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朱亞君的搜尋結果,共03筆
餐飲職人王琦玉跨界寫小說,他以美食、美酒、京都文化為經緯,編織了一場曖昧又美味的人生故事。去過京都上百次的王琦玉說,「吃飯吃到七八分飽最好,飲酒飲到微醺最舒服,感情也是,七八分時最美。」這樣的形容讓小說《北山時雨──我的京都前妻懷孕了》充滿萬種風情,明明是愛情小說,卻讓人「看了會餓,讀了會醉」,而這正是他企圖以小說形式,向讀者分享他的「My Kyoto」,一個既真實又令人神往的京都。
「我以為我已做好了退休前的一切準備,但沒能準備的是,丈夫的心智一天天地離我而去,一場漫長的告別於此展開。」這是前中研院語言學研究所所長鄭秋豫的沉痛告白,誠如北醫教授洪蘭所描述:「外表是他,聲音是他,裡面住的人不是他了。」鄭秋豫將這些年的照顧心情整理成《你忘了全世界,但我記得你》一書,猶如一封寫了四十多年的情書,她認為,即使患了阿茲海默症的丈夫忘卻一切,忘記了她,她仍要振筆直書,全心去愛,全力付出。
怵目驚心的新聞事件也許是極端的個案,但沉浸於各領域、各職場的近身觀察,則貼近現實地揭露了社會議題,從工人、偏鄉教師、警察、接體員到司法通譯,近年「職人」一詞逐漸廣為人知,台灣也在近五、六年間出現「職人作家」書寫風潮,寶瓶文化總編輯朱亞君指出,這樣的群體與書寫模式與社會氛圍和作者個人特質皆息息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