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游信凱的搜尋結果,共07筆
近期傳出日本食人菌48小時奪命,我疾病管制局宣布,國內新冠疫情進入第六波Omicron流行,讓民眾再度留意到相關訊息,法人表示,儘管這些新聞不確定可為生醫股及生醫基金帶來多少的漲勢,但生醫股股價被壓抑,且趨勢前景明確,值得擇優挑時機進場。
近期生技產業併購動能逐漸回溫,提振生技產業表現亮眼。投信法人預期,未來併購活動將會持續下去,主要買家是大型製藥公司,其次是大型生技公司,然後是歐洲和日本的中型製藥公司,生技醫療產業長線看俏。
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走跌,債券價格出現明顯反彈,緩解股市對資產定價的疑慮,再度呈現股債齊揚,投信法人認為,美國就業數據堅挺,經濟數據較樂觀,市場對今年利率將快速下滑的預期,顯得過於樂觀,若資金輪動轉向表現落後的低波動股票,有利生技醫療相對表現。
醫療股2023年以來表現落後大盤,尤其檢測相關的生命科學工具、醫療資訊技術與生技股股價表現仍相對落後,隨美國通膨數據快速下修,經濟數據降溫,市場對利率維持更高更久的擔憂,逐漸轉化為更加確立升息終點,及2024年降息預期提前,有利資產價格走升,若資金輪動轉往表現落後低波動股,將有利醫療股後市補漲行情。
近一個月全球四大生技指數表現亮眼,帶動生技基金近一個月績效都有6%以上的好表現,其中表現最佳的三檔,漲幅更超過1成,法人指出,醫療生技產業基本面佳,生技產業長多趨勢不變,只要拉回都是逢低分批布局生技基金的好時機。
在各項數據偏強勁下,投信法人指出,明年降息時點恐將持續遞延,市場可能修正過度偏鴿的預期,若今年以來以成長股為主的資金輪動再度轉往低波動股票,有利生技醫療股的反彈走勢。
年初利率走勢提振市場風險情緒,資金自避風港撤出,導致醫療股今年至今表現仍落後大盤,尤其防禦色彩濃厚的大型製藥與健保公司今年股價表現仍差。但投信法人分析,醫療保健為重要核心資產配置,現在是逢低布局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