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林登的搜尋結果,共132

  • 亞青運》22日深夜開幕 中華隊掌旗官排球林立瑋、跆拳道王婕菱

    亞青運》22日深夜開幕 中華隊掌旗官排球林立瑋、跆拳道王婕菱

    第3屆巴林亞洲青年運動會開幕式將於台北時間22日深夜11點開始,中華隊代表團進場男女掌旗官,將由排球選手林立瑋、跆拳道選手王婕菱擔任,代表團預計第36順位進場,在敘利亞之後、塔吉克之前。

  • 新北坪林登山客7人遭蜂螫 所幸均無生命危險

    新北坪林登山客7人遭蜂螫 所幸均無生命危險

    新北市坪林區黑龍潭中心崙二號橋今(18)日上午11時30分發生7名登山客遭蜂螫意外,全送往北市萬芳醫院檢查後,均無生命危險。現場步道已暫時封閉,已通報農業局摘除蜂巢。

  • 雲林縣立田徑場 12億補助來了

    雲林縣立田徑場 12億補助來了

     雲林縣政府為承辦今年的全國運動會,於前年新建造價15億元的「雲林縣立田徑場」,今年7月已完工,但行政院一直未核定補助經費。雲林縣長張麗善14日在授旗給雲林縣代表隊時宣布,行政院已核定補助經費8成,約12億元,預定14日發函給縣府,她感謝行政院長卓榮泰的大力支持。

  • 雲林全運代表隊授旗!加碼金牌獎勵金至35萬 目標21金

    雲林全運代表隊授旗!加碼金牌獎勵金至35萬 目標21金

    114全國運動會本周六(18日)至23日在雲林登場,雲林代表隊今(14日)由縣長張麗善授旗,包括選手448人、隊職員194人,將角逐28項賽事,雲縣府今年作為東道主,為激勵選手們爭光,金牌獎勵金提高至35萬元,目標是21金。

  • 廠辦合一、誰與爭鋒!北市罕見旗艦型地標「大河商爵」士林登場

    廠辦合一、誰與爭鋒!北市罕見旗艦型地標「大河商爵」士林登場

    北台灣知名品牌建商都美建設於台北市士林區大南路推出廠辦旗艦案「大河商爵」,由國際建築大師丹下憲孝操刀外觀設計,建築高度達百米,成為士林百齡段第一座兼具地標意象與完整企業總部機能的大型智慧型廠辦,更是台北市中心破天荒結合水岸第一排地標立地條件、並能同時登記「辦公」與「廠房」雙功能,罕見實現「企業營運一體化」的旗艦型商用不動產。

  • 廠辦合一、誰與爭鋒!北市罕見旗艦型地標「大河商爵」士林登場

    廠辦合一、誰與爭鋒!北市罕見旗艦型地標「大河商爵」士林登場

    北台灣知名品牌建商都美建設於台北市士林區大南路推出廠辦旗艦案「大河商爵」,由國際建築大師丹下憲孝操刀外觀設計,建築高度達百米,成為士林百齡段第一座兼具地標意象與完整企業總部機能的大型智慧型廠辦,更是台北市中心破天荒結合水岸第一排地標立地條件、並能同時登記「辦公」與「廠房」雙功能,罕見實現「企業營運一體化」的旗艦型商用不動產。

  • 雲林準備好了! 114年全運會熱血登場

    雲林準備好了! 114年全運會熱血登場

     114年全國運動會終於要在雲林登場啦!我們準備好了,從10月18日到23日,歡迎全國的選手、觀眾朋友一起來雲林,不只看最精彩的運動賽事,還能吃遍在地美食、走訪秘境美景,體驗雲林最真摯的熱情。

  • 2025年全運會雲林登場 苗栗縣代表隊13日授旗出發

    2025年全運會雲林登場 苗栗縣代表隊13日授旗出發

    2025年全國運動會將於10月18至23日在雲林縣舉行,苗栗縣長鍾東錦13日在縣府第一辦公大樓,替代表隊授旗,鍾東錦並關切全體選手比賽期間的食宿經費是否充足?在確認每位選手每天另有1800元加菜金後,期許苗栗選手們全力以赴,為苗栗縣爭取最大榮譽,也為自己的青春寫下精彩篇章。

  • 雲林原民豐年祭 擴大舉辦結合全運會 雲寶弟妹同樂

    雲林原民豐年祭 擴大舉辦結合全運會 雲寶弟妹同樂

     「雲林縣原住民族聯合豐年祭」11日在古坑鄉綠色隧道登場,今年特別結合全國運動會在雲林,邀全台各地原住民組團表演,全運會吉祥物「雲寶弟」及「雲寶妹」登場同樂。雲林目前有3000餘名原住民,將於明年首度選出平地、山地原住民縣議員各1席,已有不少原住民開始關注相關議題。

  • 雲林原住民豐年祭結合全運會 古坑綠色隧道熱鬧登場

    雲林原住民豐年祭結合全運會 古坑綠色隧道熱鬧登場

    「雲林縣原住民族聯合豐年祭」11日在古坑鄉綠色隧道登場,今年特別結合全國運動會在雲林,邀全台各地原住民組團表演,全運會吉祥物「雲寶弟」及「雲寶妹」也下場同樂。雲林目前有3000餘名原住民,將於明年首度選出平地、山地原住民縣議員各1席,已有不少原住民開始關注相關議題。

  • MLB》費城人投手心碎談再見失誤:以為傳本壘比較快

    MLB》費城人投手心碎談再見失誤:以為傳本壘比較快

    費城人的2025球季結束於中繼投手柯克林(Orion Kerkering)延長賽11局的「再見暴傳」,從投手丘傳球給捕手,這個他重複做過幾千次的動作卻在最糟糕的時刻失誤,24歲的柯克林含淚離開球場,表示他願意坦然面對。

  • 下次旅遊目標!2025全球「最酷街區」揭曉 榜首在東京

    下次旅遊目標!2025全球「最酷街區」揭曉 榜首在東京

    英國《Time Out》雜誌24日公布「2025全球最酷街區」(Coolest Neighbourhoods)榜單,今年獲選的街區共39處,各自代表所在城市的靈魂與獨特魅力。日本在前10名佔了2席,還拿下榜首;南韓有1地獲選。39席之中有不少亞洲城市,上海、香港均有街區攻進榜單,台灣本次缺席。

  • 菲律賓經濟轉型 臺商搶進布局

    菲律賓經濟轉型 臺商搶進布局

     近年菲律賓整體產業經濟正經歷結構性轉型,力求擺脫海外勞務匯款及低附加價值產業的依賴,積極朝向製造業與服務業並重發展的新格局邁進。

  • 雲林垃圾量大減!全靠「破袋檢查」新制 回收率飆破5成

    雲林垃圾量大減!全靠「破袋檢查」新制 回收率飆破5成

     雲林縣去年實施沿線垃圾破袋檢查,推動垃圾減量與資源回收,初步收到成效,至今年7月垃圾量減少5.47%,資源回收率上升至51.32%,廚餘回收量大幅增加4成。環保局長張喬維呼籲民眾,齊心打掃環境、疏清水溝,更體面的迎接10月18日至23日全國運動會時從各縣市來的遊客。

  • 500名志工陶醉 「讓奉獻成為一種榮耀」旺旺公益演唱會雲林登場

    500名志工陶醉 「讓奉獻成為一種榮耀」旺旺公益演唱會雲林登場

    讓奉獻成為一種榮耀!由旺旺文教基金會主辦的2025公益演唱會,今(20日)在雲林縣府禮堂登場,特別獻給默默付出的志工朋友們。馬妞開場主持炒熱氣氛,接著金曲二重唱、沈雅雯、金羚、馮偉傑、高蕾雅、方順吉等歌手輪番登台,帶來一首首耳熟能詳的經典歌曲,現場500多位志工掌聲、口哨聲此起彼落,台上台下如大型同樂會。

  • 菲國旅客2027年估破百萬人次 高雄熊進軍東南亞搶商機

    菲國旅客2027年估破百萬人次 高雄熊進軍東南亞搶商機

    超萌「高雄熊」正式進軍東南亞!據統計,2027年菲國來台旅客將突破百萬大關,龐大商機讓高雄搶先卡位。高市府觀光局長高閔琳近日率領60人國際觀光推廣團隊前進菲律賓,成功舉辦觀光推介會,更創下地方政府先例,在馬尼拉市中心精華地段推出「高雄熊主題櫥窗」,搭配「Tara Na! Kaohsiung」(來去高雄吧!)的菲語口號,掀起菲國觀光熱潮。

  • 鎖定東南亞第1大客源 高雄進軍菲律賓拚觀光

    鎖定東南亞第1大客源 高雄進軍菲律賓拚觀光

    高市府觀光局繼4月前進日本大阪後再度出擊,這次鎖定東南亞入境旅客第一大來源國「菲律賓」!近日於馬尼拉盛大舉辦「2025高雄馬尼拉國際觀光推介會」,吸引包括駐菲經文辦、觀光署、各大航空公司、組團社等超過150位業者共襄盛舉,面對菲國旅遊市場潛力,現場業者反應熱烈,高喊「Tara Na!Kaohsiung(去高雄吧)」!

  • 高雄觀光成功插旗菲律賓馬尼拉 多元互動體驗行銷高雄

    高雄觀光成功插旗菲律賓馬尼拉 多元互動體驗行銷高雄

    高雄國際觀光成功插旗菲律賓馬尼拉!高雄市政府觀光局繼4月前進日本大阪推廣後,再度組團出擊,鎖定東南亞入境旅客第一的「菲律賓」。5日於菲律賓首都盛大舉辦「2025高雄馬尼拉國際觀光推介會」,邀請駐菲律賓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TECO)、觀光署駐馬尼拉台灣觀光服務分處(TTIC in Manila)、菲律賓臺商總會、大型組團社、中華航空、亞洲航空、宿霧太平洋航空、菲律賓航空等業者及媒體等,超過150位業者共襄盛舉。現場由高雄市觀光局局長高閔琳分享最新的高雄觀光影片、旅遊資源、活動資訊及補助方案等,充分展現高雄身為國際觀光城市的熱情與魅力,讓在場業者驚呼連連,直喊「Tara Na! Kaohsiung(去高雄吧)」,想立刻前往體驗最熱情、最有趣的高雄。

  • 宏碁 首款AI迷你工作站出鞘

    宏碁 首款AI迷你工作站出鞘

     宏碁2025年度next@acer全球新品發表會3日於德國柏林登場!董事長暨執行長陳俊聖拿出宏碁第一款搭載輝達(NVIDIA)GB10超級晶片的AI迷你工作站,宣示擴展宏碁AI硬體裝置高速運算產品線外,也在最後端出小彩蛋,展示由宏碁打造的AI Agent數位辦公室,凸顯其AI軟硬體應用的整合實力。

  • 閱‧聽-AI搶工作?聽聽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怎麼說

    閱‧聽-AI搶工作?聽聽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怎麼說

     就業轉變的節奏比以往更快,但也具備相似特徵。十九世紀初期曾發生過一個廣為人知的事件:英國的盧德分子(luddites,紡織工人)奮起反抗廠方引入新式織布機,因為這些機器可以由低技術工人操作,威脅到他們的生計。他們破壞這些機器,最終遭到軍隊嚴厲鎮壓。另一個例子是美國農業就業的變遷:在不到一個世紀的時間內,農事從業人員從總勞動力的41%下降到2%。即使農業工作大量消失,美國的失業率仍維持在5%,這也證實了「消失的就業機會會有新工作加以取代」的觀點。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