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晶創台灣的搜尋結果,共87筆
國科會攜手中央研究院、教育部、衛福部及運動部籌設「2025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TIE)-未來科技館」,16日開幕並舉行智慧機器人論壇。主委吳誠文表示,台灣發展機器人聚焦在服務型機器人,並非延續製造業的工業機器人,而是強調AI應用,讓機器人能承襲人類的知識、智慧,解決生活相關的各種需求。
國科會17日委員會議由經濟部提報「矽光子研發成果與未來規劃」,全球矽光子市場預估2030年將突破千億美元,行政院已將矽光子技術納入AI新十大建設中,原晶創台灣方案已有研發與設備預算。主委吳誠文表示,學界已進行矽光子研究,國研院半導體研究中心也成立CPO平台,但為加速產業發展,額外再編列科技預算5億元。
國科會主委吳誠文12日表示,台灣幫全世界創新,卻沒有為台灣自己創新,「非常可惜」,希望創投業、產業界不只支持國外客戶,也要幫台灣年輕人開創創新應用系統,「這不只資金問題,還有市場的問題。」
晶片驅動生醫及農業升級邁步!國科會自去年起推動「晶創台灣方案」,運用我國成熟製程晶片產能,成功開發溫室授粉與採摘自主移動機器人、胸腔科自動導航機器人,並邁入商轉落地階段,副主委陳炳宇24日透露,初估相關晶片延伸產值達1億元,促進投資金額約14億元,已有初步成果。
國科會今天在行政院會報告「晶片驅動產業創新再升級-生醫與農業領域推動成果」,行政院長卓榮泰表示, 「晶創台灣方案」是推動賴清德總統「人工智慧島」與「健康台灣」國政願景重要的關鍵基礎,透過晶片與AI關鍵技術,驅動產業創新及普惠應用。國科會副主委陳炳宇透露,初估相關晶片延伸產值達1億元,促進投資金額約14億元,已有初步成果。
AI崛起成為各行各業突破創新動力,在農業及生醫領域也不例外。行政院2023年核定為期10年的「晶片驅動台灣產業創新方案」,挹注3,000億元投入科技創新,其中,隨著近年醫療裝置朝智慧化、邊緣運算發展,生物晶片成為支撐其核心功能的關鍵元件,在動植物傳染病、動植物食品、育種技術等領域也不例外。
國科會16日召開委員會議,提報「晶片驅動台灣產業創新方案階段性成果」,國科會表示,自2024年啟動以來,聚焦半導體與AI雙核心發展,階段性成果包括AI算力基礎建設;IC設計環境提升上,目標2030年達5奈米、7奈米先進製程加上AI補助;而EDA雲平台運算核心能量將擴充至2.4萬CPU核心。
國科會16日說明2026年科技預算先期規劃,主委吳誠文表示,本次委員會議決議匡列一般科技預算1,601億元,審議結果將陳報行政院同意。他表示,目前台灣經濟發展良好,編列預算台灣維持競爭力,才能創造更好經濟表現,希望立法院與行政院能再協調,明年預算能恢復到1,800億元。國科會指出,2025年科技預算1,595億元,因《財劃法》影響,2026年預算規模1,601億元,總體科技預算規模近無成長,必須以現有資源落實科技發展布局。
為強化晶片與AI雙軌佈局,並展現晶創主機Nano 5在推動半導體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上的多元研發應用成果,由國科會指導、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主辦的「新一代國家AI超級電腦-晶創主機Nano 5驅動半導體產業創新與升級成果發表會」,今(24)日在台南沙崙國科會資安暨智慧科技研發大樓舉行,吸引產官學研各界踴躍參與。
從學研領域進入到政治界,面對全新的體制,國科會主委吳誠文說,自己是很堅強的人,「從來沒有無力感」。但抱著學者的理想性格入閣,對於立法院「務實」的生態則感到「驚嚇」,因為與自己認知的民主殿堂,「想像完全不一樣」。
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主題演講19日登場,由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打頭陣,當中宣布將攜手鴻海、台積電國科會幫台灣打造AI基礎建設。國科會20日說明,相關合作內容,雙方規劃討論中,將適時對外說明。
賴政府上任將滿周年,回顧打造台灣科技島的施政願景,包括強化半導體國家級戰略規劃,打造台灣為國際級IC設計製造基地,促進AI產業化、產業AI化。國科會規劃籌組晶片台灣隊,涵蓋半導體上中下產業鏈,供應機器人、無人機、太空等所需晶片,盼促進台灣百工百業AI應用。
賴政府執政將滿周年,國科會主委吳誠文16日接受本報專訪表示,對於跨部會合作最有感,像是科技預算由國科會編列,但規劃大規模的政策推動,還牽涉到社會發展與公建預算,需要一起規劃,「一年來,有進步」。
數發部數產署16日舉行AI算力池介紹記者會,首波算力申請核定通過54家廠商,預計產生至少54個模型,由於數發部與國研院國網中心合作,部長黃彥男表示,2025年預計提供算力供150家業者使用。並指出,今年以提供足夠算力為目標,明、後年將持續爭取擴充,希望增購70片。
數發部助攻AI產業發展「出錢也出力」,其中免費算力申請,今年度規劃三梯次,第一波3月7日截止,申請業者預估有50家,4月開始就可使用。第二波與第三波申請時程將分別在5月與8月展開。另,加強投資AI新創方案3月28日開始受理申請,4月展開首場投資說明會。宣示建構AI生態系政策工具Q2上膛。
「亞洲高效能運算研討會」(HPC Asia 2025)登場,本次以「Chip-based Exploration and Innovation for HPC」(晶片驅動的 HPC 探索與創新)為主題,大會主席國研院國網中心主任張朝亮表示,期望透過這次會議,串聯全球HPC專家,深化台灣在半導體創新的經驗和優勢,將其延伸至高效能運算的突破與發展。
台灣半導體產業長期培育出台積電模範生,立足台灣、開創國際,卻面臨美國川普政府要脅貢獻先進製程,也陷台灣前瞻產業於危險之境。產業研究學者指出,台灣以科技創新為前導的科技產業政策,一直以來並沒有明顯的錯誤,而是沒有估算到地緣政治的威脅,美方如今施壓來的又快又猛,川普句句都是針對台灣半導體相關,「這是小國發展高科技面臨最大的限制。」
國科會全力推動建置新一代的高速運算主機,促進生成式AI的研發及產業應用。國科會預估,2029年全台公私部門整體算力可超過1,200Petaflops以上,並配合打造AI平台,以優惠費率提供中小企業使用。
配合晶創台灣計畫,並響應桃竹苗大矽谷推動方案,加上產業對半導體人才需求,國家實驗研究院旗下半導體研究中心(TSRI)計畫四年(2025-2028年)斥資79.76億元,新建包含12吋晶圓製造等實驗場域,助攻培養半導體高階人才,2025年度開始執行。
台灣是海島型經濟體,經濟成長主要倚靠對外經貿;對外經貿又必須以國內深厚的產業基礎作為前提。因此,不管是對外或對內,台灣均必須在產業發展擘畫前瞻、務實的布局。可是令人擔憂的是:近幾年來政府所提出的產業發展方案若非東拼西湊就是空嘴薄舌的撒錢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