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房屋交易的搜尋結果,共340筆
台灣早期建築法規尚未完善,許多屋齡超過40年的老屋,都有「漏登陽台面積」的情況!一旦遇上都更、危老重建或賣屋換房時,「漏登陽台面積」將造成實質的金錢損失,讓自身權益受損。想知道自家是否需要補登陽台?申請要準備什麼?永慶房屋幫你一次解答。
台灣早期建築法規尚未完善,許多屋齡超過40年的老屋,都有「漏登陽台面積」的情況!一旦遇上都更、危老重建或賣屋換房時,「漏登陽台面積」將造成實質的金錢損失,讓自身權益受損。想知道自家是否需要補登陽台?申請要準備什麼?永慶房屋幫你一次解答。
基隆市一名70多歲朱姓婦人日前陷入「假交友」詐騙陷阱,誤信自稱在美國的「乾兒子」購屋需要資金,竟前往銀行欲提領高達800萬元鉅款。所幸行員機警發現異常,通報警方火速到場,當場揭穿這場跨海騙局,成功守住婦人畢生積蓄。
在動輒數千萬的房屋交易中,買賣雙方都可能面臨潛在風險。買方擔心付款後賣方捲款潛逃,賣方則害怕房子過戶後拿不到尾款。為解決這些疑慮,房產專家永慶房屋提供「價金履約保證」服務,確保交易過程安全無虞,讓買賣雙方都能安心。
在動輒數千萬的房屋交易中,買賣雙方都可能面臨潛在風險。買方擔心付款後賣方捲款潛逃,賣方則害怕房子過戶後拿不到尾款。為解決這些疑慮,房產專家永慶房屋提供「價金履約保證」服務,確保交易過程安全無虞,讓買賣雙方都能安心。
財政部今日發布《撥入長照基金之各稅徵起狀況分析》專題,自房地合一2.0上路以來,每年徵課件數超過10萬件,雖然短期交易案件今年上半年跌破3成,但是平均每件稅額自113年就突破60萬元,去年平均61萬元、今年上半年為62萬元。
財政部今日發布《撥入長照基金之各稅徵起狀況分析》專題,自房地合一2.0上路以來,每年徵課件數超過10萬件,雖然短期交易案件今年上半年跌破3成,但是平均每件稅額自113年就突破60萬元,去年平均61萬元、今年上半年為62萬元。
安新建經近日於彰化舉辦《風生水起‧福運滿門》公益講座,邀請到風水名師尹森擔任主講,分享居家風水知識,吸引百位房仲業者與民眾熱情參與。安新建經更將講座盈餘全數捐贈給家扶基金會彰化發展學園,並且邀請基金會於現場設置捐款箱,鼓勵來賓一同用行動幫助需要療育的孩子,讓專業與愛心同行。
許多人買房選地段,會考慮周邊是否有捷運、公園或超市,但有網友發現,家中長輩對傳統市場附近的建案特別有興趣,讓他好奇未來若想幫長輩換電梯房,是否該以附近有無傳統市場作為考量。不少網友認為,長輩喜歡買東西順便聊天,且享受比價、殺價的樂趣,靠近傳統市場的物件是不錯的選擇;房產專家則指出,鄰近市場的住宅物件,在生活機能上具備一定優勢。
許多人買房選地段,會考慮周邊是否有捷運、公園或超市,但有網友發現,家中長輩對傳統市場附近的建案特別有興趣,讓他好奇未來若想幫長輩換電梯房,是否該以附近有無傳統市場作為考量。不少網友認為,長輩喜歡買東西順便聊天,且享受比價、殺價的樂趣,靠近傳統市場的物件是不錯的選擇;房產專家則指出,鄰近市場的住宅物件,在生活機能上具備一定優勢。
韓國央行23日決定,繼續把基準利率放在2.5%。從5月以來,經過7月以及8月,再加上這次的10月會議,韓國央行都一直沒有變動利率,因為當地家庭債台高築是主要考量之一。
央行自2024年9月祭出第七波信用管制以來已滿周年。根據《591實價登錄》統計,觀察打炒房前後一年、七都各生活圈的預售屋交易量變化,跌幅前十大生活圈的買氣幾乎急凍,僅剩1成左右。其中又以桃園、台中等重劃區密集、過去建商推案熱絡的地區,交易量萎縮最為顯著。
住宅市場交易萎縮,公寓產品在這波景氣由盛轉衰的過程中,相較於大樓產品,房價多頭時期漲得少、空頭時期跌得多,不過也因房價相對較低、入手容易的優勢,公寓在不動產交易類別的占比逐年提升,成為較不受景氣波動波及的住宅產品。
環球金融雜誌(Global Finance)發布全球央行總裁評比完整報告,我央行總裁楊金龍拿A-的原因出爐。環球金融雜誌指出,面臨美國總統川普的對等關稅政策,台灣今年經濟成長預估將達2.1%優於他國,且通膨控制得宜、採漸進式的貨幣緊縮,並展現靈活的總體審慎政策─第七波房市管制措施奏效,是楊總裁拿下優異A級成績的主因。
台北市一名年輕許姓女子,去年以月租2萬2900元承租大安區一處豪宅套房,卻被發現在屋內吸毒過量陳屍床上。林姓富婆房東不滿房子瞬間淪為「凶宅」,憤而向女房客的母親與舅舅等繼承人提告求償超過2千萬元,包括房屋交易價值貶損、裝修費與租金損失。然而,台北地院審理後,案情出現大逆轉,法官認定女房客是「意外死亡」而非「自殺」,房東的巨額求償幾乎全軍覆沒,僅判繼承人須在遺產範圍內賠償「3250元」。可上訴。
根據591新建案統計,今年第3季六都、新竹總銷金額達4938億元,季減12%、年減26%,全面呈現量縮;進場個案數351件、戶數2.5萬戶,雙雙較上季及去年同期衰退。價格方面,開價及成交單價分別為60萬、56萬元,較前季收斂。值得一提,本季全台平均議價率走揚,較前季小幅增加至7.2%,惟案場來人持續下探,顯見建商姿態雖有所放軟,但短期內消費者明顯不買單。
台北市一名年輕許姓女子,去年以月租2萬2900元承租大安區一處豪宅套房,卻被發現在屋內吸毒過量陳屍床上。林姓富婆房東不滿房子瞬間淪為「凶宅」,憤而向女房客的母親與舅舅等繼承人提告求償超過2千萬元,包括房屋交易價值貶損、裝修費與租金損失。然而,台北地院審理後,案情出現大逆轉,法官認定女房客是「意外死亡」而非「自殺」,房東的巨額求償幾乎全軍覆沒,僅判繼承人須在遺產範圍內賠償「3250元」。可上訴。
政府這幾年大力「打炒房」,喊著要讓「住者適其屋」、實現「居住正義」。但市場現實卻走向另一個方向:房屋交易時間被大幅拉長,資訊嚴重落後,若價格下修過快,金融風險恐怕難以控管。自住購屋者本應是政策最該照顧的群體,如今卻在這樣的環境下成了最大的犧牲者。
政府這幾年大力「打炒房」,喊著要讓「住者適其屋」、實現「居住正義」。但市場現實卻走向另一個方向:房屋交易時間被大幅拉長,資訊嚴重落後,若價格下修過快,金融風險恐怕難以控管。自住購屋者本應是政策最該照顧的群體,如今卻在這樣的環境下成了最大的犧牲者。
母子為房產翻臉,最終鬧上法院。一名婦人小萱(化名),將市區一棟市價逾千萬元的房地產,以1000萬元的價格賣給兒子阿國(化名),並額外免除170萬元價金,條件是兒子要奉養父母、讓父母繼續住在屋內。沒想到多年後母子爆發口角,兒子竟要父母「搬出去」,婦人怒告上法院,要求撤銷贈與,追回17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