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放款業務的搜尋結果,共209筆
為改善資產幣別錯配問題,壽險業力行「錢」留台灣,增加國內公建等投資。根據中央銀行統計顯示,今年9月底,壽險業不動產投資餘額1.61兆元、創下歷史新高紀錄,年增達到4.7%則是兩年八個月最高,至於放款餘額逼近1.3兆元、連15月增加並寫近三年高點,年增6.06%,為十年半來的新高。
中信金(2891)公布10月份自結盈餘,單月稅後盈餘65.84億元。累計前10月合併稅後盈餘673.43億元,年增約6%,創下歷年同期新高,EPS為3.4元。
上市金控10月獲利陸續出爐,13家上市金控中,僅餘國泰金、富邦金、台新新光金尚未公布獲利,十家10月獲利為285.56億元,前十月獲利達2,696.46億元,較去年同期的2,599.88億元,年增率達3.71%。
安泰銀(2849)上半年稅前盈餘為8.23億元,每股盈餘(EPS)為0.35元。安泰銀規劃,今年將鞏固核心業務優勢,積極拓展放款業務。另外,將掌握政府政策,著眼於產業與客群多元化布局,推動高品質資產規模的成長,帶動企業更強大的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要讓今年全年的動能提升。
AI帶動,國銀外幣放款8月衝高,根據央行統計至今年8月底,本國銀行外幣放款餘額達新台幣6,582億元,月增近39億元,年增率飆33.6%,並創2011年2月以來新高,國銀認為,外幣放款回溫,主要受惠於台灣進出口貿易穩健,且AI、HPC市場需求強勁,算力需求穩健提升,帶動相關供應鏈業者資金需求。
繼高盛、摩根大通、花旗等華爾街投行先後公布第三季(7至9月)業績成長後,美國銀行、摩根士丹利也在15日交出亮眼成績單,第三季獲利分別成長23%及44%。美銀放款部門淨利息收入更在第三季創下新高紀錄,股價逼近18年高點。
全球金融市場充滿變數,臺灣銀行、土地銀行在2026年度預算書中點出近年營運面臨三大挑戰,除了overbanking(銀行家數過多)及外資陸續參股本國銀行,市場競爭激烈,對銀行本身競爭力造成衝擊外,美國總統川普經貿政策的不確定性,也可能影響放款業務需求下滑。
四家上市公股金控旗下銀行的兆豐、第一、華南、合庫銀行,及兩家上市公股銀行的彰化、臺灣企銀前三季自結獲利出爐,兆豐銀以累計稅後純益234億元,穩居公股龍頭,一銀也突破200億元大關,與歷年同期相比,兆豐銀為歷年次高,其他五家均創歷年新高。
國銀六大核心產業放款餘額已連三月站穩8兆元大關。金管會公布國銀對六大核心產業放款,截至今年8月底,本國銀行對六大核心戰略產業放款餘額達新台幣8兆3,808億元、年增6.17%,前八月增加4,833億元、達標率127.18%,金管會分析,今年以來主要來自「資訊及數位、國防及戰略、綠電及再生能源」等次產業的放款。
國銀六大核心產業放款餘額已連三月站穩8兆元大關。金管會公布國銀對六大核心產業放款,截至今年8月底,本國銀行對六大核心戰略產業放款餘額達新台幣8兆3,808億元、年增6.17%,前八月增加4,833億元、達標率127.18%,金管會分析,今年以來主要來自「資訊及數位、國防及戰略與、綠電及再生能源」等次產業的放款。
今年以來金融市場波動劇烈,根據惠譽信評觀察,台灣券商之間的規模分化將加劇,主因是大型券商資本與風控穩健,較能抓住行業整體結構性的轉變,相比之下,當前環境不易於小型券商維持經濟業務市占,恐進一步面臨轉型壓力。惠譽信評預期,大型券商將持續擴大市占率,策略性併購亦將加速市場整合,擴大券商間的績效差距,鞏固大型券商的市場主導地位。
隨全球金融市場快速演變,銀行進駐高雄資產管理專區後,家族辦公室、跨境金融兩大服務詢問最為熱烈,各項業務陸續上路,銀行搶攻保險融資、保單質借、Lombard Lending(資產組合擔保放款)等業務。
民營銀行掀整併潮,公股銀行如何維持放款市占與競爭力,成為未來挑戰。面對民銀帶來的競爭壓力,公股銀各自強化差異性優勢,如臺灣銀行穩房貸、兆豐銀行鎖定AI及供應鏈移轉海外商機等,力拚在激烈的賽局中站穩腳步。
兩大國營銀行臺灣銀行、土地銀行最新預算書出爐,根據行政院核定版本,臺銀預估2026年淨利為154.85億元,較2025年預算數127.65億元成長21.3%;土銀預估2026年淨利115.01億元,較2025年預算數105.14億元成長9.39%。
公股銀行上半年放款成長動能持續,截至2025年6月底,八大公股銀放款餘額較2024年同期成長4.83%,其中,消金方面主要因新青安帶動房貸業務持續成長,多家公股銀放款餘額年增達雙位數;企金部分則因匯率劇烈波動,海外放款營運量換算新台幣後呈現減少,導致整體放款餘額年增幅僅個位數。
臺灣企銀副總經理乙增祥4日於法人說明會指出,受關稅政策及匯率波動影響,中小企業營運挑戰加劇,為此,將適時提供金融支援措施,一方面配合政策推出各項專案貸款,二方面推出「中小企業避險專區」及遠期匯率雙重優惠等措施,支應企業融資及避險需求,提升客戶因應市場風險變化的能力。
國銀六大核心產業放款7月暴衝,金管會公布國銀對六大核心產業放款,截至今年7月底,本國銀行對六大核心戰略產業放款餘額達新台幣8兆3,522億元、年增5.8%,前七月增加4,547億元、達標率119.67%,光是7月就增加3,324億元,占了今年新增量的73%,金管會分析,主要來自國防及戰略與資訊及數位、資安卓越等次產業的放款。
國銀六大核心產業放款7月暴衝!金管會公布國銀對六大核心產業放款,截至今年7月底,本國銀行對六大核心戰略產業放款餘額達新台幣8兆3,522億元、年增5.8%,前七月增加4,547億元、達標率119.67%,光是7月就增加3,324億元,占了今年新增量的73%,金管會分析,主要來自國防及戰略與資訊及數位、資安卓越等次產業的放款。
台資租賃公司獲利提前入寒冬。據最新出爐的統計,今年上半年25家台資租賃公司裡,僅台企銀租賃一家表現一枝獨秀、較去年同期維持正成長3.6%,其餘公司均為衰退,或由盈轉虧。
根據《財訊》雙週刊報導,第7波信用管制自去年920上路以來,亂象持續升溫,史上最大交屋潮正逢最嚴峻的貸款緊縮,市場隱憂逐漸浮上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