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汰弱留強的搜尋結果,共567筆
台積電股價近日走勢震盪,盤點公股四大上市金控持有台積電情形,第三季持股數均較第二季減少,公股銀行主管說明,主要考量因素為逢高減碼,部分獲利了結,隨著時間接近年底,第四季操作將觀察企業獲利情形,首選高股息個股配置。
受美國企業裁員速度加劇影響,市場對於經濟惡化的擔憂升溫,拖累美股四大指數6日再度全面走弱,投資人持續消化經濟不確定性及科技股估值過高的疑慮,台股7日開盤小跌80點開出,隨後跌點擴大至百點以上,台積電(2330)走弱領跌,惟受惠美光6日逆勢強漲,帶動台股記憶體族群奮起,旺宏(2337)、南亞科(2408)、十銓(4967)等多檔走揚,成為市場焦點。
台股行情氣勢如虹,投信也積極搶進市場,二檔主動式台股ETF將開募,包括群益投信發行的主動群益科技創新ETF(00992A),為全台首檔鎖定台股科技股的主動式ETF,及復華投信的復華台灣未來50主動式ETF基金(00991A),為台股更增添資金活水。
美科技股周二下挫,市場資金轉向避險資產,帶動美元走強與美債價格上揚,台股5日開低失守28,000點大關,債券ETF逆勢上彈。展望後市,法人以股、債、期等三大商品教戰,強調若美國政府關門議題解決,可伺機進場建立美債部位,個股操作應掌握輪動節奏與配置策略。
主動群益台灣強棒ETF(00982A)公告第2次配息資訊,根據群益投信官網最新配息公告,預估每股配發金額為0.334元。若以今(3)日收盤價14.84元推算,單次配息率約2.25%,預估年化配息率達9%。
台灣基金市場資金版圖持續重組!根據碁石智庫研究部最新統計,2025年9月境內ETF淨流出411億元、境內基金淨流出881億元,已連三個月呈現資金淨流出;反觀境外基金逆勢吸金725億元,資金明顯分流。
台灣基金市場資金版圖持續重組!根據碁石智庫研究部最新統計,2025年9月境內ETF淨流出411億元、境內基金淨流出881億元,已連三個月呈現資金淨流出;反觀境外基金逆勢吸金725億元,資金明顯分流。
ETF雖是目前最受投資人青睞的理財工具,但若規模過小、長期成交量低,也可能面臨清算與下市風險。根據統計,截至2025年9月底,已有12檔ETF基金規模低於2億元,其中多數為反向型、主題型或長天期債券ETF。法人提醒,若短期內資金未回流且規模持續萎縮,這些產品恐成為下一波下市名單。
連鎖餐飲集團築間(7723)股價近期於36.9~41.6元區間低檔盤整,董事會決議自今(14)日啟動上櫃首次買回庫藏股,早盤開高後一度勁揚4.04%至43.8元,惟隨後在賣單出籠下一路拉回,午盤後翻黑走跌0.95%,走勢欲振乏力。
麗豐-KY(4137)受惠五大主力產品銷售發威,9月合併營收重返高點,達3.92億元,月增22%、年增5%,若以人民幣計為0.92億元,月增20%、年增11%,創今年單月新高。
台股這波多頭來得又急又猛,今(10/7)衝上2萬7了,存股達人「存股方程式」表示,還好暑假時有把6檔虧損ETF砍掉,改新建倉2檔ETF,當時虧損25萬,不到3個月也賺到25萬,很慶幸賭對了,雖然績效還是輸0050,已經很滿意了,網友也附議,「5月全砍all in 0050,把該追的績效都追回來了,整段都有吃到,爽」。
台股近期表現強勁,常配合政策協助穩定股市的公股行庫,對後市的研判也偏向樂觀。包括臺灣企銀等公股銀行近期對台股的內部評估顯示,對後市表現樂觀,預計台美關稅公布後短線利多出盡,指數有15%~20%回檔空間,一但修正後將於12月重啟攻勢,台股長多未變格局未變,預估明年第二季間,加權股價指數有機會上看3萬點。
中國電子材料行業協會電子銅箔材料分會日前發布《關於調升電子銅箔加工費的建議書》,呼籲業內全體企業共同調整價格,將電子銅箔加工費平均上調每公斤人民幣2元,全球電子級銅箔市場正迎來新一波價格調整潮。
台股頻創新高,投資人吹逢高獲利風。根據集保戶股權分散9月26日最新統計資料顯示,台股ETF受益人數9月共減少9萬3,991人,但觀察受益人單檔表現,逆勢增加前十名中,五檔主動式台股ETF全數上榜,持續受到投資人青睞。
史上最強打房威力持續增加!最近新聞最常看見的消息,無非是許多購屋者因為申辦貸款卡關,有的要等上二、三個月,甚至有的銀行已暫停收件,讓不少人只好忍痛解約。政府的打炒房初衷,到底影響了哪些人?面對最強限貸令,該如何解套?
亞股行情搶搶滾,台、日、韓東亞三雄創新高、陸港股翻多,帶動亞股基金績效同步歡慶開出紅盤。9月以來台灣加權、日經225、韓國KOSPI等主要指數屢創新高,A股上證、港股恆生指數自下半年以來也翻多。
中央銀行第七波不動產信用管制實施迄今一年,中華民國不動產開發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楊玉全指出,銀行法第72-2條30%的限制,及去年第三季央行祭出不動產放款總量管制,造成銀行放款能量吃緊,今年遇到29年最大交屋潮,撞上限貸緊箍咒,首購及換屋民眾成最大苦主,他提出四大建言,籲請政府應適度鬆綁房市管制。
央行第七波不動產信用管制實施迄今將近1年,中華民國不動產開發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楊玉全指出,銀行法第72-2條30%的限制,及去年第三季央行祭出不動產放款總量管制,造成銀行放款能量吃緊,今年遇到29年最大交屋潮,撞上限貸緊箍咒,首購及換屋民眾已成最大苦主,他提出四大建言,喊話政府應適度鬆綁房市管制。
台股八月後中小型股回神,但根據過往統計數據,台股、美股九月的表現往往欠佳,因此現階段宜居高思危,融資增、法人賣、籌碼混亂者應先避開。
房市交易冰凍近一年,包括代銷及房仲等不動產經紀業家數反轉萎縮,今年8月底,全台不動產經紀業備查家數為9,294家,較7月底的9,301家減少7家,這是自2023年1月以來,連續31個月增長首見減少,房仲業者指出,若市場買氣遲遲沒有回升,房仲業勢必將加速進入汰弱留強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