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房地產危機的搜尋結果,共183筆
新聞提要■中國政府近年積極宣導火葬,甚至祭出補助,推廣綠色殯葬,不僅火葬率上升,喪葬支出也縮減;去年樹葬、竹葬、海葬等生態葬,共辦理近20萬件,較2019年成長達67%
中國試圖擺脫通縮循環的進展依然緩慢,但這場轉變可能會加速改變全球市場。中國於2024年推出「反內捲(anti-involution)」政策以應對通縮,目前改革仍處於初期階段;雖已出現一定效果,但與2014年~2015年那一輪抗通縮行動相比,本次政策可能需要更長時間。
近年有台灣網紅跑去泰國曼谷買房,宣稱CP值高投報率又好,但沒想到,目前泰國房地產市場正遭遇罕見重創。泰國大華銀行個人金融服務董事總經理尤塔猜.特亞拉查庫爾(Yuttachai Teyarachakul)更警告,這是「百年來最糟糕」的房地產危機。
近年有台灣網紅跑去泰國曼谷買房,宣稱CP值高投報率又好,但沒想到,目前泰國房地產市場正遭遇罕見重創。泰國大華銀行個人金融服務董事總經理尤塔猜.特亞拉查庫爾(Yuttachai Teyarachakul)更警告,這是「百年來最糟糕」的房地產危機。
大陸房市未見明顯好轉,據傳監管部門正考慮動用中國人民銀行去年規劃約人民幣(下同)3,000億元的住房再貸款,並鼓勵央企收購困境開發商的待售商品房,以加速消化目前高達4.08億平方公尺的商品房庫存。此措施也意味大陸官方應對房市危機的策略,已從地方層級升級至國家層面。
LVMH集團執行長阿爾諾(Bernard Arnault)在周四指出,計畫在美國德州開設第二家製造工廠,同時他預計美國和歐盟之間的貿易談判,將很快地取得良好結果。
面對大陸經濟復甦力度有限、一線城市消費降級情況下,許多包括美企在內的西方跨國公司正在轉進二、三線城市。《華爾街日報》報導,西方品牌在中國的大都市裡可能正在失去優勢,但卻在二、三線城市繼續譜寫「美國夢」。
台灣已成美中對抗的焦點,美國防部將可能爆發的台海衝突描述為步步進逼威脅(sole pacing threat),不過美國智庫指出,有三項非軍事因素讓陸難以對台進行全面攻擊或封鎖。智庫指出,若台灣成為「高風險/低回報」的目標,結合經濟防護與「豪豬化」軍事策略,將更難被攻破。
美國財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於當地時間3日以視訊方式出席美國與瑞士基礎領袖研討會時稱,中國是否願意成為其他國家的可信賴夥伴,由北京自行決定。他強調,中國應加大財政刺激力度,推動以消費為主的經濟模式。
瑞士的奢侈品集團歷峰(Richemont)在周五公布了略微優於預期的業績,上季銷售增加7%,其中亞洲鐘錶需求的疲弱,被美國強勁珠寶的銷售表現所抵銷。在美國,富人消費者無視於經濟不確定性,持續揮霍於昂貴珠寶的消費,帶動珠寶業績上揚。
中國商務部周五說,北京正在「評估」華盛頓所提出,就美國總統川普的天價關稅談判的提議。
川普的關稅政策已經在美國的對外貿易上出現明顯的變化,各國與美國的商業往來大幅減緩,商品流通近乎停滯,GDP成長率-0.3%,是疫情期間2022年首季以來首次出現負值,為史上第2大跌幅。加上川普執政百日民調支持率創下歷史最低,此刻持續對中國喊話談判關稅,顯然已落入極度被動形勢。幾個月來北京也似乎找到應對川普的方法,很可能已看穿川普外強中乾的本質,已不打算在這場貿易戰上退讓求和。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幹事喬治艾娃(Kristalina Georgieva)等高管近日齊聲呼籲,大陸應加大力度解決房地產問題。此外,IMF亞洲及太平洋部主任斯里尼瓦桑(Krishna Srinivasan)表示,大陸政府還有空間推出更多措施刺激消費。
據法國廣播電台引述彭博社報導,隨著中國經濟因美國總統川普的貿易戰而加速放緩,就業市場陷入困境正在削弱北京與華盛頓抗衡所需的韌性。川普政府對中國輸美商品徵收145%的關稅,正威脅著中國進入全球最大經濟體的通路。高盛集團估計,多達2000萬人——約占中國勞動力的3%可能受到對美出口的影響。如果中美兩國全面脫鉤,將令本已因大範圍減薪和裁員而精疲力竭的勞動力市場陷入混亂。
因應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戰,世界各國紛紛尋求與美國談判,惟中國大陸強硬反擊,連續對美國商品祭出同等稅率及其他報復措施,為何中國不退縮?BBC評論,北京手上有許多牌,根本不需要退讓。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國際局勢詭譎多變,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時殷弘認為,考慮與美歐等國的部分實力差距,中國對外部情勢的反應將更謹慎與節制,會把更大的注意力和更多國家資源投入國內,以實現「中國經濟較經久的穩定」。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以來,已對中國大陸商品徵收的20% 關稅,預計4月2日可能進一步採取對等關稅措施。外媒指出,對大陸供應商及其美國客戶而言,這次貿易戰將較2018 年更加嚴峻。例如,在大陸生產產品的紐約垃圾桶公司,目前面臨高達52.5%的關稅,已難以負擔在大陸的製造成本,因此,越來越多外商被迫撤離,並計劃將產線轉往越南。
英國《金融時報》14日報導,中國正積極接觸全球頂尖外國企業執行長(CEO),預定3月28日安排他們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目的在穩定外企在中國的投資,挽救疲弱不振經濟。
中國大陸人大、政協兩會於3月4日、5日先後開幕。今年大陸對外面臨來自川普關稅政策挑戰,對內得應對持續低迷的消費、房地產危機和失業難題;同時也是「十四五」規劃收官、啟動「十五五」規劃的關鍵年分。國務院總理李強5日在中共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進行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出,今年經濟成長目標仍為5%,居民消費價格(CPI)漲幅2%左右。當前內外環境交迫下,能否達成目標?
大陸房地產危機未解,商辦市場持續疲軟。據傳美國金融巨擘貝萊德(BlackRock)旗下的基金曾以購入價7折出售位於上海的濱江廣場辦公大樓,但未能尋得買家,最終決定不償還高達7.8億美元(約新台幣257.4億元)的貸款,並將相關資產轉讓給渣打銀行抵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