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推文的搜尋結果,共274筆
暢銷書《富爸爸,窮爸爸》的作者,同時也是知名的理財專家羅伯特清崎(Robert Kiyosaki),除了持續呼籲民眾應該加緊投資黃金、白銀、比特幣這3種資產,也不斷提醒大家不要落入傳統迷思。2日他在社群平台X上發文,內容直指人們生活中常見的5大迷思,他期盼大眾能夠儘早意識到這些謊言的真相,避免繼續沉溺於虛幻的假象之中。
中國大陸駐美大使館近日在社群平台X(原推特)貼出多張由「吉林一號」衛星拍攝的台灣高解析度影像,呈現日月潭、阿里山、台北市到新竹科學園區等地景。貼文特別標註「從吉林一號看中國台灣省」,並將文章置頂,政治宣示意味濃厚。
《時代》雜誌刊登由美國保守派智庫學者高德斯坦所撰,標題為〈美國必須警惕台灣魯莽的領導人〉的專文,引發熱議。前立委郭正亮指出,中方抓包美國網軍攻擊,連美軍主流智庫蘭德公司都建議,對中絕對勝利已不可能,要和平共處改善關係,那些一天到晚喊推翻中共暴政的會昏倒。
美中第5輪經貿磋商為30日登場的川習會達成「正面框架」,美國財長班森特預告中國大陸將恢復大量採購美國大豆多年。對此,旅美教授翁履中直言,這場「買豆」行動只是更大棋局中的一部分,「川普要面子,中國大陸給得起,但北京要的是裡子,包含時間、技術與產業升級的空間」,引發討論。
日本新首相高市早苗奉已故前首相安倍晉三為政治導師,標榜繼承他的路線,高市上台後在政策與用人方面便頗有安倍影子。此次美國總統川普訪日,高市也亟思借助安倍當年與川普的好交情,透過這層關係拉近與川普距離。
前外交部長、現任國安會祕書長吳釗燮與現任外長林佳龍「雙頭馬車」傳聞已久,朝野立委16日均關切兩部會各自放話,恐釀成外交危機,綠委更引媒體報導「涉外人士表示賴清德總統不信任外交部」,怒批「什麼人敢這樣表示?」林佳龍回答,外交部就是涉外,但「這個涉外人士不是外交部的」,似乎暗指吳釗燮插手外交事務。
即使在航程中看見飛機上有空置的座位,也不代表乘客可以隨意入座,未經許可逕自更換座位,可能需要支付額外費用。根據《今日美國報》(USA Today)報導,日前有一名網友在社群媒體上分享了自己的經驗,她搭乘聯合航空班機從休士頓飛往宏都拉斯,航程約3小時,機艙內多數座位是空的,然而空服人員卻告知,需要支付86美元(約新台幣2650元)或更高的金額才能更換座位,此舉引發了廣泛的討論。
幣圈人氣王大盤點
特斯拉5日在社交平台X上發布一段預告影片,引發外界猜測這家電動車製造商可能準備推出傳聞已久的新一代電動車Roadster。
億萬富豪、號稱「言論自由絕對主義者」的馬斯克(Elon Musk)近日將矛頭轉向Netflix,呼籲大眾取消訂閱,以抗議他所稱的該公司「覺醒偏見」(woke bias)及節目中納入 LGBTQ+ 角色。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壩,造成光復鄉慘重災情,我友好國家紛紛表達關切。美國在台協會( AIT)今天轉貼國務院首席副發言人Tommy Pigott的推文,向罹難者的家屬與摯愛致上誠摯的哀悼與慰問,「我們的心與他們以及所有受影響的社區同在」。
美國總統川普23日表示,他相信烏克蘭能收復被俄羅斯佔領的所有失土,且應該趁莫斯科面臨重大經濟問題之際立刻行動。川普對於俄烏衝突如何結束的看法出現180度大轉變,烏克蘭政府表示樂見其成,但目前尚未看到美國政策變動跡象。
莎士比亞在《威尼斯商人》寫道:有人寧可割下一磅肉,也絕不在交易裡吃虧。川普就是這樣的商人,只是這次標的不是威尼斯街道,而可能是台灣的前途。
莎士比亞在《威尼斯商人》寫道:有人寧可割下一磅肉,也絕不在交易裡吃虧。川普就是這樣的商人,只是這次標的不是威尼斯的街道,而可能是台灣的前途。
美國上市公司半個多世紀以來一直按季披露財報,但美國總統川普周一突然在自家社群平台Truth Social上發文,提議取消季度財報,改為每半年披露一次,聲稱這將使公司管理者專注於長期目標,而非短期指標。這一說法立刻引來華爾街熱烈爭論。多數分析師持反對態度,認為這將降低企業訊息透明度,加大市場波動。
美國保守派青年組織「美國轉捩點」(TPUSA)創辦人、挺川普意見領袖柯克(Charlie Kirk),10日猶他州公開活動遭槍擊身亡。柯克友人向美媒透露他生前挑戰以色列在華府的影響力,拒絕以色列總理尼坦雅胡金錢資助,為此承受巨大壓力與恐懼。
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於日前與國立故宮博物院共同舉辦聯名產品展售啟動儀式,由產發署署長邱求慧、故宮博物院副院長黃永泰及中衛發展中心董事長謝明達共同為活動揭開序幕,邀請澎湖縣縣長陳光復、以及普德家電總經理莊浚楓等22家廠商代表出席共襄盛舉。
湖人球星詹姆斯(LeBron James)即將開啟職業生涯第23個球季,他8日透過記者在中國大陸官媒《人民日報》發表文章,感謝大陸球迷對他20餘年的支持。大陸是NBA海外最大的市場,這是詹姆斯職業生涯第15次訪陸,同時是首位在《人民日報》刊載文章的NBA球員。
8月的最後一天,全世界目光都聚焦中國天津。毫無疑問,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與印度總理莫迪的會見,是當天全球媒體最關注的大新聞。大陸知名時政類新媒體《牛彈琴》今天發文解讀,中印兩國的分量,風風雨雨的過去,微妙的國際背景,都凸顯了這次會見的非同尋常。還有,中俄正式會晤,畢竟不在這一天。
在當前紛繁複雜,充滿爭議的國際局勢中,核心問題仍是地緣政治權力的分配問題。圍繞結束俄烏戰爭和烏克蘭未來命運的問題,由於當事方烏克蘭實力地位的弱小,未來將更多受制於美國與俄羅斯戰略和解的影響,這個趨勢基本是清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