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生科院的搜尋結果,共09筆
清華大學生醫學院教授焦傳金實驗室近日貼出1則超吸睛的徵才訊息,徵求「餵烏賊、測水質、整理照顧花枝房」人員,立刻在網路上引發討論,網友紛紛好奇生科院為何要養花枝。焦傳金透露,最近的研究方向是烏賊的痛覺與情緒,希望更了解牠們的「內心世界」。
《今周刊》2021年啟動「還海行動」,計畫邁入第5年,2025年《今周刊》宣布,將啟動1萬瓶海草復育計畫,號召企業、社會大眾在澎湖海床種下「藍碳種子」。這次「還海行動2025」與台大生命科學院漁業科學研究所合作,建置海草培育系統,在校園打造復育基地。同時,行動計畫也與蘋果劇團合作,將展開全台校園、社區巡演,將海洋生態保護向下扎根。
中興大學2日宣布,國科會日前公告大專學生研究計畫申請案核定名單,中興大學今年共有133案通過申請,在國立大學中排名第三,僅次於台大、成大,創下歷年新高。
2024年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於9日公布得主,由清華大學講座教授兼生科院副院長孫玉珠獲得最高榮譽傑出獎,新秀獎則頒給台大分子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副教授朱雪萍及中研院南部生物技術中心副研究員劉明容。孫玉珠認為,自己不是學霸,只是一直相信能把事情做到最好,也呼籲女性一定要保持自信。
阿茲海默氏症(Alzheimer's Disease, AD)早期檢測技術創新突破!由國立中興大學與臺中榮總共組的研究團隊,歷時3年,開發出一款具奈米刷感測結構的電子元件,2分鐘內可快速檢測血液檢體中腦神經損傷分子「神經絲蛋白輕鏈」(Neurofilament light chain; NFL)的濃度,所量測電訊號與健康對照組相比,可以快速辨別不同的病程:主觀認知下降、輕度認知損傷和AD導致的失智,有助於醫師對AD患者病程早期診斷與介入治療。相關成果11月發表於國際期刊《美國化學學會應用材料與界面》(ACS Applied Materials Interfaces)(IF:9.5)。
全球人口高齡化,檢測「阿茲海默氏症」有新招。中興大學與中榮研究團隊開發具奈米刷感測結構的電子元件,2分鐘就可快速檢測辨別出不同病程,研究成果今年11月發表於國際期刊《美國化學學會應用材料與界面》。興大4日指出,有助於應用在腦神經退化性疾病、腦部病變診斷與病程追蹤。
阿茲海默氏症(Alzheimer's Disease, AD)早期檢測技術創新突破!由國立中興大學與臺中榮總共組的研究團隊,歷時3年,開發出一款具奈米刷感測結構的電子元件,2分鐘內可快速檢測血液檢體中腦神經損傷分子「神經絲蛋白輕鏈」(Neurofilament light chain; NFL)的濃度,所量測電訊號與健康對照組相比,可以快速辨別不同的病程:主觀認知下降、輕度認知損傷和AD導致的失智,有助於醫師對AD患者病程早期診斷與介入治療。相關成果11月發表於國際期刊《美國化學學會應用材料與界面》(ACS Applied Materials Interfaces)(IF:9.5)。
阿茲海默氏症(AD)早期檢測技術,已有創新突破!由中興大學與台中榮總共組的研究團隊,歷時三年研究,4日發布開發出一款具奈米刷感測結構的電子元件,2分鐘內,可快速檢測血液檢體中腦神經損傷分子「神經絲蛋白輕鏈」(NFL)的濃度,所量測電訊號與健康對照組相比,可快速辨別不同的病程。
檢測「阿茲海默氏症」有新招!興大與中榮研究團隊經3年開發具奈米刷感測結構的電子元件,短短的2分鐘就可快速檢測辨別出不同病程,有助於早期診斷治療。興大指出,可應用於相關腦神經退化性疾病、腦部病變診斷與病程追蹤,有助於推動未來高齡社會中精準健康醫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