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水質淨化的搜尋結果,共69

  • 桃市府斥資5000萬 改造龍潭大池提升觀光

    桃市府斥資5000萬 改造龍潭大池提升觀光

    桃園市龍潭區龍潭大池位於市中心,水域面積約10公頃,是桃園最大的都市型埤塘,不僅每年端午節龍舟賽在此舉辦,假日也吸引觀光人潮,配合觀光旅遊局推動「大龍門計畫」,市府預計投入5000萬元經費重新打造大池觀光,期盼提升周遭環境機能,帶動地方觀光經濟發展。

  • 桃園大溪月眉濕地落羽松轉紅 水務局推環境教育 打造浪漫水岸秘境

    桃園大溪月眉濕地落羽松轉紅 水務局推環境教育 打造浪漫水岸秘境

    桃園市水務局推動大溪環境教育,結合月眉濕地及瑞興濕地等水岸場域,打造生態保育與環境教育兼具的優質學習空間。水務局表示,月眉濕地在每年秋冬時節最受矚目的景致,便是落羽松由翠綠逐漸轉為橘紅,倒映在水面上,彷彿為大溪披上一層浪漫濾鏡,成為大溪必拍照、散心的療癒秘境。

  • 體驗插秧、建置浮島 桃園八德埤塘「鬼稻祭」推廣濕地保育

    體驗插秧、建置浮島 桃園八德埤塘「鬼稻祭」推廣濕地保育

    八德區公所於20日在八德埤塘自然生態公園舉辦年度主題活動《金秋豐收鬼稻祭》,活動以園區重點復育物種「本土野生稻(鬼稻)」為主軸,並響應全球「世界清潔日」倡議,結合自然體驗、藝術創作、公民參與及永續市集,打造寓教於樂、熱鬧與反思並存的濕地保育行動平台。

  • 仁武九番埤蛻變親水祕境 周末休閒新熱點登場

    仁武九番埤蛻變親水祕境 周末休閒新熱點登場

    為了強化仁武區九番埤水岸空間,高市府水利局推動「九番埤排水水岸環境營造計畫」,二期工程6月底完工,改造後的九番埤水岸不僅創造更優質的親水空間,還兼顧水質淨化、生態保育需求,成為遊客假日或空閒時間的休憩新景點。

  • 台南水利局「2025國家卓越建設獎」榮獲4金5優肯定

    台南水利局「2025國家卓越建設獎」榮獲4金5優肯定

    為落實市長黃偉哲提倡「環境永續」政策,水利局積極推動並將水環境精神納入各項治水建設。「2025年國家卓越建設獎」於7月29日在台北君悅酒店舉辦隆重頒獎典禮。水利局提報9項重大治水工程皆獲主辦單位及評審委員肯定,得到「4金質5優質」佳績,成果豐碩。

  • 守護易危貝克氏鹽草 中山大學復育計畫打造海草苗圃

    守護易危貝克氏鹽草 中山大學復育計畫打造海草苗圃

    生長在潮間帶泥灘上的嬌小植物「貝克氏鹽草」,根據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分類,貝克氏鹽草雖被列為「易危」物種,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生物科技暨資源學系教授劉商隱在海保署海洋保育ESG平臺媒合下與南山人壽、雲嘉南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與台南社區大學推動貝克氏鹽草復育計畫,將七股遊客中心六號小島打造為海草苗圃,展開從移植、監測到公民科學參與的跨界合作。

  • 虎尾科技大學 啟動校園微藻固碳系統

    虎尾科技大學 啟動校園微藻固碳系統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日前舉行「微藻固碳系統啟動儀式暨永續週成果展」,啟用雲嘉地區首座結合教學、研究與示範功能的「校園微藻固碳系統」。該系統搭載自動化感測監控裝置,可即時掌握藻液成長數據,確保養殖穩定,虎科大並將微藻生技於畜牧廢水再生應用,以藻體為飼料原料,實現碳捕捉、水質淨化與資源循環三合一永續農業新模式。

  • 暑假限定!虎尾「623高地親水公園」周四開放至周日

    暑假限定!虎尾「623高地親水公園」周四開放至周日

     虎尾鎮公所打造的「623高地親水公園」本月啟用,全部免費入園,將成為今年雲林縣暑假最熱門玩水去處,原本只開放六、日,暑假間將從周四開放至周日,「632夏日市集音樂季」也會在每周六登場。

  • 臺灣3位年輕科學家獲邀 出席林島諾貝爾獎得主會議

    台灣年輕學者人才輩出,將於6月29日至7月4日舉行的第74屆林島諾貝爾獎得主會議,有來自84個國家、逾630位年輕科學家獲邀,可與約35位諾貝爾獎得主會面交流,中央研究院國際研究生學程(TIGP)博士生楊欣瑜、吳氏鸞(Loan Thi Ngo),以及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應用化學系博士候選人陳羿帆通過國際選拔,將代表臺灣與會。

  • 林島諾貝爾獎得主會議6/29登場 台灣3年輕科學家獲邀出席

    林島諾貝爾獎得主會議6/29登場 台灣3年輕科學家獲邀出席

    第74屆林島諾貝爾獎得主會議將於6月29日至7月4日在德國林島舉行,來自84個國家逾630位年輕科學家獲邀,將與約35位諾貝爾獎得主會面交流。中研院國際研究生學程(TIGP)博士生楊欣瑜、吳氏鸞(Loan Thi Ngo),以及陽明交通大學應用化學系博士候選人陳羿帆均通過國際選拔,代表台灣與會。

  • 桃園龍潭大池告別優養化 「生態淨水系統」每日淨化2.1萬噸水

    桃園龍潭大池告別優養化 「生態淨水系統」每日淨化2.1萬噸水

    桃園市龍潭歸鄉文化節市長盃龍舟賽於龍潭大池盛大舉行,過去因龍潭大池換水率低造成優養化問題嚴重,桃園市政府與日本產官學合作打造「生態淨水系統」,其中龍潭大池水體環教育園區自2022年啟用至今,截流蒐集上游聚集的生活汙水,及配合大池死水區域抽水內循環的方式,設施採用「多層複合濾料水質淨化設施(MSL)」方法,有效改善埤塘優養化問題,大大減少龍潭大池異味。

  • 震旦推裝配式裝修 引領辦公轉型

    震旦推裝配式裝修 引領辦公轉型

     震旦家具於震旦家具展示中心舉辦「重塑‧辦公未來」新品交流會,首度推出導入循環設計理念的「裝配式裝修」模組系統,倡導健康、高效、科技與永續四大創新解方,積極引領企業邁向永續與智慧辦公全新時代。

  • 台灣大紅樹林復育計畫 全球首創

    台灣大紅樹林復育計畫 全球首創

     台灣大攜手產官學界,啟動全球首創的「台灣大藍碳 紅樹林復育計畫」,選定台南台江國家公園2.7公頃閒置魚塭,轉型為融合生態保育與科學研究的藍碳復育示範基地。

  • 愛河水質改善 民代促要更好

    愛河水質改善 民代促要更好

     近年高市府環保局投入大量心力改善愛河水質,讓年度河川汙染指數大幅下降,今年1至4月各項數據均優於去年同期,水質改善成效佳。對此,高市議員許采蓁認為,好還可以更好,近年仍常發生魚群死亡案例,不僅影響愛河觀光形象,也降低民眾下水遊憩意願,可望進一步改善。

  • 桃園河川水質逐年提升 蘇俊賓讚水巡隊志工是幕後英雄

    桃園河川水質逐年提升 蘇俊賓讚水巡隊志工是幕後英雄

    桃園市環保局19日於平鎮區新勢公園辦「水清岸美愛水行動音樂會暨巡守隊表揚」活動,桃園市目前水巡隊已經擴編至67隊,志工人數超過2500人,在巡守隊、熱心企業與環保局團隊共同努力下,過去1年來守護超過175公里的河川及51公里的海岸線,桃園市近年來持續改善各河川流域的水質,其中老街溪更已無嚴重汙染河段,充分展現公私協力推動水環境永續發展的成效。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表示,所有水巡隊志工們是桃園打造清淨水環境的幕後英雄。

  • 台南 劉厝大排飄臭20年 整治動工

    台南 劉厝大排飄臭20年 整治動工

     長期排入民生汙水與畜牧廢水的劉厝大排中下游臭氣熏天20年,地方籌組整治綠化促進會請命整治,台南市2016年先作上游水質改善,27日2度動工整治中下游,要在劉厝大排接管取出民生汙水,送回上游淨水場處理,再放回大排中,工程明年7月底可望完工,地方盼回復河流生態兼支撐近海養殖發展。

  • 台南劉厝大排汙水飄臭20年 2期整治動工預計明年7月底完成

    台南劉厝大排汙水飄臭20年 2期整治動工預計明年7月底完成

    長期容納民生汙水與畜牧廢水的劉厝大排飄臭困擾地方居民20年,地方自組整治綠化促進會,台南市水利局2016年啟動1期整治改善上游水質,27日2期動工,預計從劉厝大排的9處中下游段接管取出汙水,送回淨水場處理,並作底泥整治,工程耗資1億2000萬元,明年7月底可望完工,改善地方居住環境品質。

  • 喝茶不僅能解渴 研究發現茶葉可淨化水中重金屬

    喝茶不僅能解渴 研究發現茶葉可淨化水中重金屬

    茶作為全球最受歡迎的飲品之一,不僅具有提神、放鬆的作用,還可能具備意想不到的健康價值。最新研究顯示,茶葉能夠有效吸附水中的重金屬,如鉛、鎘和砷,從而在沖泡過程中減少有害物質的攝入。

  • 桃園 企業捐資金 助東門溪水質淨化

    桃園 企業捐資金 助東門溪水質淨化

     桃園市政府攜手環境部與美光公司共同推動東門溪水質淨化設施,美光曾於2022年捐贈美金500萬元於南崁溪及東門溪水質淨化專案,24日再與桃園市政府簽署合作意向書,挹注美金270萬元。市長張善政出席動土典禮時表示,感謝中央及美光共同推動東門溪水質淨化工作,大幅減少溪流汙染。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