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產業電價的搜尋結果,共133筆
經濟部電價費率審議會19日決議,民生電價平均調幅0.71%,預估將影響1,400萬戶的住宅及商家。經濟部長龔明鑫20日表示,過去幾次調漲大多是產業用電漲價,民生用電和台電的發電成本「偏離度已越來越大」,因此進行適度的修正。
輝達近日宣布投資50億美元入股英特爾(Intel),對此,和碩董事長童子賢今(20)日表示,與英特爾合作對輝達來說是個不錯、多元的選擇,不過,台積電目前在2奈米、3奈米還是獨步全球,要追上台積電不是單獨一筆投資就可以改變的,輝達跟英特爾合作改善關係的成分比較大。
經濟部召開電價費率審議會,最終敲定民生電價平均調漲3.12%,住宅、小商家都調整,共1450萬戶受影響,產業電價則如預期凍漲。儘管漲幅不大,但經濟部表示台電虧損情況持續,且售電價格低於供電成本。因此各界預料未來電價仍有調漲壓力。
還是漲了!經濟部電價費率審議會19日拍板,10月民生電價平均調漲3.12%,其中住宅基本段跟最高段的漲幅最高達6%,百萬小商家700度以下也全動,成本提升,合計1450萬戶受波及。住家如月用700度,1年會多付840元電費。
經濟部19日召開電價費率審議會,考量到電價仍未能反映成本,且台電面臨鉅額虧損的情況,電價須適度反映,因此做出產業電價凍漲、民生電價上調決定。民生電價平均調漲3.12%、每度2.89元;整體而言,電價平均微調0.71%,對全年CPI影響約0.0133個百分點。
經濟部今(19)日召開電價審議會,決定平均電價微幅調整0.71%。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表示,對於電價審議會在綜合考量關稅衝擊、民眾負擔能力及健全電價結構等因素,決定以影響最低的方式微調民生用電各級距單價,減少物價波動,行政院表示尊重。
經濟部召開電價費率審議會,最終敲定民生電價平均調漲3.12%,住宅、小商家都調整,共1450萬戶受影響,產業電價則如預期凍漲。儘管漲幅不大,但經濟部表示台電虧損情況持續,且售電價格低於供電成本。因此各界預料未來電價仍有調漲壓力。
漲了!經濟部電價費率審議會下午舉行,最終敲定民生電價平均調漲3.12%,住宅、小商家都調整,共1450萬戶受影響,產業電價則如預期凍漲。
經濟部今(19)日召開2025年第2次電價費率審議會,審議會考量電價仍未能反映成本且台電公司鉅額虧損的情形下,電價仍須適度反映。由於產業電價已足額反映成本,但民生電價長期低於供電成本,因此審議會決議,產業電價不調整,維持原先照顧產業等相關措施;民生電價微調各級距單價,促使民生電價適度合理化,平均電價調整0.71%。
漲了!經濟部電價費率審議會下午舉行,最終敲定民生電價平均調漲3.12%,住宅、小商家都調整,共1450萬戶受影響,產業電價則如預期凍漲。
電價審議委員會今(19)日下午召開,先前傳聞產業電價凍漲、民生電價調漲3%。商總理事長許舒博會前受訪表示,若要調漲,希望漲幅縮小到1%,並強調,台電的財務狀況應釐清是政策性虧損還是營運虧損,若是政策要求台電承擔成本,政府應撥補,不應轉嫁給企業與消費者。
電價費率審議會今(19)日召開,決定10月調整電價。在台電未拿到千億補助等考量,預料將通過台電民生電價調漲案,包含住宅與小商家共1450萬戶全調,平均漲幅2%到3%左右。至於產業電價則凍漲,但會檢討部分產業是否繼續享用減半優惠。在野立委表示,台電不是說今年因油價下跌,可能會有盈餘?呼籲凍漲。
真的要漲了!電價費率審議會明天召開,敲定10月是否調整,原本預期政府會凍漲,但在立法院未給千億補助,以及矯正不合理電價結構考量下,將放手讓台電調漲民生電價,包含住宅與小商家,平均漲幅在2%到3%,共有1400萬戶受影響。至於產業電價因售價已較高,這次予以凍漲,但會檢討部分產業是否繼續適用優惠費率。
10月電價漲不漲?各界關注。經濟部電價審議工作小組會議近日已火速開完,最晚下周開正式會敲定。據了解,台電提出民生電價基本級距要調漲6%方案,不調工業電價,但取消衰退產業電費減半優惠。但是經濟部認為美國對等關稅衝擊傳產、物價水準仍高,基本方向定調凍漲。
美國關稅衝擊藥品供應鏈,又傳出電價喊漲,藥界憂心,雙重夾擊下國內藥品供應鏈恐嚴重受影響,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學名藥可能首當其衝,生理食鹽水也令人擔心,一旦面臨成本壓力而停產,受害的是全民,呼籲政府應比照醫療院所,讓國內製藥產業凍漲電價。
外傳10月電價將漲,各行各業恐面臨挑戰,藥師憂心國內藥廠營運環境日益嚴峻,藥品製造和供應恐陷入困境,威脅全民用藥安全,呼籲政府應比照對醫療院所的支持,讓國內製藥產業凍漲電價。
工總2日公布2025年度白皮書,對於9月檢討最低工資與電價,工總理事長潘俊榮持不同看法,他表示,物價波動,須考慮勞工生活需求,最低工資如合理調整,企業不宜反對。反觀電價,他則建議一定不能漲。工總白皮書中並建議,核三延役公投結束後,政府應盡速推動核電廠完成安檢,研商延役併聯供電可行性,在安全無虞前提下重啟核電。
面對美國關稅政策、新台幣匯率劇烈波動帶來的衝擊,工總理事長潘俊榮2日直言,各國都積極重新布局與調整,「台灣真正需要的是開創經濟新局」,特別是AI、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刻,產業界需要自救,也要「與政府並肩作戰、一起拚經濟」,才能在亂世中開展經濟新局。
全國工業總會(工總)今(2)日發表「2025年工總白皮書」,提出7大面向共35個議題、138項政策建議。工總並提出四大當務之急,分別是:「推動危老都更,擴大內需」、「協助業者因應新局下進出口的挑戰」、「務實解決全面缺工問題」及「檢討能源政策,並穩定工業電價」。
工總今日發布白皮書,工總建言中提到,隨著AI產業及應用蓬勃發展,台灣電力需求持續增加,8月公投結果顯示台灣社會並不排斥核電,為確保全國供電穩定與達成2050淨零碳排目標,不論化石、再生能源,以及核能等能源類型都應列入考量,以規劃最適切能源發電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