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沃爾夫條款的搜尋結果,共24筆
據觀察者網報導,「科學家發現,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太空生命保障系統研發中存在關鍵差距,這可能會阻礙美國在長期載人空間探索和居住方面與中國競爭,中國則遙遙領先」。香港《南華早報》9月14日報導指出,一個由包括NASA研究人員在內的科學家團隊發現,在中俄已計劃聯手建立月球科研基地之際,美國在生物再生式生命保障研究上的投入有限,正在削弱其在太空領域的競爭力。該團隊稱,過去的研究和政策決定——例如削減經費和項目,造成了NASA當前在空間居住能力上存在「關鍵差距」(Critical gaps)。
前不久,英國航母「威爾斯親王號」到亞太地區活動,以支持美國的印太戰略,但此一行動卻意外地遭到了美國軍方的抨擊。美國國防部次長柯伯吉在與英國國防官員的會議上,當面叫停英航母在亞洲的部署,並直言「印太與你們無關」,這讓英國備感錯愕與震驚。
前不久,英國航母「威爾斯親王號」到亞太地區活動,以支持美國的印太戰略,但此一行動卻意外地遭到了美國軍方的抨擊。美國國防部次長柯伯吉在與英國國防官員的會議上,當面叫停英航母在亞洲的部署,並直言「印太與你們無關」,這讓英國備感錯愕與震驚。
據觀察者網報導,4月24日,在第十個「中國航天日」啓動儀式上,中國國家航天局對外發佈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國際借用申請結果。在此次獲准借用月球樣品的來自6個國家的7家機構中,包括了兩所接受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資助的美國高校——美國布朗大學和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
馬斯克旗下SpaceX星鏈升空,帶動低軌衛星市場高速發展,大陸也急起直追,政府獎勵政策帶動下,北京、上海、海南逐漸形成商業航太產業聚落。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北京亦莊)日前舉辦第二屆北京商業航天發展大會,正式啟用衛星互聯網產業園,展出多項「箭」、「星」模型,並發布商業航太十大應用場景,包括自動駕駛、手機通訊、智慧城市建設等方面的太空應用,透露大陸商業航太發展最新進度與未來趨勢。
馬斯克旗下SpaceX星鏈升空,帶動低軌衛星市場高速發展,大陸也急起直追,政府獎勵政策帶動下,北京、上海、海南逐漸形成商業航太產業聚落。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北京亦莊)日前舉辦第二屆北京商業航天發展大會,正式啟用衛星互聯網產業園,展出多項「箭」、「星」模型,並發布商業航太十大應用場景,包括自動駕駛、手機通訊、智慧城市建設等方面的太空應用,透露大陸商業航太發展最新進度與未來趨勢。
中國的天宮太空站3年多以來持續開展一項幾乎不可能完成的實驗,並利用實驗數據首次製造出符合工業應用嚴格要求的鈮合金,這項突破可能將徹底改變航空航太技術,並且讓中國在軍事和高端製造業領域佔據巨大優勢。
觀察者網引述香港《南華早報》9日報導,「太空大國之間交換樣本是很常見的」,然而,美國回應中國有關交換月球樣本的希望正逐漸破滅,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目前還沒有就交換樣本發表任何言論。
大陸「嫦娥六號」探月任務於今年6月25日帶回人類歷史上首次從月球背面採集的月壤樣本,本月15日在義大利米蘭首次展出75毫克月壤樣本,受到全球關注。外媒報導,美國航太總署(NASA)署長尼爾森 (Bill Nelson),近日表示NASA正積極與中方官員接洽,商借月壤樣品,以期讓美國科學家深入研究,他認為中國大陸會答應提供樣品的請求。
據《環球時報》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局長比爾·納爾遜日前表示,美方在一些太空問題上正尋求與北京加強溝通,NASA也在與中國航天機構進行談判,以讓美國科學家獲取、分析中國從月球上取回的土壤樣品,他認為中國將同意提供樣品。
美國資訊科技創新基金會(ITIF)2023年發布報告指出,中國在電子產品、化學產品、基本金屬和機動車輛等領域已經領先世界,全球的市場占有率正在不斷擴大。
美國資訊科技創新基金會(ITIF)2023年發布報告指出,中國在電子產品、化學產品、基本金屬和機動車輛等領域已經領先世界,全球的市場占有率正在不斷擴大。從整體產業來看,中國的造船造艦、飛機製造、港口機械、電力電網、基礎建設、電動汽車、儲能電池、太陽能板、風力發電、核能發電、太空科技、生物科技、數位產業等等都處於井噴狀態。
中國大陸嫦娥六號日前成功鑽取「月壤」,重量大約將近2公斤,中國大陸把這些土壤分享給法國、義大利、歐洲航太總署等,前海軍艦長呂禮詩直言,雖然美國NASA一樣拿得到,但「就是給你難看!」
大陸嫦娥6號探測器6月2日成功登陸月球背面,於4日攜帶月球岩石和土壤樣本升空,預計25日回到地球,這是人類首次登陸月球背面,極具意義。大陸在太空探索的進展,讓美國產生危機感,稱大陸企圖謀取太空霸權,歐洲科學家擔心未來將很難再和中國合作。
大陸嫦娥6號探測器6月2日成功登陸月球背面,於4日攜帶月球岩石和土壤樣本升空,預計25日回到地球,這是人類首次登陸月球背面,極具意義。大陸在太空探索的進展,讓美國產生危機感,稱大陸企圖謀取太空霸權,歐洲科學家擔心未來將很難再和中國合作。
中國大陸2015年推出《中國製造2025》十年計畫,企圖實現製造業自主創新、實力增強。被美國動用關稅和貿易制裁力阻。香港《南華早報》4月30日報導,距離2025年還有8個月,透過官方及其他權威數據資料梳理得出,過去10年,中國已實現新能源汽車、資訊技術等10個關鍵領域逾86%目標,足以「證明美國關稅和制裁無效」。
中國大陸2015年推出雄心勃勃的《中國製造2025》十年計畫,企圖用十年時間實現製造業自主創新、實力增強。被美國政府視為威脅,動用關稅和貿易大棒極力阻止。距離2025年還有8個月,香港《南華早報》4月30日報導,透過官方及其他權威數據資料梳理得出,過去十年,中國社會發生深刻變化,已實現新能源汽車、資訊技術等10個關鍵領域逾86%目標,足以「證明美國關稅和制裁無效」。
據觀察者網報導,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首次國際借用評審會議,將於4月26日在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南望山校區舉行。據中國國家航天局網站消息,將有來自世界各地的10位科學家陳述其關於月球樣品的研究計畫,其中有5位科學家來自美國。
據觀察者網報導,香港《南華早報》13日援引美國軍事新聞網站「Breaking Defence」(防務快訊)消息稱,當地時間4月9日,美國太空司令部司令斯蒂芬·懷廷(Stephen Whiting)在美國科羅拉多斯普林斯舉行的第39屆太空研討會期間表示,中國在過去六個月裡曾「主動」(proactively)與美國接觸,討論了與太空安全有關的兩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