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朱光恩的搜尋結果,共09筆
57歲主持人沈玉琳驚傳疑似罹患猛爆性肝炎,被送往台北內湖三軍總醫院接受治療,一度有消息指出他病情惡化至腦水腫並陷入昏迷。胃腸肝膽科醫師說,猛爆性肝炎禍首多為肝炎,另外B型肝炎復發、飲酒過量、服用不明偏方、中草藥濫用及代謝異常、熬夜、過勞等也會誘發,醫師提醒,一旦出現噁心、食慾不振、異常疲倦、皮膚或小便變黃等症狀更是危險警訊。
AI發展帶動醫療變革,預防醫學及精準治療也逐步被社會關注。位於板橋的「昕新智慧診所」,重視民眾健檢服務,除導入AI系統提升診斷準確率,更藉由資訊化的佈局,簡化繁瑣流程,創造福祉。
腸胃是人體將食物轉化為能量維持生命活動的關鍵器官,如果腸胃功能失調,自然會影響到身體健康,因此旺旺中時媒體集團以預防醫學的角度舉辦健康講座,邀請醫師分享生活常識,希望喚起國人對腸胃保健的重視。
預防癌症定期健檢是關鍵,昕新智慧診所院長兼新光醫院健康管理部主任朱光恩醫師 呼籲,民眾應定期進行健康檢查,例如大腸鏡篩檢、肺癌篩檢等,提早發現病灶進行妥善處理,更強調「預防勝於治療」的觀念。
令人聞風喪膽的「癌症」,及早預防即可降低罹癌風險。以大腸癌為例,衛生福利部統計,大腸癌位居癌症發生人數的首位長達十多年;根據108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平均每天有47人罹患大腸癌,而國人平均每13人就有1人,終其一生可能罹患大腸癌。長期關注國人健康的旺旺中時媒體集團,盼望提升國人預防意識,於7月1日舉辦「預防醫學 腸識講座」,邀請專家傳遞「腸」識新知,一起「腸」保安康。
一名40歲女性因腹痛送醫,醫師安排電腦斷層掃描,發現是腸癌轉移到肝臟,導致劇痛難耐。一問之下才發現,原來這名患者的爸爸60歲就死於腸癌,而她卻從未做過檢查。專家提醒民眾,預防勝於治療,務必先知道自己容易生什麼病,並透過飲食、生活習慣、運動、體重控制,維護自身的健康。
台灣醫療科技展7日邁入第3天,副總統蕭美琴到訪新光醫院展區,了解住宿型健檢、新型AI PET Biograph Vision等特色醫療。新光醫院也帶來好消息,預計在明年引入單孔達文西手術,不僅傷口更小,還有AI加持,年輕醫師動手術時,AI可提醒前輩怎麼做,如同「傅培梅教做菜」,提高手術品質。
賴清德總統提出「健康台灣」目標,明訂2030年癌症死亡率降低三分之一。衛福部國健署規畫,明年將新增3大篩檢與服務,皆由政府負擔,包括40到45歲高風險族群無痛大腸鏡篩檢;35、45、65歲婦女三年齡HPV病毒檢測;國中男生公費接種HPV疫苗。
抗生素抗藥性是全球重大健康威脅,衛福部與農業部共同執行「國家級防疫一體抗生素抗藥性管理行動計畫」,目標5年內抗生素用量減少5%,食藥署未來將加強查核「抗生素無處方販售情形」,由於抗生素是處方藥,但過去曾發現未經醫師處方而違規販售的情形,未來將加強稽查力道,以杜絕抗生素濫用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