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疏散計畫的搜尋結果,共35

  • 災後重建踢皮球

    災後重建踢皮球

     樺加沙颱風走了,堰塞湖潰堤的危機卻留下了。從中央到地方,這場風災到底該誰負責?立法院內政委員會的一場質詢,「災害防救法」規定,水災撤離由「鄉鎮市公所」執行,中央7個部會則必須「輔導地方選定疏散路線與避難收容處所」。

  • 海納百川》災後該重建 責任別再踢皮球(陳清雲)

    海納百川》災後該重建 責任別再踢皮球(陳清雲)

    樺加沙颱風走了,堰塞湖潰堤的危機卻留下了。從中央到地方,這場風災到底該誰負責?立法院內政委員會的一場質詢,把問題攤在陽光下——「災害防救法」明文規定,水災撤離由「鄉鎮市公所」執行,中央7個部會則必須「輔導地方選定疏散路線與避難收容處所」。這條法律寫得清清楚楚,但中央應變中心卻在9月22日發出紅色警戒,要光復鄉兩天內撤離8600人,卻連疏散計畫、收容中心都沒提供。地方政府在毫無計畫下,如何能執行撤離?

  • 南投縣預算審查 許淑華:年底0負債

    南投縣預算審查 許淑華:年底0負債

     南投縣議會第6次定期會13日開議,將審查115年度總預算歲出、歲入均編列351.78億餘元等案,縣長許淑華進行施政報告,會後她受訪時表示,她上任時縣府有近91億元債務,本月底還清達「0負債」,有關長輩最關注的65歲以上免健保費部分,將用追加減預算方式推動。

  • 許淑華在南投縣議會施政報告 宣布年底0負債

    許淑華在南投縣議會施政報告 宣布年底0負債

    南投縣議會第6次定期會13日開議,將審查115年度總預算等案,縣長許淑華進行施政報告,會後受訪表示,她上任時縣府有近91億元債務,本月底還清達成「0負債」,有關長輩最關注的65歲以上免健保費部分,將用追加減預算方式推動。

  • 傅崐萁怒斥劉世芳「胡說八道」 轟中央栽贓花蓮

    傅崐萁怒斥劉世芳「胡說八道」 轟中央栽贓花蓮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釀災,中央與花蓮縣政府持續為由誰執行強制撤離互槓。國民黨團總召傅崐萁13日於立院引用《災害防救法》第10條規定,認為強制撤離的執行單位是鄉鎮市區公所,痛批中央天天栽贓花蓮縣政府。

  • 花蓮地震發疏散簡訊 光復鄉民虛驚

    花蓮地震發疏散簡訊 光復鄉民虛驚

     花蓮縣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釀災,災區仍在搶救復原,由於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季連成日前示警如果發生5弱地震會難以掌握,8日花蓮吉安鄉發生規模5級地震,雖未達堰塞湖紅色警戒疏散標準,但縣府消防局誤發簡訊,要光復鄉居民「立即啟動疏散避難措施」,由於923洪患陰影猶在,災民當下嚇得腦筋一片空白,事後縣府致歉,災民虛驚一場。

  • 花蓮連2震!馬太鞍溪堰塞湖恐釀災?學者揭最新風險評估

    花蓮連2震!馬太鞍溪堰塞湖恐釀災?學者揭最新風險評估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23日溢流至今邁入第16天,堰塞湖整體仍屬穩定,但今(8)日上午接連傳出2次芮氏規模5的地震,外界也擔憂堰塞湖恐再有災情發生,對此學者認為,規模雖有5,但花蓮光復當地震度僅3、4級,通常要達5強、6弱才會導致山區「有些微影響」,且堰塞湖周邊殘坡土石不多,遂評估未來不容易再有大型崩塌風險。

  • 洪災究責 傅崐萁嗆沒政府 與卓揆激烈舌戰

    洪災究責 傅崐萁嗆沒政府 與卓揆激烈舌戰

     國民黨團總召傅崐萁與行政院長卓榮泰7日在總質詢時,為花蓮堰塞湖災難責任歸屬唇槍舌戰。傅批評卓竟然讓人民來救災,痛批中華民國是沒有中央政府嗎?卓揆則反嗆「是沒有花蓮縣府」;當傅喊話中央接管災區,卓也立刻追問「你現在是正式要中央接管花蓮縣府嗎?」

  • 與傅崐萁又爆激烈舌戰   卓榮泰:要中央接管花蓮縣府?

    與傅崐萁又爆激烈舌戰 卓榮泰:要中央接管花蓮縣府?

    國民黨團總召傅崐萁與行政院長卓榮泰今7日在總質詢時,為花蓮堰塞湖災難責任歸屬唇槍舌戰。傅崐萁批評卓竟然說是讓人民來救災,中華民國是沒有中央政府嗎?卓反嗆「是沒有花蓮縣府」;傅喊話中央接管災區,卓還追問「你現在是正式要中央接管花蓮縣府嗎?」

  • 花蓮堰塞湖無法爆破 軍事粉專提過往3大案例:台灣只能做最無奈決定

    花蓮堰塞湖無法爆破 軍事粉專提過往3大案例:台灣只能做最無奈決定

    花蓮馬太鞍溪上游堰塞湖溢流,重創光復鄉,造成15人死亡,外界質疑為何不用爆破引流,內政部前部長、現任台大土木工程系教授李鴻源指出爆破不可行,將引發不可預測災害,更直言該堰塞湖還有近千萬噸水量,警戒仍未解除。對此軍事粉專也提出過去國際3個經典案例,直言台灣只能做出最無奈決定。

  • 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釀災   網貼「921處理時序」:一個月就完成

    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釀災 網貼「921處理時序」:一個月就完成

    颱風「樺加沙」重創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直衝光復,災情慘重。有臉書粉專貼出一張26年前、即1999年921大地震時,政府對堰塞湖的處置時間軸,不僅有找國內外專家赴現場查看,更在事發一個月後,溢流水道等緊急應變工程就已全部完工。該粉專批,現在中央只會卸責地方,感嘆今昔政府處理災害的態度大有差別。

  • 洪水暴增4倍挾砂石 衝破堤防釀災

    洪水暴增4倍挾砂石 衝破堤防釀災

     0923花蓮洪災重創光復鄉,除了馬太鞍溪橋斷裂外,周邊河段亦出現嚴重災情。水利署長林元鵬24日赴現場視察指出,此次洪水流量遠超堤防設計標準,達到「4倍以上」,導致堤防多處破損,河水湧入市區成為淹水主因。

  • 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堤時間線曝 「6千個奧運泳池」水量湧出

    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堤時間線曝 「6千個奧運泳池」水量湧出

    花蓮馬太鞍溪上游堰塞湖23日發生溢流,導致光復鄉市區湧入大量洪水與泥流,釀嚴重災情,引發朝野究責爭論。由於立場不同各說各話,甚至還有綠委建議官員釋出具有殺傷力的消息,以利友軍反擊,爭議不斷。粉專「一百五」整理出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堤事件時間線,或有助於釐清真相。

  •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災情慘重 地質學者指政府沒掌握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災情慘重 地質學者指政府沒掌握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最早於7月26日透過衛星影像觀測發現,並研判係因「薇帕」颱風影響山區,導致土石崩落阻礙河道產生,而8月13日立院召開會議時,立委傅崐萁曾要求將花蓮堰塞湖工程納入,卻遭農業部以「無立即危險」為由否決,如今溢流造成嚴重損害,外界也質疑決策是否有誤,學者認為,農業部稱無危險卻又著手計畫疏散,等同於自知有危險,但卻為了安撫民心說出此話,影響實質作業時間。

  • 堰塞湖溢流水淹光復鄉 傅崐萁:農業部昔稱「無立即潰堤危險」

    堰塞湖溢流水淹光復鄉 傅崐萁:農業部昔稱「無立即潰堤危險」

    受強颱樺加沙外圍環流影響,花蓮山區持續降下豪大雨,萬榮鄉馬太鞍溪堰塞湖今天下午2時40分發生溢流後,大量泥水宛如洩洪般滾滾而下,1小時內直接灌入光復市區,而在立法院8月15日三讀通過的600億「中央政府丹娜絲颱風及728豪雨災後復原重建特別條例案」,當時國民黨就提出附帶決議,要求將花蓮堰塞湖工程納入「丹娜絲重建特別條例」。立院國民黨團總召傅崐萁指出,當時協商農業部稱「沒有立即潰堤的危險」,這是行政院主管單位、農業部林業署及相關部會也都應該同心共同解決的問題。

  • 傅崐萁提出花蓮堰塞湖納入災後重建附帶決議  廣獲各黨支持護居民

    傅崐萁提出花蓮堰塞湖納入災後重建附帶決議 廣獲各黨支持護居民

    立法院13日朝野協商一致通過「丹娜絲颱風及728豪雨災後復原重建特別條例草案」,並將行政院原匡列的560億元經費上限,加碼至600億元,花蓮雖非受創地區,但每次颱風豪雨就須預防性撤離的馬太鞍堰塞湖,為降低潰壩風險保護下游居民,國民黨立法院黨團總召傅崐萁提出附帶決議,要求將花蓮堰塞湖工程納入「丹娜絲重建特別條例」,順利獲各黨支持,預計本周五院會完成三讀後可儘快實施。

  • 因應準丹娜絲颱風 政院召開情資會議啟動防颱作業

    因應準丹娜絲颱風 政院召開情資會議啟動防颱作業

    依據中央氣象署目前預報資料,位於菲律賓西北側海面之熱帶性低氣壓可能於5日清晨至上午成為第4號颱風丹娜絲,後續可能發布海上颱風警報。行政院卓榮泰院長要求各部會即刻啟動防颱整備作業,4日特別指示行政院災害防救辦公室邀集相關部會召開視訊前置情資研判會議,共同聽取最新天氣分析報告。

  • 憂台灣有事 沖繩6天撤12萬人

    憂台灣有事 沖繩6天撤12萬人

     日本政府27日公布一項因應可能出現「台灣有事」的最新避難計畫,在台海局勢惡化時將啟動大規模撤離行動,針對沖繩縣先島群島地區約12萬名居民與觀光客分6天撤離,由九州和山口縣等32個市町村接收。日本政府也將在2026財年根據該計畫,進行撤離訓練。

  • 日本能源大轉彎  核電佔比增至20%  網:協尋林義雄

    日本能源大轉彎 核電佔比增至20% 網:協尋林義雄

    日本經濟產業省18日發布新版《能源基本計畫》,刪除2011年福島核電廠事故後加入的「盡可能降低核電依賴度」語句,以「最大限度活用核能與再生能源」取代。新版計畫將核能發電佔比上調至20%,並將再生能源定為2040年的主要電力來源。PTT鄉民對此直呼:協尋反核聖人林義雄!

  • 日本能源轉向 核電占比增至20%

    日本能源轉向 核電占比增至20%

     日本經濟產業省18日正式發布新版《能源基本計畫》,刪除2011年福島核電廠事發後加入的「盡可能降低核電依賴度」語句,以「最大限度活用核能與再生能源」取代。新版計畫將核能發電占比上調至20%,並將再生能源定為2040年的主要電力來源。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