抗中」的兩岸政策大失敗,即將掀起風暴的親美經貿政策大失敗。於今之計,賴政府想要不再繼續撞牆,只有政策大調整,結合朝野力量,共赴國難,翻轉台灣民主、安全與經濟困境。
2023年6月,民進黨內因性騷與吃案連串事件掀起Me Too運動,使賴清德主席親上火線向受害者與社會道歉,強調民進黨會嚴肅面對,向受害者喊話「不必以大局為重」。
在兩岸情勢持續緊張的當下,中華民國台北政府一方面以強硬言辭應對北京,另一方面又提出維持現狀的呼籲。這種策略看似旨在尋求某種平衡,但其潛在的內在矛盾值得深入探討。
在兩岸情勢持續緊張的當下,中華民國台北政府一方面以強硬言辭應對北京,另一方面又提出維持現狀的呼籲。這種策略看似旨在尋求某種平衡,但其潛在的內在矛盾值得深入探討。
為期5天的三軍八校院愛國教育昨日展開,課程安排國防安全研究院中共政軍與作戰概念研究所副研究員李冠成,以「軍人形象的轉變—從民調數據分析」進行授課,除分析中共當前認知作戰手法,也說明國軍透過正面形象建立,能有效提升民眾對國防認同,成為應對認知作戰的方法。
13日凌晨,以色列發動一場前所未見的空襲行動,動用逾200架戰鬥機,幾乎同步打擊伊朗境內上百個戰略目標。以色列援引聖經為這次行動取名為「雄獅崛起」,足見其企圖心,其對伊朗採取先發制人的軍事行動,標誌著以色列國防戰略的一次根本性轉變,也可能成為中東安全秩序的分水嶺。伊朗不堪受辱,也採取大規模的空襲行動。雙方不斷加大攻擊力度,美國介入的機率大增,戰火已經朝向擴大的方向發展。
美國總統川普月前才二度訪問中東,以色列卻率先揭開了新一輪中東戰爭的序幕。上周五以色列發動「雄獅崛起」空襲行動,對伊朗展開直接攻擊,規模之大野心之大,令人震驚。此舉不僅打亂了華盛頓本欲以外交手段與伊朗協商的節奏,更讓中東長年懸而未決的戰略平衡徹底傾斜。
前總統馬英九帶領「大九學堂」學子前往大陸訪問交流,6月15日他在參加海峽論壇會前談話指出,中國五千年歷史,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台灣民眾渴望兩岸朝向『和』與『合』的方向。」馬英九也表示,「九二共識」取得的兩岸和平,是多數台灣人民支持的主流民意。對此,陸委會卻批評馬英九呼應中國「一中原則」的「九二共識」政治主張,完全與台灣人民對兩岸關係認知、維持現狀的立場大相逕庭、自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