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癌前病變的搜尋結果,共101

  • 咳嗽又燒聲 原來是胃食道逆流

    咳嗽又燒聲 原來是胃食道逆流

     一名24歲女性患者來到診間,主訴平時有咳嗽、燒聲等困擾,原以為是呼吸道問題,經檢查後卻發現是胃食道逆流。患者長期三餐不定時、常熬夜、喜歡喝手搖飲與咖啡,久而久之出現喉嚨異物感、晨起乾咳,症狀甚至影響工作。醫師指出,胃食道逆流是現代人常見的文明病,許多人因症狀不明顯而忽略,直到檢查時才發現食道已出現病變。

  • 響應11月「國際胃癌宣導月」 醫提3招保胃健康

    響應11月「國際胃癌宣導月」 醫提3招保胃健康

    衛生福利部常務次長莊人祥,日前於臉書證實於去年初罹患胃癌,目前身體恢復狀況良好,相關貼文引發外界關心。根據113年國人十大癌症死亡統計資料指出,每年超過2,000多人死於胃癌。醫師就提醒民眾應「定期檢查」、「早期發現 早期治療」以及「落實健康生活型態」以及才能有效降低胃癌威脅。

  • 曾罹子宮頸癌 台大中文系教授蔡璧名逝 醫:初期症狀像泌尿道感染

    曾罹子宮頸癌 台大中文系教授蔡璧名逝 醫:初期症狀像泌尿道感染

    台大中文系教授蔡璧名昨(23日)傳出離世,享壽60歲,蔡璧名在42歲時,確診罹患第3期子宮頸癌,但後來抗癌成功,重回台大任教。婦產科醫師鄭丞傑表示,早期的子宮頸癌可能沒有症狀,或是以異常的陰道出血為表現,少數患者甚至因陰道分泌物變多、有異味,被誤以為是泌尿道感染。

  • 長庚醫學周登場!AI精準篩檢打造健康台灣

    長庚醫學周登場!AI精準篩檢打造健康台灣

    2025長庚醫學週今日(16)正式展開,舉行公共議題論壇,聚焦「癌症篩檢、健保政策優化、跨科整合照護」三大亮點,展現癌症防治成果。長庚近5年五癌篩檢陽追率全面突破9成,發生及死亡率最高的肺癌更達近100%;同時透過AI導入、11科跨科整合、發展免疫治療等,打造堅實團隊。

  • 韓式泡菜成「新一代超級食物」 研究揭常吃可降三高

    韓式泡菜成「新一代超級食物」 研究揭常吃可降三高

    韓式泡菜(Kimchi)是韓國餐桌上的常見小菜,如今更被國際學界譽為「新一代超級食物」。美國康乃狄克大學農業、健康與自然資源學院(CAHNR)研究團隊發現,民眾若經常食用泡菜可改善血糖、血脂與血壓值,進而降低心臟病、中風與癌症風險。

  • 舌苔5狀況恐癌前變化 醫:肝、胰、腸胃小心了

    舌苔5狀況恐癌前變化 醫:肝、胰、腸胃小心了

    舌苔上的狀況能反映身體健康狀態。基因醫師張家銘指出,生活習慣失調或身體慢性發炎,會導致舌頭菌群失衡,在胃癌、肝癌、大腸癌、胰臟癌的患者身上,舌苔上的菌種結構健康者大不相同。研究發現,癌症或癌前病變者的舌苔通常會變厚、變黃、有黏膩感,有些人會出現特殊的口氣與味覺改變,日常應多觀察舌苔變化。

  • 癌前病變 萎縮性胃炎莫輕忽

    癌前病變 萎縮性胃炎莫輕忽

     連假期間聚餐美食不斷,不少民眾飯後常感覺脹氣、消化不良,誤以為只是腸胃老化。然而醫師提醒,這些輕微的腸胃不適,可能是「萎縮性胃炎」警訊。根據健檢機構4萬多筆胃鏡檢查資料顯示,國人每10人就有1人疑似萎縮性胃炎,這正是胃癌的前期病變,屬於不可逆的胃黏膜損傷。

  • 莊人祥罹胃癌 9成患者被幽門螺旋桿菌害 國健署教5招預防

    莊人祥罹胃癌 9成患者被幽門螺旋桿菌害 國健署教5招預防

    衛福部次長莊人祥昨天(4日)證實在去年初確診胃癌,令外界震驚。國健署表示,約有8至9成胃癌,是由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引起,想了解自己是否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可透過碳13呼氣檢測、糞便抗原檢測與胃鏡檢查等方法,平日則要少吃醃製食品、避免共杯共食,可以有效預防幽門螺旋桿菌傳染。

  • 柯文哲疑感染HPV 一次看懂傳染途徑、預防方法

    柯文哲疑感染HPV 一次看懂傳染途徑、預防方法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因涉京華城案遭羈押禁見近一年,妻子陳佩琪表示,他疑似因牢房內坐式馬桶感染HPV(人類乳突病毒),自行觸診後認為是皮膚上有「疣」,引發外界熱議。衛福部、台中榮總針對HPV,過去皆有詳細解釋,目前並無特定藥物可治療HPV感染,但可以藉由疫苗接種,預防60-90%HPV感染。

  • 桃園市推癌篩抽iPhone 早篩早治療守護健康

    桃園市推癌篩抽iPhone 早篩早治療守護健康

    癌症已連續43年位居國人十大死因首位,其中肺癌、大腸癌及女性乳癌為桃園市癌症死因前3位,桃園市衛生局呼籲符合公費肺癌、大腸癌、乳癌、口腔癌及子宮頸癌等5項癌症篩檢資格市民踴躍參與篩檢,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有效守護自己與家人的健康,凡在今年1月1日至10月31日期間內完成任一項癌症篩檢,還能獲得抽iPhone手機的機會。

  • 大腸癌4警訊一次看 醫:便祕、腹瀉交替快就醫

    大腸癌4警訊一次看 醫:便祕、腹瀉交替快就醫

    大腸癌近些年有年輕化趨勢。腸胃科醫師吳文傑表示,早期大腸癌多半無明顯疼痛感,但如果出現便祕或腹瀉交替、大便變細、體重無故下降、容易疲倦情況,要視為警訊,及早就醫,此外,紅肉、加工肉、高溫油炸、含糖飲料、重鹽食物與酒精,則是6大地雷食物,務必要少吃。

  • 每天坐超過10小時 大腸癌風險翻倍 醫教2分鐘自救法

    每天坐超過10小時 大腸癌風險翻倍 醫教2分鐘自救法

    久坐讓人腰痠背痛,還可能增加罹患大腸癌風險。大腸直腸外科醫師表示,久坐會提高胰島素阻抗,致使身體慢性發炎與腸道菌相失平衡,研究發現,每天坐超過10小時的人,罹患大腸癌風險增加達1.64倍,提醒每坐1小時,至少活動2分鐘,哪怕只是去倒水、上個洗手間,都可中斷久坐身體的傷害。

  • 30歲女痔瘡就醫 檢出致癌瘜肉 醫:腸癌初期唯一線索看大便

    30歲女痔瘡就醫 檢出致癌瘜肉 醫:腸癌初期唯一線索看大便

    大腸癌年輕化不是謠言。大腸直腸外科醫師謝依蒨分享有一位30歲女子因痔瘡就醫,結果竟在直腸末端發現癌前病變瘜肉。她表示,全球近10%新發大腸癌案例,是發生在50歲以下的年輕患者,提醒大腸癌初期的唯一線索,可能就藏在大便裡,若有便祕與腹瀉交替、便中帶血等5個排便變化要快就醫。

  • HPV非女性專屬 男性也有罹癌風險

    HPV非女性專屬 男性也有罹癌風險

     不少民眾誤以為人類乳突病毒(HPV)僅與女性子宮頸癌有關,卻忽略了它對男性帶來潛在的健康風險。泌尿科醫師指出,門診中常見有男性因生殖器長出凸起物、丘疹或者類似花椰菜形狀的息肉而前來就診,此類情況須特別留意是否感染了HPV;部分患者因為體質差異或免疫狀況不佳,身體無法自行清除HPV,就可能導致後續疾病,甚至有罹癌風險。

  • 口臭5年不理 28歲女愛吃重口味 體檢才知險罹胃癌

    口臭5年不理 28歲女愛吃重口味 體檢才知險罹胃癌

    大陸河南有一名28歲的女子洋洋(化名),在5年前開始口臭,但她未理會,依舊保持重口味的飲食習慣,日前體檢時,發現胃部感染幽門螺旋桿菌,且已有萎縮性胃炎,已經算是胃癌前的病變狀態。醫師提醒,長期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是誘發胃癌的危險因子,一旦發現就要及早接受除菌治療。

  • 《興櫃股》雙技術平台將進入收穫期 巨生醫總座:今年是關鍵轉捩點

    巨生醫(6827)MRI顯影劑 MPB-1523今年底將提出第三期臨床試驗的Pre-IND申請,預期將在2028年正式申請505(b)(1)藥證,MPB-1734也會在2028年提出505(b)(2)藥證申請,總經理許源宏博士表示,公司已建立涵蓋505(b)(1)與505(b)(2)的雙技術平台,透過聚焦影像診斷與抗癌治療新劑型,提供全球醫療未滿足的需求。經過十年研發與臨床驗證,今年將是公司邁入收穫期的關鍵轉捩點。

  • 超音波掃出「脂肪胰」 醫師警告恐成癌王 4招改善

    超音波掃出「脂肪胰」 醫師警告恐成癌王 4招改善

    胰臟癌有癌王惡名,主要在其惡性度高、存活率低。基因醫師張家銘表示,除糖尿病外,脂肪胰也可能增加胰臟癌風險,這是因為脂肪進入胰臟後,會改變細胞的基因表達,讓它們進入發炎與失衡狀態,要避免脂肪胰、預防胰臟癌,建議積極控制體重,尤其是BMI大於30肥胖者,另要高纖飲食、規律運動與定期健檢。

  • 58歲男4癌纏身 發生率不到0.1% 奇蹟存活急戒壞習慣

    58歲男4癌纏身 發生率不到0.1% 奇蹟存活急戒壞習慣

    喉嚨痛8個月,就醫竟發現4種原發性癌症!醫師林俊余指出,有位熱愛運動的男性,出現反覆喉嚨痛的情況,檢查後發現同時罹患舌根癌、甲狀腺癌、大腸癌、腎臟癌,且皆為獨立腫瘤,發生率低於0.1%,經治療後成功控制病情,恢復順利,目前也戒除過往抽菸喝酒的習慣,更加積極運動,努力過上健康生活。

  • 胃痛3年竟是細菌害的!他靠「4合1療法」根除

    胃痛3年竟是細菌害的!他靠「4合1療法」根除

    「沒想到困擾我3年的胃痛,竟然是細菌感染造成的!」40歲張先生是忙碌的公務員,平時工作繁忙、作息不固定,長期受到間歇性上腹悶痛困擾,症狀復發服用成藥仍未緩解,便前往新竹台大分院就醫,由胃腸肝膽科黃詮博醫師安排胃鏡與切片檢查,確診為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併有慢性胃炎與十二指腸潰瘍。經鉍劑四合一療法治療後順利痊癒,不僅菌體成功根除,潰瘍與疼痛也大幅改善,讓他擺脫多年的不適,回到健康穩定的生活節奏。

  • 糞便潛血陽性別鐵齒!罹癌風險飆30倍 醫喊快做1事

    糞便潛血陽性別鐵齒!罹癌風險飆30倍 醫喊快做1事

    收到糞便潛血陽性報告,別不理或想著再驗一次,醫師吳宗勤指出,陽性代表腸道可能有肉眼看不見的出血,要趕快做大腸鏡檢查,這類人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會比一般族群高出20至30倍,千萬不要覺得身體沒異狀就沒問題,因為早期大腸癌最常見症狀就是「沒症狀」,也不要想說再驗一次,因為腫瘤或息肉出血是間歇性的,就算第二次驗出陰性,也無法否定初次陽性結果。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