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新訂單的搜尋結果,共1,323筆
自行車族群10月營收出爐,整車與零組件廠表現明顯分歧,巨大、美利達、愛地雅等整車廠10月營收皆較去年同期下滑;零組件廠如日馳、利奇則逆勢年增,產業景氣呈現「整車修正、零件回溫」的兩極化格局。
麥格理證券指出,緯穎受惠於亞馬遜(AWS)ASIC專案與多家超大型雲端業者新訂單挹注,2026年營運將持續高度成長,AI相關營收占比預計將由今年的60%~65%,進一步提升至2026年的70%~75%,將推測合理股價一口氣調高至8,000元,寫台股歷史新紀錄。
標普全球(SP Global)日本服務業PMI(採購經理人指數),終值從9月的53.3,小幅下滑到10月的53.1,且連續7個月都高於榮枯分水嶺50。同時,10月的終值也高於先前公布的初值52.4。
研華(2395)儘管近期受到記憶體等成本上漲的壓力,但同時啟動漲價因應,且該影響將從2026年第一季開始減緩,而隨著邊緣人工智慧的普及並加速成長,研華也具備良好條件從物聯網市場的增長中受益,研華邊緣人工智慧可望在2026營收占比將突破3成。展望明年,BB值反彈延續,研華營運可望雙位數成長。
RatingDog及標普全球5日聯合公布最新數據,10月經季節性調整的中國服務業採購經理指數(PMI)進一步回落至52.6,較上月下跌0.3,連兩個月下跌。另外,10月綜合PMI降至51.8,自上月的15個月高點52.5回落,創3個月低點。專家表示,服務業PMI的下跌,主要是外部需求放緩影響。
擁有「台灣工業用氣壓煞車離合器第一品牌」美譽的雍興精機,現任董事長徐秀滄近期宣布已將經營重任交棒給其子徐啟豪,正式完成世代交替的企業薪傳重任,並期許他能以更前瞻、更宏觀的國際視野,兼顧智慧製造與ESG雙軸發展,帶領雍興員工再創高峰,邁向下一個經營新境界。
半導體濕製程設備暨材料解決方案廠弘塑(3131)董事會通過2025年第三季財報,受惠本業持穩高檔及業外顯著轉盈,稅後淨利躍升至7.65億元、每股盈餘10.4元,雙創歷史新高。前三季稅後淨利7.65億元、年增28.77%,每股盈餘26.19元,雙創同期新高。
最新經濟數據顯示,美國與日本10月份製造業活動進一步走疲。受到新訂單低迷和關稅雙重打擊,美國製造業連續8個月陷入緊縮,而日本因為關鍵汽車和半導體產業需求銳減,製造業緊縮速度創下19個月最快步伐。
儘管受到美國對等關稅影響客戶拉貨,導致前三季營收略減,華勝-KY(2248)董事長陳鏗勝4日於法說會表示,目前在手訂單量不小,再加上泰國新廠預計明年5月投產,樂觀明年海外訂單至少成長30%,營收應可回雙位數成長。
在重要的汽車以及半導體需求雙雙疲弱之下,日本10月份製造業PMI(採購經理人指數)不僅從9月的48.5降至48.2,低於先前公布的初值49.3,還創下2024年3月以來最低。同時,已連續4個月都沒超過景氣榮枯分界線50。
美國總統川普廣徵關稅,加上美國需求減弱,亞洲製造業大受影響,標普全球中國10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降至50.6,不僅遜於市場預期的50.9,亦較上月六個月高點的51.2大幅下滑。韓國10月製造業景氣陷入緊縮,不過印度一枝獨秀,PMI創下五年最高紀錄。
歐股3日開盤表現不錯,STOXX 600雖開在平盤附近,但目前在574.12點,漲2.23點或0.39%。同時,英國富時100指數漲0.3%,德國DAX指數漲0.6%,法國CAC 40指數也小漲0.16%。
在韓國企業對美國新關稅政策的未來影響,採取觀望的態度之下,10月製造業PMI(採購經理人指數)從9月的50.7,降至10月的49.4,落在景氣榮枯點50以下。
大陸製造業景氣持續回落,大陸國家統計局31日公布,10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降至49,較9月下跌0.8個百分點,連續七個月處收縮區間,且低於市場預期的49.6。分析認為,大陸第四季經濟開局不利,降幅過大恐引發擔憂。
大陸國家統計局10月31日公布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降至49.0,低於路透調查預估中值49.6、創下近6個月低點,且為連續第7個月處於收縮區間。具體看到製造業PMI的5個分類指數全部低於臨界點50以下。其中生產指數降至49.7,為連續擴張5個月後首次萎縮;新訂單指數單月下降1.1個百分點至48.8。
大陸國家統計局10月31日公布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降至49.0,不及路透調查預估中值49.6、創下近6個月低點,且為連續第7個月處於收縮區間。
2025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Energy Taiwan 2025)今(29)日登場,茂迪(6244)以「綠能建築 X永續農電X高效轉換」為主軸展出多款創新模組產品。總經理葉正賢說,日本新訂單從2025(今)年6月起開始貢獻營運,第3季營運和第2季表現相比可以笑臉以對,第4季抱持審慎樂觀的態度。
英業達持續擴展全球多元生產布局,宣布旗下英華達之越南子公司,預計將以5,622萬美元、約合新台幣17.2億元內總預算,再興建一自有新廠,預計最快明年下半年啟用投產、年底前量產,產品線仍集中於智慧裝置相關產品。
國際運動品牌大廠愛迪達財報優於預期,第三季營業利益達7.36億歐元,今年營業利益預測已從原本17億~18億歐元上修到20億歐元;加上需求增溫及2026年世界盃足球賽備貨潮,有利切入供應鏈的化工族群,包括三芳(1307)、南寶(4766)、南良(5450)營運動能推進添利。
英國和土耳其簽下80億英鎊(近3,272億台幣)「颱風」(Typhoon)交易 ,敲定提供安卡拉20架戰機。英國首相施凱爾(Keir Starmer)周一前往土國簽署協議時,將這描述為「對英國勞工的勝利、對國防產業的勝利,以及對北約安全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