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標靶藥的搜尋結果,共319筆
2025金馬影展開幕片《大濛》導演陳玉勳、監製葉如芬跟李烈,6日率演員柯煒林、方郁婷、9m88、曾敬驊出席開幕儀式,憑《大濛》入圍本屆金馬影帝的柯煒林,罹癌後首度在台曝光,聊到身體狀況,他表示目前正用標靶藥物控制病情,也因罹癌後特別注重身體,反而有種比以前更健康的感覺。
2025金馬影展開幕片《大濛》導演陳玉勳、監製葉如芬跟李烈,6日率演員柯煒林、方郁婷、9m88、曾敬驊一同出席開幕儀式,憑《大濛》入圍本屆金馬影帝的柯煒林,罹癌後首度在台曝光,聊到身體狀況,他表示目前正用標靶藥物控制病情,也因罹癌後特別注重身體,反而有種比以前更健康的感覺。
歌手坣娜因肺腺癌第4期過世,胸腔科醫師蘇一峰近日提到如何早期發現肺癌,並指出X光驗肺癌不準,最好的方法是低劑量電腦斷層,並分享出現肺結節怎麼判斷癌症機率。此外,他還表示,前副總統蕭萬長過去得了肺腺癌3期,已經過了14年仍然健康,當初的醫療過程相當值得參考。
一名40多歲的女性工程師小美(化名),當發現乳房有腫塊後,僅三個月的時間腫塊就迅速增大,經超音波檢查發現腫瘤已逾5公分並有二顆同側腋下淋巴結轉移,經超音波導引穿刺切片及正子攝影檢查確診為第三期HER2陽性乳癌。
踏入髮廊理髮對一般人來說稀鬆平常,但對部分中重度乾癬患者而言卻是一大挑戰,台灣乾癬協會秘書長王雅馨表示,許多病友因為頭皮紅斑或銀屑面臨三大美髮困境,包含在髮廊被推銷抗屑髮品、擔心自己造成設計師困擾或被差別對待而感到焦慮,或是被誤解為傳染性疾病遭拒絕服務。
乾癬和乾癬性關節炎是慢性但嚴重的非傳染性疾病,雖現已有新的治療方式,但由於皮膚病灶型態相當多變化,有的患者罹病到確診時間漫長,更常與心血管疾病等共病相互牽連,形成「骨牌效應」讓病況加重,讓患者在生活工作、心理甚至經濟上都易受挫。
一名40多歲女工程師小美,發現乳房有腫塊後,僅3個月腫塊就迅速增大,經檢查發現腫瘤超過5公分並有2顆同側腋下淋巴結轉移,確診為第三期HER2陽性乳癌。與醫療團隊討論後,決定採術前雙標靶合併化療,不到半年就讓癌細胞歸零,成功完成乳房保留手術。術後每3周施打一次雙標靶藥物,完成一年治療後,目前追蹤穩定、無復發跡象。
醣聯(4168)今(20)日宣布,創新抗體藥物複合體(ADC)GNX1021的臨床前研究成果,將於10月24日在美國波士頓海因斯會議中心舉行的AACR-NCI-EORTC分子標靶與癌症治療國際研討會發表。
2025長庚醫學週今日(16)正式展開,舉行公共議題論壇,聚焦「癌症篩檢、健保政策優化、跨科整合照護」三大亮點,展現癌症防治成果。長庚近5年五癌篩檢陽追率全面突破9成,發生及死亡率最高的肺癌更達近100%;同時透過AI導入、11科跨科整合、發展免疫治療等,打造堅實團隊。
全球生物藥專利潮即將掀起第二波到期浪潮,估計達上百億美元商機誘人,加上歐美等法規機構調整審查策略,讓「三期臨床豁免」與「分析比對為主」的新模式逐漸成為主流,帶動生物相似藥廠群起競進,台康生、泰福-KY、醣聯、台新藥力拚打進國際賽局。
前童星50歲因癌症去世,讓人想起去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哈薩比斯的夢想:利用人工智慧(AI)突破新藥研發的「雙十原則」(成功的新藥需耗資十億美元、歷時十年以上),最終實現「消滅所有疾病」的終極目標。
前童星50歲因癌症去世,讓人想起去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哈薩比斯(Demis Hassabis)的夢想:利用人工智慧(AI)突破新藥研發的「雙十原則」(成功的新藥需耗資十億美元、歷時十年以上),最終實現「消滅所有疾病」(Solve All Disease)的終極目標。
根據衛福部資料統計,肺癌已連續多年高居台灣癌症死亡率首位,為讓肺癌病友及家屬獲得最新醫療資訊與心靈支持,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大里仁愛醫院)攜手台灣癌症基金會舉辦「肺癌病友座談會」,現場參與踴躍,氣氛溫馨感人,充滿希望與正能量,座談會最終在大合照中圓滿落幕。與會者紛紛表示,透過此次活動不僅獲得了最新的醫療資訊,也在彼此的生命故事與互相扶持中汲取勇氣與力量。
《好小子》男星顏正國罹患第4期肺腺癌病逝,胸腔內科醫師陳鍾岳表示,對已無法開刀的第4期肺腺癌患者,能否找到對應的標靶藥物,是影響存活一大關鍵,曾收治一名32歲男子,因咳嗽1個多月沒好,被確診為第4期肺腺癌,原對人生絕望,但透過基因檢測,找到對應的標靶藥物,至今治療近5年,無復發跡象。
當高齡化浪潮來襲,醫療風險已成為退休生活中不可忽視的核心議題。壽險業者提醒,樂齡族在退休規劃中,首要完備的就是「醫療險」,並從住院日額、實支實付及手術險等3層面建立基礎醫療保障。
文旦、白柚是中秋必備的應景水果,但不是每個人都能放心大口吃柚子,可能和日常使用的藥物「打架」,輕則影響藥效,重則危及健康。一位長期服用降血脂藥的老婦人因肌肉痠痛、尿液深褐色而就醫,醫師原以為是藥物副作用,深入詢問後才發現,原來她在中秋期間每天固定吃1顆柚子,導致藥效「過頭」,出現不適症狀。
中秋節一到,市場和餐桌上總會出現黃綠色、氣味誘人的文旦、白柚,多汁又清爽,是許多人解膩、補充纖維維生素的必備水果,也是許多人中秋必備的應景水果。但您知道嗎?不是每個人都能放心大口吃柚子,它可能和您的藥物「打架」,輕則影響藥效,重則危及健康。
高雄市鳳山區日前有66歲胡姓男子,與其配偶到中山路上某銀行臨櫃,要提領2000萬元現金,讓銀行不敢大意,擔心老夫妻遭詐騙通報警方到場,老夫妻向稱是為了生病治療費用所需,警方向其兒子連繫後,確認狀況屬實,但也勸其避免一次提領大筆現金,讓老夫妻暫時放棄提款,另與家人討論後再決定。
我國甲狀腺癌發生率逐年上升,衛福部統計,2022年甲狀腺癌新發生人數為5601人,相較前一年增加近千人,增幅排名第2名,尤其好發於中年女性。醫師指出,甲狀腺癌相較其他癌症「溫和」,及早發現和治療,多數預後良好,但仍有部分患者面臨復發或轉移,疾病控制難度劇增。
一名50多歲女性治療第2期乳癌後病情穩定逾6年,日前卻出現肝轉移,導致肝功能受損,經醫療團隊評估採用新一代抗體藥物複合體(ADC),不僅症狀改善,肝功能也逐漸恢復,象徵乳癌治療已邁向持久控制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