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戰略嚇阻的搜尋結果,共42筆
軍聞媒體《軍事觀察》(Military Watch)2日指出,委內瑞拉總統馬杜洛近日向俄羅斯總統普丁發出請求,希望獲得多項先進武器支援。不過4日時俄國國會國防委員談及這項報導時主動拋出,能夠大幅提升戰略嚇阻力的中程彈道飛彈「榛果樹」(Oreshnik)多彈頭重返大氣層載具(MIRV)也可以提供。
總統賴清德10日發表國慶演說,首度提出打造「台灣之盾」(T-Dome),建構最嚴密防空系統,年底前賴政府將提新的國防特別預算,除包含台灣之盾預算及期程,還有其他國防策略,將帶動國防、軍工產業發展。
中共在9月3日於北京舉行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為名的閱兵儀式,由習近平親自校閱,總計出動兵力上萬人、各式飛機119架、地面裝備數百輛,分組成45個方(梯)隊,其中包括不少首次公開亮相、甚至之前未曾聽聞的裝備,引發高度關注。
大陸舉行九三閱兵之後,反中與台獨人士儘管看到壯盛的軍容與先進的武器裝備,仍不相信解放軍可以跨海跟美軍對抗,他們質疑的地方,主要是因為中共從1979年懲越戰爭以後,解放軍不再有實戰經驗,所以如果美中真的開戰,解放軍是否能夠真正的發揮戰力,相當可疑。
大陸舉行九三閱兵之後,一些反中與台獨人士儘管看到壯盛的軍容與先進的武器裝備,仍然不相信解放軍的作戰能力可以跨海跟美軍對抗,他們質疑的地方,主要是因為中共從1979年懲越戰爭以後,解放軍不再有實戰經驗,所以如果美中真的開戰,解放軍是否能夠真正的發揮戰力,相當可疑。
軍聞網站「The Aviationist」4日報導,美國空軍新一代「末日指揮機」E-4C已於上月完成首飛,為美軍核戰指管能量現代化邁出重要一步;製造商內華達山脈公司(SNC)將持續進行測評,確保E-4C能發揚先進設備效能,擔任美軍指管體系核心中樞。
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揭仲表示,中共這次九三閱兵雖名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但整個過程除習近平致詞內容,與抗戰勝利的連結很有限,更像是習近平推動軍事改革10周年的成果展;因為習近平就是在10年前、2015年9月3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的閱兵儀式上,宣佈將裁軍三十萬人、優化軍隊結構,被外界視為軍事改革的起點。
國防部今日將「五年兵力整建及施政計畫報告」送達立法院,報告書指出,為因應中共解放軍持續升高對台軍事演習、戰備警巡、海事執法等多層次、混合式施壓及灰色地帶行動,將海軍反潛航空大隊提升至「聯兵旅級」層次,並更銜為「海軍反潛航空指揮部。」
《英國國防期刊》20日報導,美軍近期疑將一批B61-12核子炸彈,自本土運抵駐英美軍拉肯希斯基地,未來可視任務需求,由美軍F-35A戰機掛載執勤,強化戰略嚇阻能力,應對俄國潛在威脅。
每兩年的環太軍演被外界視美國最重要的展現武力時刻,近年更是成為美國團結太平洋諸國圍堵中共的重要政治表態,但我國始終不得其門而入,即便美國國會要求邀請,美國國防部仍置若罔聞,關鍵就是來自對岸的壓力,畢竟環太軍演是警告而非挑釁,若因此反而激怒中共也非美方樂見,我國也只能維持檯面下的合作,低調以觀察員的形式派員參加。
美軍屢次點名中國大陸是「步步進逼的威脅」,如今更提及解放軍火箭軍有900多枚可射向台灣的短程彈道飛彈、400枚可覆蓋第一島鏈的陸基巡弋飛彈,並點名共軍的「殺傷網」(kill web)最引發太空軍擔憂。
美國總統川普日前表示將推動名為「金穹」(Golden Dome)的飛彈防禦計畫,打造史上最強的飛彈防禦系統來防衛美國國土安全,將「真正完成雷根總統40年前開始的工作,永遠終結對美國本土的飛彈威脅」。這套系統不只要攔截洲際彈道飛彈,還要對抗高超音速武器與無人機,甚至包括來自太空的威脅。
英國2日公布年度《戰略防衛檢討》(SDR)報告,強調必須加速強化關鍵戰備能力,有效應對未來挑戰與高科技威脅。英相施凱爾也宣布,決心根據「澳英美三方安全夥伴關係」(AUKUS)框架,建造12艘核動力攻擊潛艦,另投入大規模國防預算,採購與增產長程武器。
美國總統川普日前表示將推動名為「金穹」(Golden Dome)的飛彈防禦計畫,打造史上最強的飛彈防禦系統來防衛美國國土安全,將「真正完成雷根總統40年前開始的工作,永遠終結對美國本土的飛彈威脅」。這套系統不只要攔截洲際彈道飛彈,還要對抗高超音速武器與無人機,甚至包括來自太空的威脅。
美國總統川普日前表示將推動名為「金穹」(Golden Dome)的飛彈防禦計畫,打造史上最強的飛彈防禦系統來防衛美國國土安全,將「真正完成雷根總統40年前開始的工作,永遠終結對美國本土的飛彈威脅」。這套系統不只要攔截洲際彈道飛彈,還要對抗高超音速武器與無人機,甚至包括來自太空的威脅。
軍聞網站「Army Recognition」16日報導,美國海、空軍近日聯手舉行「巨步25-1」(Giant Pace 25-1)核戰指管演習,針對潛在對手威脅進行反制演練,確保美軍能有效應對大國競爭,鞏固戰略嚇阻效能。
美、菲空軍7至18日在菲律賓境內展開「雷霆對抗」(Cope Thunder)聯合演訓,藉由模擬高強度作戰任務規劃與演訓,提升協同作戰能力與作業互通性,嚇阻區域潛在威脅蠢動。
台海緊張局勢引起世界關注,美國前副國安顧問博明(Matt pottinger)12日在台北表示,台灣應將台海變成「沸騰的護城河」,並與包含美國、日本、澳洲等國協同制定可行的軍事戰略,嚇阻中共武力侵台,因為提升嚇阻力遠比真的爆發戰爭划算得多,若是做出對的選擇,軍隊不需要真正投入戰場。
俄烏戰爭自2014年爆發以來,已成為一場持久的混合戰爭,逐步演變為全球政治和安全的中心議題。從俄羅斯佔領克里米亞到頓巴斯地區的親俄叛亂,烏克蘭的國土完整與主權遭受嚴重挑戰。2015至2021年間,雖然衝突保持在低強度水平,但2022年的全面戰爭使局勢徹底升級,對國際秩序產生深遠影響。
中共軍媒(微博)近期刊登最新圖像,預告了新型戰機殲-35,即將於「珠海航展」上亮相。而殲-35的研製顯示出中共在隱形戰機技術上的重大進展,然而在深入分析其技術與戰術應用後,仍顯示出多重技術挑戰,這些挑戰可能影響其實戰能力及在亞太軍事平衡中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