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減量計畫的搜尋結果,共265

  • 碳費明年開徵 估中鋼1億、台積10多億

    碳費明年開徵 估中鋼1億、台積10多億

     為加大減碳決心,碳定價決定明年4月如期申報,5月底前繳交。惟環境部和經濟部已達共識,11月中旬前,會對外宣布擴大高碳洩漏產業認定範圍政策,將組成跨部會審議小組認定。受到對等關稅衝擊或地緣政治影響,營收大幅衰退,且碳費占毛利3成企業,將祭出費率折扣,若企業有負債情況,同時給予緩繳機制,讓艱困產業有喘息空間。

  • 彭啟明:碳費研議紓困方案

    彭啟明:碳費研議紓困方案

     國內碳定價2025年上路,環境部長彭啟明23日出席「2025亞洲碳定價論壇」時指出,美國對等關稅衝擊影響碳費收入,初步估算2026年碳費總收入約為40億~45億元。為因應衝擊,環境部與經濟部已研議紓困方案,包含緩繳或分期繳納碳費等措施。

  • 關稅衝擊 傳產碳費擬緩繳、打折

    關稅衝擊 傳產碳費擬緩繳、打折

     碳費今年開徵,排碳大戶明年就要開始繳費,環境部長彭啟明23日指出,鋼鐵、石化、水泥等傳統產業,雖然屬於高碳洩漏風險事業,適用每公噸20或10元的費率,但受美國對等關稅衝擊較大,正與經濟部研議協助產業度過難關,例如緩繳、分期,都在討論範圍內。對此,工總期盼能緩徵2到3年,減少產業的壓力。

  • 碳費開徵!鋼鐵、石化業恐難過 彭啓明:研議緩繳、分期

    碳費開徵!鋼鐵、石化業恐難過 彭啓明:研議緩繳、分期

    碳費今年開徵,排碳大戶明年就要繳費,環境部長彭啓明今天指出,鋼鐵、石化、水泥等傳統產業雖屬於高碳洩漏風險事業,適用每公噸20或10元的費率,但受美國對等關稅政策衝擊較大,正與經濟部研議協助產業度過難關,例如暫時紓困、緩繳、分期,都在討論範圍內,目前尚未定案,不過預估首年收入約為40至45億。

  • 彰銀落實淨零 獲雙獎肯定

    彰銀落實淨零 獲雙獎肯定

     彰化銀行長期致力企業永續發展,將環境、社會、治理(ESG)因子融入政策核心,今年再傳佳績,連續兩年獲環境部頒發第7屆「國家企業環保獎-銀級獎」及政大企業永續管理研究中心「TCFD報告書評鑑-優等銀行」雙肯定。10日於頒獎典禮由環境部部長彭啟明頒獎,彰銀總經理簡志光代表領獎,展現高層重視環境與氣候治理,從上而下推進綠色轉型動能。

  • 受美關稅衝擊 企業可減收碳費

    受美關稅衝擊 企業可減收碳費

     碳費今年起徵,環境部原估算首年收入約60億,但環境部明年度預算書卻將僅編列45億碳費收入。據了解,因應美國關稅衝擊,環境部規畫讓受衝擊事業可申請認定為「高碳洩漏風險事業」,碳費直接打2折。環團則反對環境部因應美國關稅政策,開放更多企業成為高碳洩漏風險事業,並呼籲應盡速讓碳費優惠退場。

  • 《光電股》富采續深化永續 推動產業與教育雙轉型

    富采(3714)集團於「2025 TSAA台灣永續行動獎」榮獲兩項「SDG 12負責任的消費和生產-銀級」與一項「SDG 13氣候行動-銅級」殊榮,並於第九屆台北金鵰微電影展榮獲銅獎,同時入選《地球解方》永續教育行動評選,充分展現集團在環境永續與社會共榮的持續深耕與創新。富采推動產業與教育雙轉型,集團將持續深化永續策略,攜手利害關係人共創綠色未來。

  • 碳費開徵 企業紛提減碳策略

    碳費開徵 企業紛提減碳策略

     碳費制度上路,符合碳費徵收對象的企業可透過「自主減量計畫」申請優惠碳費費率,水泥廠、紡纖廠等用電大戶紛提自主減碳計畫,其中水泥廠中的台泥、亞泥都是以最低費率提出。紡纖廠中的遠東新則是以每噸50元低費率申報,未來將配合政府相關規定,在申請最低稅率繳納;新纖、力麗則以每噸100元費率自主申報繳納。

  • 工總籲漲工資、凍電價、推核電

     工總2日公布2025年度白皮書,對於9月檢討最低工資與電價,工總理事長潘俊榮持不同看法,他表示,物價波動,須考慮勞工生活需求,最低工資如合理調整,企業不宜反對。反觀電價,他則建議一定不能漲。工總白皮書中並建議,核三延役公投結束後,政府應盡速推動核電廠完成安檢,研商延役併聯供電可行性,在安全無虞前提下重啟核電。

  • 嘉市交安亮紅燈 高齡事故攀升

    嘉市交安亮紅燈 高齡事故攀升

     為營造友善行人環境,嘉義市政府近年來投入科技執法、改善交通號誌、道路設計等多方面建設,但嘉義市審計室2日指出,2024年交通事故30日內死亡人數不減反增,與全國同期減幅反差大,且近3年高齡者交通事故逐年攀升。

  • 工總白皮書建議碳費緩徵 環境部堅持「如期上路」理由曝

    工總白皮書建議碳費緩徵 環境部堅持「如期上路」理由曝

    工總今日公布白皮書建議緩徵碳費2年,環境部回應,我國碳費制度以減量為目的,設計優惠費率、高碳洩漏風險係數折扣,經統計,已有9成以上企業提出自主減量計畫,盼能適用優惠費率,顯示碳費驅動產業減碳,且絕大多數中小企業並非碳費收費對象。此外,現在也將關稅衝擊納入認列高碳洩漏風險事業的條件,正與經濟部研議,碳費仍將如期上路。

  • 科技執法沒擋住!嘉義市行人死傷率3年暴增270%

    科技執法沒擋住!嘉義市行人死傷率3年暴增270%

     嘉義市政府近年來為營造友善行人環境,採取科技執法、改善交通號誌、道路設計等多元措施,但嘉義市審計室2日指出,2024年交通事故30日內死亡人數不減反增,與全國同期減幅反差大,且近3年高齡者交通事故逐年攀升。

  • 龔明鑫:最低工資調幅 今年不適用

    龔明鑫:最低工資調幅 今年不適用

     經濟部長龔明鑫9月1日上任,隨即在下午邀集產業公協會大老交流意見,對於業界關切美國關稅政策衝擊產業,但9月相關單位卻將討論明年最低工資是否調整,龔明鑫指出,若拿上半年的總經數據,明年最低工資漲幅會蠻多的,但實際狀況是高科技非常好,中小企業、傳產都受到嚴重衝擊,會適度向行政院、勞動部表達,拿過去公式在今年討論最低工資調幅,不是很恰當。

  • 中油台電碳費36億 虧損雪上加霜

    中油台電碳費36億 虧損雪上加霜

     排碳大戶明年就要繳碳費,監察院調查報告顯示,台電、中油須分別繳納15億元、21億元碳費,但兩家已各虧損4229億元、691億元,恐增財務負擔。學者則指出,台電、中油每年營運成本遠超碳費徵收額度,何況中油還適用2折優惠,繳納金額低,營運不受影響,呼籲仍應如期繳碳費,環境部也不應再開後門,降低減碳誘因。

  • 台汽電、大汽電Q3營運俏

     台汽電(8926)、大汽電(8931)伴隨營運利基部署調整,加上電價調整效益發酵,第三季營運加速衝刺。其中,大汽電7月營收2.47億元,月、年雙增14.81%、4.85%;隨著電價調整效益逐步發酵,預期電價上調將顯著加強獲利動能。

  • 營運調整佈署發揮 夏季用電助力 台汽電、大汽電Q3進補看俏

    台汽電(8926)、大汽電(8931)近期相繼召開法說會。伴隨營運利基佈署調整,加上電價調整效益逐步發酵,第三季營運加速衝刺進補。其中,大汽電7月營收2.47億元,月、年雙增14.81%、4.85%;隨著電價調整效益逐步發酵,預期電價上調將顯著加強獲利動能。

  • 減碳最高差30倍 助企業省碳費

    減碳最高差30倍 助企業省碳費

     碳費制度正式上路,高雄市政府環保局長張瑞琿19日在「第3屆大南方高峰論壇」專題演講時指出,高雄身為全國最大工業城市,面臨龐大轉型壓力,目前已率全國地方政府之先通過「城市碳預算」,並以產業合作、能源轉型及碳盤查輔導,協助企業降低碳費負擔,邁向2050淨零。

  • 美國關稅衝擊!工總喊緩徵碳費 環境部提2措施:如期上路

    美國關稅衝擊!工總喊緩徵碳費 環境部提2措施:如期上路

    美國關稅疊加衝擊產業,工總建議緩徵碳費。環境部回應,近期歐亞各國未調整淨零目標,且從自主減量計畫提交情形,可看出為產業帶來相當強的減碳動力,碳費制度確實有利於企業綠色轉型,將如期上路,但為了減緩美國關稅帶來的衝擊,提出擴大高碳洩漏風險事業適用對象、補助獎勵低碳投資等2大措施因應。

  • 淨零碳排背道而馳?北市去年用電暴增 環保局揭原因

    淨零碳排背道而馳?北市去年用電暴增 環保局揭原因

    北市近年推動淨零碳排,並以2050淨零為目標,但審計報告指出,去年用電度數有增加趨勢,較前年增加1.84億度,讓碳排不減反增,經分析主要排放來源為運輸及住商部門,其中住宅用電量自2022年起,已連3年成長。北市環保局表示,包含氣候、運輸、經濟活絡導致用電量提升,但年增量為全國最低,將落實「淨零排放管理自治條例」,從民生及商業全面降低碳排量。

  • 碳費高碳大戶優惠認定 毛利率納入

    碳費高碳大戶優惠認定 毛利率納入

     我國碳費一般費率每噸為300元,優惠費率A、B分別為100元及50元,如果適用高碳洩漏產業更會打2折、最低每噸僅要10元,碳費審議會6日召開,會中討論高碳洩漏行業如何認定,環境部政務次長施文真表示,高碳洩漏風險可分為層次1及層次2,前者會用行業別認定,後者則會納入反傾銷、毛利率等計算。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