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打房措施的搜尋結果,共117筆
日前,韓國政府曾宣布,要緊縮房貸來抑制首爾貴鬆鬆的房價,另外,總統李在明21日在政府高層會議上也公開承諾,將動員一切可用的資源,來防止出現投機性的買盤。
高雄美術館特區與緊鄰的農16特區,並稱高雄豪宅重鎮,由於擁有43公頃的美術館園區、輕軌捷運,成為移居選擇,因面積廣大,又被房地產市場細分為「北美術館」和「南美術館」生活圈,其中,「南美術館」生活圈中古屋的市場,在央行連續祭出打房措施之後,區內房價已有鬆動5%到10%的空間,主力成交產品,則以總價2,000萬元包括平面車位的大樓住宅,最受青睞。
央行第3季理監事會後,特別以專欄探討「房地產產業是否為驅動經濟成長之主力」,以營建工程業、不動產業對經濟成長貢獻小,受僱員工人數比重也低的2大因素為由,給予房產業否定看法,直指科技製造業才是經濟成長核心。引發不動產界一陣嘩然。
全台房產業界年度盛事「2025第四屆旺旺中時房產金牌獎」頒獎典禮25日於台北凱達大飯店隆重登場,該活動頒發涵蓋「建設類」、「房仲類」、「代銷類」3大類共30個獎項,包括品牌領航、科技創新、社會責任等面向,聚焦業界在專業表現與服務品質上的亮眼成就。現場政商領袖雲集,產官學齊聚一堂探討市場趨勢,為台灣房地產注入更多創新與永續動能。
全台房產業界年度盛事「2025第四屆旺旺中時房產金牌獎」頒獎典禮25日於台北凱達大飯店隆重登場,該活動頒發涵蓋「建設類」、「房仲類」、「代銷類」3大類共30個獎項,包括品牌領航、科技創新、社會責任等面向,聚焦業界在專業表現與服務品質上的亮眼成就。現場政商領袖雲集,產官學齊聚一堂探討市場趨勢,為台灣房地產注入更多創新與永續動能。
中央銀行第七波不動產信用管制將屆滿一年,打出房市前所未見的十大痛點,包括被溯及既往、被砍貸款成數、被拒貸、被加碼利息、被排撥、被解約、建商土建融取得不易且預售屋分戶貸款必須化整為零、建商交屋時間拉長2倍以上且影響個案資金周轉率、都更案被金龍海嘯波及,及小建商停工、停業等財務危機事件頻傳,房市恐進入盤整深水區。
行政院長卓榮泰拋「水龍頭開大一點」政策訊號,放寬首購、自住與既有貸款族群融資管道,可順利取得資金,但對投機炒房仍嚴格管制,此一轉折不僅有助於房市止跌回穩,也使建商及金融股成市場關注受惠族群,聯上(4113)、京城(2524)本周三個交易日上漲6.82%及6.43%,表現亮眼。
房市已奄奄一息,但房價仍呈現局部微幅鬆動,而且尚未出現連續二季下跌的下修格局,若央行第七波不動產信用管制措施有機會在第四季、或2026年第一季鬆綁,房市會有助於迎來曙光嗎?對此房市專家何世昌保守看待,「央行管制措施若獲得鬆綁,有助於提升購屋信心,房市或許會迎來復甦的曙光,只是這道曙光較為微弱!不會過於燦爛!」
去年第三季央行祭出第七波不動產信用管制,被房產業稱為「金龍海嘯」的政策打炒房,實施即將屆滿周年,對房市的殺傷力,可說是與日俱增。
玉山金控11日召開法說會,董事長黃男州面對媒體詢問房市管制衝擊時,不禁大嘆「台灣的房價真的太高了」,直言台北市居民的月收入有71%是拿去付房貸,每個月就算雙薪都有收入,有10萬元收入就有7萬1去繳房貸,這種情況在台北市是最嚴重的,其他地區也大概一半要去繳房貸,比世界的平均值高太多了。
中央銀行今日(31日)發布6月理監事聯席會議的議事錄摘要,與會多位理事認為仍須一段時間觀察房地產趨勢,贊成維持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不變。同時有幾位理事提醒,央行須留意爛尾樓個案對金融穩定的影響。
高雄房市出現「躺冰櫃」般的冷,除了5千多戶在線上銷售的新成屋,單週只成交過戶26戶的低量,大樓預售屋的銷售人員,雖然忙著賣房,但「退房」更忙,單週扣掉買進、退戶的戶數,兩相抵消之後,預售竟出現17戶退戶的歷年罕見現象,業界說,客戶不來賞屋、房子也賣不出、銀行貸不到款,在這「三不」的夾擊之下,房市遲早會爆。
中央打房政策奏效?!據財政部統計,全台不動產仲介經紀業2025年1~4月營業額為259億元、年減20%,當大多房仲業面臨景氣寒冬,有一群專攻商業不動產市場的仲介業者卻是老神在在,不受影響。
央行去(2024)年9月祭出第七波不動產信用管制措施,其中買第二戶貸款成數由6成降至5成,第三戶貸款成數剩下3成,被形容為「史上最嚴格限貸令」。然而,韓國近期打房措施,買第三間限貸成數砍到0,讓許多台灣網友相當震驚,直呼「太狠了」、「 房市恐血流成河」、「台灣一定不敢跟進,一堆政客就是投資客」。
央行去(2024)年9月祭出第七波不動產信用管制措施,其中買第二戶貸款成數由6成降至5成,第三戶貸款成數剩下3成,被形容為「史上最嚴格限貸令」。然而,韓國近期打房措施,買第三間限貸成數砍到0,讓許多台灣網友相當震驚,直呼「太狠了」、「 房市恐血流成河」、「台灣一定不敢跟進,一堆政客就是投資客」。
房市買氣觀望,短期內還難以走出冷凍庫。《住展雜誌》調查,上半年北台都會區預售屋及新成屋推案量僅5,780億元,比去年同期量縮達26.8%,新竹淪為「衰退王」,推案金額腰斬、量縮近5成。專家預期,全年北台灣都會區推案量恐衰退2至3成。
儘管受到美國關稅政策與政府打房措施的雙重影響,不動產市場氛圍保守觀望,但在科技業大型買賣的支撐下,第二季商用不動產市場交易動能維持穩定。根據第一太平戴維斯統計顯示,2025(今)年第2季、上半年大型商用不動產成交金額持續成長,不過,土地市場則是明顯降溫。
土地市場冷到爆!受到美國關稅政策與政府打房措施的雙重影響,建商買地大縮手!第一太平戴維斯今(26)日最新統計,第2季土地市場買氣明顯降溫,單季交易金額僅270億元,為近8年同期最冷!季減率與年減率分別為58%、52%,已經腰斬;其中建商單季僅購地140億元,季減近7成。
房市短期內還難以走出冷凍庫,據最新市調資訊顯示,2025年上半年預售屋新成屋推案量僅5,780億元,比去年同期量縮達27%。其中新竹淪為「衰退王」,量縮近五成之多。
趨弱的房市讓建商不敢冒進,住展雜誌統計今年上半年北台灣新成屋、預售屋推案量,合計約5780.4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2115億元,減幅26.8%。各縣市中僅宜蘭地區一枝獨秀有20.3%的增幅,而新竹地區、台北市衰退最多,年減幅為47.3%與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