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梅貽琦的搜尋結果,共15筆
錢思亮(一九O八年~一九八三年),字惠疇,生於河南省新野縣,祖籍浙江餘杭,曾任北京大學化學系主任、西南聯合大學教授、國立台灣大學化學系教授、系主任、第五任校長、中央研究院評議會評議委員、院士、院長、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主委等職,學術報國,鞠躬盡瘁典型學人。傅斯年譽其為「粹然儒者」。
大陸知名的文化界人士高曉松日前談到來台灣的印象表示,大陸民眾從小看林青霞、秦漢的電影或瓊瑤電視劇長大,尤其是聽台灣的流行音樂,代表了華語流行音樂的最高峰,這也與台灣有大量優秀的大學有極大的關係,大學裡有很明顯的文化、知識的氣氛,看了很感動。他直言,由於台灣教育水準非常高,因此台灣安居樂業中的「文化元素」遠超過大陸。
國立清華大學25日舉行畢業典禮,校長高為元勉勵畢業生成為「世界公民」,永遠保持思想彈性與開放的自己;另,清華半導體學院今年也誕生首屆博士畢業生,畢業前即獲得台積電研發職位聘約,展現培育國家關鍵領域人才的成果。
世事無常,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兩個月的一九一八年九月,金韻梅唯一的兒子亞歷山大.金,不幸在法國戰場上陣亡。突如其來的噩耗,讓她承受白髮人送黑髮人的喪子之痛。
國立清華大學梅園是紀念前校長梅貽琦精神的重要地標,但園內的老梅樹卻得了俗稱「日燒病」的枝幹溝腐病,面臨生存危機,為挽救精神地標老梅樹,清華大學24日與台灣老樹救援協會合作啟動「梅園醫療保育與栽培計畫」,將以水刀土壤穿孔技術,為老梅樹恢復新生。
國立清華大學梅園是紀念前校長梅貽琦精神的重要地標,但園內的老梅樹卻得了俗稱「日燒病」的枝幹溝腐病,面臨生存危機,為挽救精神地標老梅樹,清華校友、上緯投控董事長蔡朝陽慷慨捐助,清華大學與台灣老樹救援協會合作啟動「梅園醫療保育與栽培計畫」,將以水刀土壤穿孔技術為老梅樹恢復新生。
馬英九文教基金會邀請的陸生團4日上午前往新竹清華大學參訪,於名人堂進行兩岸清華交流,但一行人抵達時遭強烈抗議,嗆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不敢拿中華民國國旗,支持與反對雙方激烈互嗆,採訪數度被打斷;下午則透過新竹縣長楊文科私下安排,參訪竹科探索館、台積創新館,順利完成陸生團最後一天參訪行程。
馬英九基金會邀請陸生來台參訪,4日上午抵達清華大學於交流活動結束後,一行人前往梅園參訪,由台灣清華大學前校長賀陳弘娓娓道來兩岸清華校長梅貽琦在台建校與梅園歷史,並稱國立大學校長長眠於校園除了台大傅斯年在傅園,就只有梅貽琦在梅園了。
前總統馬英九邀請陸生訪台,4日前往科技重鎮新竹參訪,預計前往至台灣清華大、竹科探索館及台積創新館,上午參訪團抵達台灣清華時,遭到支持者與反對者雙方叫囂干擾活動進行,隨後馬英九也現身與參訪團一同前往台灣清華知名梅園參訪。
礙於退輔會並無籌辦教育機構的資格、加上1963年後中央採取放緩增設大專院校的政策,榮總創設醫學院的過程頗費周折。主管高等教育機構的教育部,並不認可退輔會設立醫學院的申請案。在退輔會與教育部歷經數度協商未果的情形下,盧致德另循途徑向副總統嚴家淦陳情,並上呈〈籌設陽明醫學院緣起及其進展節略〉一文,說明榮總必須設立附屬醫學院的原因。在該文中,盧致德陳述目前榮總醫師來源不足,大多倚賴國防醫學院畢業生等情形。若一旦戰事開啟,軍醫人員歸建,榮民醫院將在缺員情況下難以完成日常醫療工作;且國防醫學院與軍中醫師缺額尚多,無法支援退輔會的需要,因此榮總認為設立附屬醫學院有其必要性。再加上榮總目前朝向教學醫院發展,若能設立附屬醫學院,將使教學研究與臨床診斷相互印證。而關於醫學院的建校用地、招生等準備工作,盧致德在文中提到退輔會已向陽明山管理局、臺灣省林務局請求撥借唭哩岸715號林地,以作為未來的建校用地。但盧致德亦指出,目前在招生問題方面,由於教育部的阻擋,使得退輔會興辦醫學院的計畫數度落空。故而盧致德請求副總統嚴家淦特准退輔會另行編列預算,比照國防醫學院體制,以招考公費生方式為填補榮總醫事人員缺口。
國立清華大學15日舉行2024級畢業典禮,共有5295位畢業生,包括2337人獲頒學士學位,2615人獲頒碩士學位,343人取得博士學位,畢業生們都在校園內拍照留下最美好的回憶,校長高為元勉勵學生懷抱信心、相信自己,勇敢去做人生的下一個選擇。
清華大學的復校比較特別,當報紙還沒有刊出相關籌備復校事宜時,教育部就已經召開學審會,其模式比較像是由上而下的執行政策型。一九五五年九月三日,教育部學術審議委員會第五屆第二次全體委員會議,由教育部長張其昀主持,出席委員六十餘人。會中,張其昀提出報告:恢復清華大學一案,已經獲得蔣介石總統同意先恢復研究所,等待校長梅貽琦十月返臺後,即可決定復校有關事項;關於原子能研究各項問題,亦等梅貽琦返臺後才有進一步的消息。
中央大學的在臺復校晚了政大、清華及交通大學又好幾年,直到一九六二年才有第一間復校的研究所─地球物理研究所。一九五四年,中大校友張其昀出任教育部長,於立法院提出幾所大學的在臺復校計畫,當時尚不包括中央大學。同年,中央大學在臺校友會成立,開始推動復校事務。一九五六年,校友代表將復校申請文敬呈正副總統(蔣介石、陳誠)、行政院長(俞鴻鈞)、教育部長(張其昀),行政院與教育部回覆「中央財力有限,目前復校尚有困難」。一九五七年,校友會決議,敦請教育部先行設立研究所,同年因為「國際地球物理年」活動,地球物理與太空成為熱門學科,遂有「地球物理研究所」設立的構想。
清華大學創校源於美國退還庚子賠款的溢收款,財團法人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自1924年起負起管理清華基金的重任,現由馬政府時期的前行政院長劉兆玄擔任董事長,中基會今年適逢100周年,30日也在清大舉辦研討會,傳達一路走來,始終堅持推動教育的初衷。
清華大學位於台北的校區「月涵堂」修建工程於23日進行開工動土典禮,未來將作為清大台北政經學院使用。台北政經學院基金會董事長黃煌雄表示,台北政經學院的設立目標為培養以亞洲為重心的國際政經人才,迎接未來世界挑戰、解決問題、引領思潮,對全球未來發展掌握發言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