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智慧能源管理系統的搜尋結果,共79筆
大同(2371)整合集團電力新能源解決方案,參展2025智慧能源展。大同指出,在電力即實力的時代,大同以電力核心設備、節能馬達與EV動力、智慧節能空調、智慧電表、創新能源服務等五大電力能源方案,協助客戶迎戰能源轉型,實現能源自主,全面提升電力系統的彈性與效率,協助降低因電力問題所造成的營運風險與非預期損失。
隨全球永續發展成核心議題,綠色建築逐漸成為各國建設規劃主流方向,台灣建築產業也加速投入低碳、節能與循環經濟的轉型,從政府推動「淨零碳排路徑」到企業自發性採用綠色建材,市場需求正快速擴大,相關供應鏈正迎來新一波契機。
在全球積極推動能源轉型與淨零碳排的浪潮下,宏于電機以實際行動落實企業永續,近期榮獲ISO 14064-1組織層級溫室氣體盤查與全國認證基金會(TAF)認證,此雙重肯定象徵宏于電機正式建立符合國際標準的碳盤查與管理制度,不僅展現企業對減碳目標承諾,更為持續導入節能低碳技術、推動淨零轉型奠定堅實基礎。
物聯網智能系統領導廠商研華(2395)秉持ESG永續經營理念並運用科技創造善的力量,已連續13年投入支持內科千人捐血公益活動,亦由研華綜合經營管理總經理陳清熙及智能服務事業群副總經理江明志一同號召全體同仁熱情響應捐血。研華今年更進一步攜手台北捐血中心,導入多元AIoT技術打造數位化管理機制,包含自助取票叫號系統、雲端公播管理系統、冷鏈管理、工業平板與智慧能源管理系統等,成功實現從民眾捐血、後端血袋冷鏈管理到全流程優化,大幅提升作業效率。
元智大學推動「全域智慧應用校園」計畫,在教學轉型、校務升級、國際流動、學生創新、產學合作及永續治理6個應用領域推動AI技術,實踐教育與社會價值。計畫自2023年起逐步完成AI課程模組優化、生成式AI教學平台、智慧診斷技術研發等,建立融合AI與永續治理價值的全方位示範場域。目前校內AI專業課程已超過30%,邁向具全球競爭力的創新大學。
桃園市元智大學推動「全域智慧應用校園」計畫,在教學轉型、校務升級、國際流動、學生創新、產學合作及永續治理6個應用領域推動AI技術,實踐教育與社會價值。計畫自2023年啟動逐步完成AI課程模組優化、生成式AI教學平台、智慧診斷技術研發、國際生策略課程擴增等,建立融合AI與永續治理價值的全方位示範場域,目前校內AI專業課程已超過30%,邁向具全球競爭力的創新大學。
大同集團旗下專業能源整合服務公司大同智能,長期致力於太陽光電與儲能系統建置,並配合國家政策推動能源轉型。
由交通部主辦的2025台灣氫能與電動大客車淨零移動論壇今日(22日)在高雄展覽館隆重舉行。論壇聚焦全球淨零轉型下的大眾運輸革新,邀集政府機關、產業界與研究機構之意見領袖,深入探討氫能與電能巴士的國際趨勢、政策藍圖、基礎設施佈建與技術演進。現場同步舉辦「氫能巴士試乘體驗」,讓民眾親身感受零碳排大客車的先進科技與平穩乘坐體驗,共同描繪台灣未來城市運輸藍圖。
由交通部主辦的2025台灣氫能與電動大客車淨零移動論壇登場,論壇聚焦全球淨零轉型下的大眾運輸革新,深入探討氫能與電能巴士的國際趨勢、政策藍圖、基礎設施布建與技術演進。三陽工業(2206)旗下代理現代汽車Hyundai的南陽實業特別引進HYUNDAI ELEC CITY FCEV低底盤巴士,HYUNDAI氫燃料電池低底盤市區公車已銷售超過1350台,若包含國道巴士,銷售總數更接近2000台。南陽實業將結合Hyundai汽車完整的氫能產品線與全球商轉經驗,積極與政府及運輸業者合作,攜手加速台灣公共運輸邁向淨零新紀元。
大同(2371)旗下專業能源整合服務公司大同智能,受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邀請,接待奧斯卡等級的國際技能競賽(WSC)再生能源職類競賽經理人Mr. Fabio Lima de Deus,並參訪太陽能案場。他表示,國際技能組織(WSI)正在培育人才,未來可與大同智能進行產學合作。
大同集團旗下專業能源整合服務公司大同智能,長期致力於太陽光電與儲能系統建置,並配合國家政策推動能源轉型。近日受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邀請,接待奧斯卡等級的國際技能競賽(WorldSkills Competition, WSC)再生能源職類競賽經理人Mr. Fabio Lima de Deus,並參訪太陽能案場,展現台灣再生能源技術應用及人才培育的深厚實力。
大宇資董事長凃俊光當選揚智董事長。大宇資日前透過子公司宇全智聯參與揚智科技私募案並取得16.51%股權後,在揚智股東會後的七席董事改選中亦共取得二席董事,正式進入董事會,揚智30日公告,大宇資董事長凃俊光當選揚智新任董事長。
因應全球淨零轉型趨勢,經濟部能源署啟動「深度節能推動計畫」引領產業轉型,截至今年6月已協助3,826家企業執行深度節能,累計節電70.92億度,相當於170.8萬戶家庭年用電。
大宇資旗下全達國際30日宣布辭任智冠 (5478) 子公司藍新科技的三席董事職位。
全達(8068)正式辭任藍新科技董事會中三席董事職位,主要由於全達、紅陽科技均為大宇資(6111)轉投資公司,而藍新科技及紅陽科技兩家公司皆擬申請興櫃及上市掛牌,為避免潛在同業競爭疑慮,經審慎評估後,全達主動辭任藍新科技董事職務,以落實企業倫理自律原則。
櫃買中心為助攻新創企業發展,強化新創團隊與投資機構的雙向交流,24日與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於台北攜手舉辦「創業×成長Plus企業媒合會」,並邀請邑錡(7402)董事長陳世哲分享由創櫃板成功進入資本市場經驗,協助新創企業引資並聚集更多成長動能,全力扶植中小微型及新創企業進入資本市場掛牌。
櫃檯買賣中心(Taipei Exchange)舉辦「創業×成長Plus企業媒合會」,此次企業媒合會邀請9家新創企業,安排新創企業發表業務簡報及與櫃買家族、上市櫃公司企業創投(CVC)或創投法人進行業務或投資洽談交流,全力扶植中小微型及新創企業進入資本市場掛牌。
中科管理局今(20)日宣布,正式啟用全台首座「鈣鈦礦零碳建築」,象徵中科園區在智慧建築與綠色能源應用上的創新突破,也為推動淨零碳排目標邁出關鍵一步。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之研究報告指出,2022年建築產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創下新高,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建築產業約占37%,其中,建築物在日常使用過程中所產生的使用碳排放量約占28%,而在建築興建、修繕與拆除階段所釋放的蘊含碳排放量則約占9%。為達成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近年各國相繼推出淨零建築認證制度並強化碳排相關法規。
氣候變遷加速了全球健康風險的升高,世界衛生組織將其視為21世紀人類健康的最大威脅。從熱浪頻發、傳染病傳播到極端氣候導致的環境災害,公共衛生體系正承受前所未有的壓力。然而,醫療體系本身也是碳排放的重要來源。根據Health Care Without Harm報告,全球醫療體系碳足跡約占全球總排放量的 4.4%,凸顯了醫療機構在氣候議題中的雙重角色:既是受害者,也是加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