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杜月笙的搜尋結果,共03筆
洪門弟兄最初到大陸來開展游擊戰,對清朝進行一些反抗。作為一種祕密的幫會組織,他必須有很完整的一套制度和祕密聯繫方式,這就誕生了幫規和「海底」──內部流通的黑話或者暗語。後來洪門又派出兄弟,混入當時清朝的主要糧道京杭大運河--漕運船隊。翁、錢、潘姓的三個兄弟到漕運組織裡發展出漕幫,在清朝中期改名為清幫,他們三位成了清幫的始祖。洪門最初的領袖人物,還有一個在電影武俠小說裡面經常出現的陳近南,他是從臺灣派過來,直接到了四川的雅安,開山建堂,後來成為整個中國西南最大的幫會--哥老會,民間又叫袍哥。
華人常有留財產給子孫的觀念,自己省吃儉用儘量多累積點財富給後代,希望他們未來舒舒服服過日子,不用辛辛苦苦的工作賺錢。子孫若能守得住,或許還能將家族事業發揚光大、利益社會、造福人群。不過,錢來得容易,子孫可能會奢侈揮霍、吃喝嫖賭,以致身敗名裂、甚至敗光祖產。然而,財富的分配也是一門藝術,夫妻間、子女間、手足間為了財產分配多寡,反目成仇或對簿公堂的戲碼經常在新聞版面上演。
《辜顯榮翁傳》三次出版目的皆為「存史」之用,而兩本中文版的問世又與辜寬敏的支持與授權有密切關係。1995年,楊永良教授接受前日本文摘社的邀約,完成《辜顯榮傳》的中譯本,後因種種因素遲至2006年才由吳三連史料基金會出版,總編輯為張炎憲、執行編輯為曾秋美。楊教授序文中感謝辜寬敏堅持毫不刪節地譯出全文,並大力支持促成該書發行,但此中譯本的知名度應不高,時隔一甲子問世並未普及化,因為許玉暄(許丙孫女、楊肇嘉姪外孫女)未見過此中譯本。2017年她在廈門大學才「初見」日文版《辜顯榮傳》,雖有意翻譯出版,但苦無佐證資料及照片,二年後與辜顯榮外孫黃達夫(黃逢平與辜津治之子)結識後,經由其提供家族照片,再由辜寬敏授權,於2020年由蒼壁出版社再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