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理想汽車的搜尋結果,共243筆
美系外資針對世芯-KY(3661)出具最新研究報告指出,儘管公司第三季營收表現不如預期,但隨著亞馬遜雲端(AWS)與理想汽車業務成長動能優於預期,上調世芯-KY 2026與2027年的每股盈餘(EPS)預估,並將目標價由4288元調升至4388元,維持「加碼」評等。
3日,香港恆生指數開高92點後,就在兩萬六關卡上下游移,目前在26,043.55點,漲136.9點或0.53%。同時,國企指數在9,232.65點,也漲64.07點或0.7%。
電動車熱潮降溫,從美國蔓延至全球,就連大陸市場也受到衝擊,研究機構AlixPartners甚至預估,大陸現有的車商高達129家,但到了2030年僅剩下15家活著,引發市場高度關注。
大陸新能源汽車近年飛速發展,智慧駕駛領域成為各家車企較量關鍵。面對美國AI晶片龍頭輝達(NVIDIA)Thor智駕晶片延期交付,大陸「造車新勢力」放眼未來產業格局,力拚關鍵技術自主化,相繼投入自研晶片。
香港股市在連續三個交易日上漲之後,周五全日低走,在大陸股市休市,缺乏北水之下,大多數藍籌股下滑。
大陸新能源車在「金九」銷售旺季表現亮眼,多家車企9月交付量創下歷史新高,但車企巨頭比亞迪新能源車月銷量罕見下滑。小鵬汽車與小米汽車月交付量雙雙突破4萬大關;零跑汽車9月交付量首次突破6萬輛大關,年增速超過97%;極氪月交付量亦突破5萬輛。
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日前在年度演講上,罕見分享小米造車的心路歷程。他坦言,當初推SU7電動轎車時,外界幾乎沒有人看好,甚至有人質疑:「小米不過是組裝廠,沒有核心技術。」為了補強基礎能力,雷軍透露,他直接買了三輛特斯拉Model Y,帶領團隊逐一拆解零件,從最細節開始學習,並直言,Model Y是一款非常出色的車。
大陸17家車企發表「60天帳期承諾」集體行動宣言3個月後,車企和供應商之間的帳期承諾行動仍持續。中汽協15日公布「汽車整車企業供應商帳款支付規範倡議」(簡稱倡議),涉及訂單確認、交付與驗收等環節。倡議發出後,比亞迪等10多家車企發文響應,將積極履行60天帳期的承諾。
英國媒體報導,大陸汽車龍頭比亞迪執行副總裁李柯近日出席慕尼黑車展表示,隨著官方大力整頓電動車業的非理性競爭,大陸車市料將面臨大規模洗牌,預計約有百家車企將在這場激烈的競爭中被淘汰。
大陸各家車企陸續公布8月汽車交付成績單,數據表現分化。其中,大陸汽車龍頭比亞迪近月銷量增長停滯,形成對比的是「造車新勢力」零跑、小鵬和蔚來均創新高,三家單月交付量都超過3萬輛。預期進入「金九銀十」傳統銷售旺季後,交付量有望增長。
據《界面新聞》報導,特斯拉也使用上了陸製國產大模型。8月22日,據《第一財經》報導,特斯拉與字節跳動旗下火山引擎近日達成合作,由火山引擎為特斯拉智能座艙交互體驗部分提供大模型服務。
根據TrendForce最新調查,2025年第二季全球純電動車(BEV)、插電混合式電動車(PHEV)和氫燃料電池車等新能源車(NEV)新車銷量達486.8 萬輛,年增30%。若計入油電混合車(HEV),第二季電動車(EV)銷量更達645.6萬輛,占全球汽車總銷量29%。單計純電車(BEV)單季銷量達328萬輛,年成長39%;單計插電混合式電動車(PHEV)銷量為158.7萬輛,年增15%。展望電動車後市,中國、美國各項補助減少,電動車產業缺乏發展前景。整體而言,預估2025年全球新能源車銷量為1970萬輛,年增21%,預期2026年的增長幅度將放緩至14%。
六日,一度上漲並短暫重回25,000點的恆生指數,最後回測24,900點支撐,收在24,910.63點,只微幅上漲8.1點。同時,國企指數跌18.39點或0.21%,收8,932.68點。
香港股市周二在暴雨警告中開市,上午走勢反覆,最多跌46點,11時過後開始揚升,並逐漸擴大漲勢。
美國和中國貿易談判,未能達成任何協議,雙方同意延長90天的休戰期,投資人保持謹慎。此外聯準會將在周三稍晚公布利率決議,外界預期將維持不變。恆指曾在中午縮小跌勢,但午後擴大跌幅。
美中在瑞典結束兩天的會談,但沒有公布結論,然而同意推動延長休戰時間。市場認為談判陷入停滯。美股隔夜偏弱,反映中概股的金龍中國指數跌1.4%。港股在小跌一天之後,周三低開189點或0.74%。
輝達在周三大漲,推動那斯達克創新高。中國股市週四則震盪反彈,上證上漲0.37%。
比特幣14日盤中一度強勢突破12萬美元大關,挖礦題材再度炒熱,世芯-KY(3661)今日開高走高,一度大漲逾6%,股價最高達3665元。
正當各界關注人工智慧(AI)晶片設計龍頭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訪中之際,他與小米創辦人兼執行長雷軍的合照14日在中國社群媒體瘋傳,其中一張是兩人並肩站在小米電動車SU7 Ultra旁邊,比出讚的手勢合影,外界解讀這是雙方洽談合作的重要訊號。
大陸電動車大打價格戰,透過補貼、降價等方式搶占市場。但美國汽車大廠特斯拉(Tesla)則反其道而行,1日以續航里程提升為由,將Model 3長續航版售價上調至人民幣(下同)28.5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