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無糖豆漿的搜尋結果,共135

  • 薑黃入菜抗發炎?醫揭2顧慮:先問過醫生再說

    薑黃入菜抗發炎?醫揭2顧慮:先問過醫生再說

    現代人注重養生,不少人會將薑黃入菜。營養醫學醫師劉博仁指出,薑黃含有薑黃素,能降低身體發炎反應,將薑黃融入飲食無妨,但料理用的薑黃,薑黃素含量不穩定,與臨床所用、含量明確的萃取物,兩者吸收率可能相差甚遠,加上可能影響凝血功能,若想藉由吃薑黃保健,應先諮詢醫師的意見。

  • 胃酸逆流喉嚨卡 醫揭3大原因 這樣吃緩解病情

    胃酸逆流喉嚨卡 醫揭3大原因 這樣吃緩解病情

    胃食道逆流好發於秋冬季,若胸口灼熱、喉嚨卡頓,都可能是此病表現之一。台北慈濟醫院婦產部兼任主治醫師邱筱宸指出,大份量油膩或刺激性的食物及菸酒習慣,往往會讓病情惡化。除了飲食控制,生活習慣也有助於緩解不適,但若症狀持續超過一周仍應就醫,以免延誤病情。

  • 不只豆漿和雞蛋!糖友嘴饞不怕血糖飆 營養師欽點「小豆干」

    不只豆漿和雞蛋!糖友嘴饞不怕血糖飆 營養師欽點「小豆干」

    糖尿病友嘴饞時,往往怕亂吃東西後血糖飆升。營養師黃雅鈺建議,糖尿病友可選擇低升糖指數的無糖豆漿、水煮蛋或茶葉蛋等食物,其中一份市售原味的小包裝真空豆干,更是相對健康的零嘴選項。

  • 飯後不到1小時嘴饞恐「假性飢餓」  正念飲食3步驟助改善

    飯後不到1小時嘴饞恐「假性飢餓」 正念飲食3步驟助改善

    飯後不到一小時又想吃東西,當心假性飢餓找上門。國外多項研究指出,當人們處於焦慮或無助狀態時,壓力會讓大腦學會「說謊」,並製造進食的慾望。營養師薛曉晶建議民眾,可多練習「正念飲食」,學會分辨真假飢餓。

  • 亂吃下午茶當心熱量炸彈 營養師教3招穩血糖

    亂吃下午茶當心熱量炸彈 營養師教3招穩血糖

    許多上班族會在下午3點享用下午茶,但須留意糖分炸彈。營養師張馨方分享解方,建議民眾可從午餐時段做起,搭配至少2個拳頭份量的蔬菜與低脂肪蛋白質食物。若飯後仍有飢餓感,可適量喝些茶水解渴,下午時再避開糕點、珍珠奶茶等高熱量食物,以免越吃越胖。

  • 早上不吃當心越來越胖 3種「高飽足感」早餐組合一次看

    早上不吃當心越來越胖 3種「高飽足感」早餐組合一次看

    一日之計在於晨,少吃一餐不會幫助瘦身!營養師張馨方表示,早餐不必豐盛,民眾若想獲得飽足感,可選擇地瓜、麥片、無糖優酪乳等食物組合。她還提醒,不吃早餐可能導致注意力與情緒下降、午餐爆食、新陳代謝變慢,反而更易變胖。

  • 稀飯必搭配料也中 專家列傷腎食物 長期吃就完了

    稀飯必搭配料也中 專家列傷腎食物 長期吃就完了

    腎臟是人體的重要排毒器官,日常飲食中常見食物,卻可能悄悄讓它超時工作。營養師許瓊月指出,白粥配肉鬆,是很多人的早餐首選,但肉鬆不只是高鹽,還富含飽和脂肪和亞硝酸鹽,長期攝取,腎臟可能默默受傷。此外,她也點名國人愛吃的鐵板麵、炸雞排、日式拉麵、珍珠奶茶,長期過量食用,也會造成腎臟危機。

  • 小六生誤踩高熱量陷阱 醫開「偽健康」食物清單:很常吃

    小六生誤踩高熱量陷阱 醫開「偽健康」食物清單:很常吃

    許多人以為戒掉油炸、多吃水煮清蒸就是減重捷徑,但部分看似健康的食物其實是高熱量陷阱,像是一名小六男童改吃清蒸、水煮的水餃、湯包後,體重卻升到80公斤,甚至出現脂肪肝。醫師陳奕成指出,有不少常見的食物其實都是「偽健康」,暗藏大量澱粉、油脂與糖分,若沒有控制份量,會吃進許多隱藏熱量,讓健康出現危機。

  • 小6童為減肥「只吃水煮餐」仍得脂肪肝 醫師點名4種「偽健康」食物:根本地雷

    小6童為減肥「只吃水煮餐」仍得脂肪肝 醫師點名4種「偽健康」食物:根本地雷

    近日新聞消息,有醫師上健康節目分享,1名80公斤重的小6男童被媽媽帶到醫院求助,不解孩子已經戒掉吃油炸物的習慣,改吃「清蒸水煮」的食物,體重卻直線飆升甚至發現有中度脂肪肝。最終在醫師建議下才改變飲食,順利瘦了下來。兒童內分泌科專科醫師陳奕成指出,許多爸媽以為的「健康食物」,其實都是高油、高糖,讓孩子體重失控的「地雷食物」。陳醫師也表示,只要掌握3個簡單原則,就能輕鬆避開這些甜蜜陷阱。

  • 中秋烤肉不升糖!營養師揭「3大妙招」不怕血糖失控

    中秋烤肉不升糖!營養師揭「3大妙招」不怕血糖失控

    中秋節令美食不脫烤肉、月餅與柚子,但這些美食卻常讓血糖失控,因此有效控制血糖是一大挑戰,如何在享受佳節氣氛的同時,守住血糖不失控?中醫大新竹附醫營養師吳婉瑜和陳宛伶,提供糖友3個實用的中秋飲食妙招,讓您吃得「開心又健康、團圓不升糖」。

  • 早餐喝粥顧胃 婦慘罹三高、脂肪肝 專家:加它才健康

    早餐喝粥顧胃 婦慘罹三高、脂肪肝 專家:加它才健康

    很多人早上愛吃白粥搭配醬菜,清爽又暖胃。不過,營養師李杏瑜分享,有一對70多歲婦人體檢,被發現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與脂肪肝,詢問之後發現,婦人每天早上必喝白粥,卻沒有搭配蛋白質食物,加上很少運動,久而久之,血糖自然飆高,多種疾病也跟著報到。

  • 脂肪肝別輕忽 恐致肝硬化肝癌

    脂肪肝別輕忽 恐致肝硬化肝癌

     肝臟是人體的沉默器官,國人如今吃得好,脂肪肝的盛行率也提高。BMI介於25~30之間者,高達半數都有脂肪肝,而BMI超過30的肥胖者,則8成都有脂肪肝。專家提醒,罹患脂肪肝14年,約有1成患者會肝硬化,而肝硬化後10年內,將有2~3成因肝臟疾病相關原因死亡。

  • 被勸白吐司換地瓜 2糖友憂更升糖 專家:別用甜度判斷

    被勸白吐司換地瓜 2糖友憂更升糖 專家:別用甜度判斷

    很多人會用甜度來判斷哪些食材更易升血糖,不過,營養師林俐岑分享案例指出,有糖尿病患者被建議用蒸地瓜取代白吐司時,因覺得地瓜比較甜而感到疑惑,但其實升糖速度並非只由甜度決定,影響血糖的關鍵還包括纖維量、加工程度、進食速度與搭配食物等,地瓜纖維量高又是原型澱粉,同等份量會比白吐司更穩血糖。

  • 早餐4NG組合害三高 名醫教升級吃法 護心又穩體重

    早餐4NG組合害三高 名醫教升級吃法 護心又穩體重

    早餐不只是填飽肚子,更是影響精神與血糖的關鍵。醫師劉博仁點出國人常見的4種早餐組合,油鹽糖爆表,長期天天吃吃恐增慢性病風險,他也建議改良吃法與自己常吃的早餐組合,替換食材就能讓傳統早餐升級,保護心血管與維持體重。

  • 健康組合餐埋「隱形地雷」 營養師實測:血糖飆破200

    健康組合餐埋「隱形地雷」 營養師實測:血糖飆破200

    飲食與健康息息相關。營養師呂美寶表示,很多人會在超商選擇相對健康組合餐,例如無糖豆漿加雞肉飯糰,但她實測後發現,血糖竟從88mg/dL,飆升到206 mg/dL,原因就在飯糰中的米飯是精緻澱粉,壓得很實、量又多,加上缺乏好的油脂來緩衝,血糖就像雲霄飛車般飆升,醫師則表示,透過連續血糖監測,能有助控糖。

  • 餓到睡不著 醫揭5大宵夜地雷:失眠一整晚

    餓到睡不著 醫揭5大宵夜地雷:失眠一整晚

    吃宵夜是減肥大忌,不過,若因工作或特殊需要無法避免,營養醫學醫師劉博仁建議優先選擇吃蒸地瓜、優格、酪梨、毛豆、豆漿或奇異果,對身體負擔相對較小,點名不要吃炸物、泡麵、甜點、燒烤、麻辣燙這5種食物,不僅影響睡眠品質,整晚睡不著,還可能增加胃食道逆流、心血管等疾病的風險。

  • 減重小確幸!這 5 種「罪惡飲品」可以喝

    減重小確幸!這 5 種「罪惡飲品」可以喝

    減重處處都是限制,想要找出適合的飲品是否讓你精疲力盡?根據《Eatingwell》美國健康飲食雜誌指出,減重人士不必完全拒喝含卡路里的飲料,有5種常被認為妨礙減重的飲品,其實只要適度攝取,仍可幫助人們有效減重。

  • 80歲婦認知退化 靠1飲食半年逆轉 醫曝護腦菜單

    80歲婦認知退化 靠1飲食半年逆轉 醫曝護腦菜單

    認知變差常是失智前兆。營養醫學醫師劉博仁分享有位80歲婦人因記性衰退、表情淡漠,被診斷是輕度認知功能退化,在他指導下,三餐採取麥得(MIND)飲食,半年後婦人的女兒驚喜地表示,媽媽認知功能明顯改善,「說話詞彙增加、臉上笑容也多了起來。」

  • 豆漿一喝法害得慢性病 國健署教加3物:健康又香醇

    豆漿一喝法害得慢性病 國健署教加3物:健康又香醇

    根據國健署調查,含糖豆漿是65歲以上國人最常喝的含糖飲料,但過多的糖,卻可能增加肥胖與慢性病的風險,國健署建議優先選擇無糖豆漿,如果覺得無糖豆漿味道單調,可以搭配燕麥片、黑芝麻粉,或撒點肉桂粉,增添風味又有益健康。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