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科技中心的搜尋結果,共356

  • 黃仁勳1句話曝中美AI競賽焦慮 外媒揭「矽谷倒戈」內幕

    黃仁勳1句話曝中美AI競賽焦慮 外媒揭「矽谷倒戈」內幕

    據觀察者網報導,輝達首席執行官黃仁勳一句「中國將贏得人工智慧(AI)競賽」,再次引發輿論對中美該領域競爭的關注。「矽谷有多少技術建立在中國AI基礎之上?」彭博社11月9日以此為題發表的一篇文章,引用多個例子說明,中國低成本的開源AI模型不僅正在吸引全球用戶,還在悄然獲得矽谷的青睞。作者認為,美國政府若還想長期保持領先,不妨先想想矽谷倒戈中國AI的原因。

  • 2025能源週 長庚大學、明志科大秀成果

    2025能源週 長庚大學、明志科大秀成果

     長庚大學與明志科大今年首度聯展2025年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Energy Taiwan),精選五項具代表性的創新研發成果,涵蓋綠能應用、智慧系統與永續技術等領域。兩校期望深化與全球產學界的交流互動,拓展技術合作與國際鏈結契機,展現台灣高教科研能量與跨校協作的創新動能。

  • 住宅智慧效率系統成果 產學共創節能新里程

    住宅智慧效率系統成果 產學共創節能新里程

    為推動住宅能源效率與智慧轉型,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民國114年11月5 日舉辦「住宅智慧效率示範系統產學結合成果發表會」,邀集產官學界代表齊聚一堂,共同見證智慧住宅節能創新的重要成果。活動現場座無虛席,充分展現各界對淨零轉型與智慧生活應用的高度關注。

  • 撞擊後4秒才煞車!運安會揭台鐵229次事故2大肇因

    撞擊後4秒才煞車!運安會揭台鐵229次事故2大肇因

    台鐵229次新自強號去年6月行經花蓮新和仁隧道,撞上大清水溪溢流至軌道上的土石流,3節車廂出軌造成9人受傷。國家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調查報告出爐,揭露2大肇因,該路段監視器未具AI辨識告警功能,台鐵公司也未告知值班人員,致未即時發現土石流並通報,另司機員也沒發現土石流,以時速118公里撞上後出軌,撞擊4秒後才煞車。

  • 高雄青年登陸歐洲創新基地 見證德式「做中學」精神

    高雄青年登陸歐洲創新基地 見證德式「做中學」精神

    高市府青年局攜手教育部青年發展署推動「青年百億海外圓夢基金計畫-新創原動力」,由高雄大學翁銘章教授率領15位青年赴德國慕尼黑研習2周,深入慕尼黑工業大學(TUM)及6大創新基地,觀摩展會、黑客松與創業家之夜交流會。今(28)日團隊滿載而歸,帶回滿滿的國際創業能量。

  • 竹市 強風警報惹議 消防局:標準應嚴謹

    竹市 強風警報惹議 消防局:標準應嚴謹

     新竹民眾日前收到強風告警,提醒易有10級風,新竹市代理市長邱臣遠發文稱「誤傳」,市議員廖子齊認為不適當,當下沒有監測到不代表之後不會發生。對此消防局回應,警報發布須採較高門檻,以免民眾對警報不信任,錯失避難時機。

  • 10級強風警報邱臣遠指「誤傳」 議員批不應隨意「判斷」

    10級強風警報邱臣遠指「誤傳」 議員批不應隨意「判斷」

    新竹地區日前民眾都收到國家級警報簡訊,提醒易有10級風,但新竹市代理市長邱臣遠卻在Threads發文稱「警報為誤傳」,市議員廖子齊認為不適當,當下沒有監測到不代表之後不會發生;對此,消防局回應,警報發布須採用較高門檻,以免民眾對警報不信任,錯失避難時機。

  • 許智傑視察水庫光電板確定無汙染  籲中央地方勿互踢皮球

    許智傑視察水庫光電板確定無汙染 籲中央地方勿互踢皮球

    有意爭取2026民進黨高雄市長初選提名的立委許智傑23日分別前往鳳山水庫、阿公店水庫視察水上型光電板及水質狀況,他強調,世界各國都有在水庫增設光電板的案例,相關設備也不會造成水質汙染,並都有定期檢測制度,沒有安全疑慮,但希望中央、地方相關單位加強聯繫管道,避免互踢皮球的問題產生。

  • 矽谷陷「中國痴迷」 外媒:他們創造未來、我們困在過去

    矽谷陷「中國痴迷」 外媒:他們創造未來、我們困在過去

    據觀察者網報導,面對中國幾乎全領域日新月異的技術進步,長期被視作全球科技領跑者的矽谷,會作何反應?美國《紐約時報》10月22日一文直言:「矽谷陷入了對中國的痴迷和羨慕。」

  • 凌群、亞光聯手 深耕智慧醫療機器人

    凌群、亞光聯手 深耕智慧醫療機器人

     資服業者凌群與光學業者亞光22日在台北國際人工智慧暨物聯網展覽中,宣布共同合作進軍智慧醫療服務型機器人領域。凌群負責垂直領域相關的訓練和應用服務,亞光則是提供AMR(自主移動機器人)底座。

  • 莊大立:機械業接單不一 工具機景氣等明年

    莊大立:機械業接單不一 工具機景氣等明年

     機械業身處關稅及匯率升值兩大議題衝擊的海嘯第一排,尤其工具機業受創最嚴重。台灣機械工業公會21日舉行80周年國際高峰論壇,為機械業把脈,與會產學研專家認為,全球供應鏈重組,AI、機器人、淨零減排、半導體及無人機等領域,都是機械者可著墨的新商機。

  • APT攻擊頻傳!新加坡成立數位防衛中心 強化國家網路安全

    APT攻擊頻傳!新加坡成立數位防衛中心 強化國家網路安全

    新加坡內政部長兼國家安全統籌部長尚穆根(K. Shanmugam),17日在國防部所屬戰略資訊科技中心(CSIT)的「TechCon」會宣布,成立「數位防衛中心」(Digital Defence Hub),以應對新加坡政府所面臨的嚴重網路攻擊。

  • 《產業》工研院辦APEC國際研討會 推動亞太智慧觀光轉型

    工研院16~17日舉辦「2025 APEC虛實互動與觀光轉型國際研討會」,邀集美國、秘魯、俄羅斯、馬來西亞及臺灣政府代表、產業領袖與學研專家齊聚臺灣,共同探討如何運用XR虛實互動與沉浸式體驗等創新技術,推動智慧觀光轉型,並深化跨國合作與政策交流。

  • 海保署與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簽署備忘錄 建立一預警機制

    海保署與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簽署備忘錄 建立一預警機制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16日與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NCDR)簽署「海洋保育與災防預警合作備忘錄」,以韌性海洋為核心,共同建立海洋保育與氣候變遷風險預警機制,運用遙測、大數據與數值模擬技術,強化海洋環境變化監測,減緩氣候變遷對生態衝擊,打造健康韌性海洋。

  • 2025數位賦能論壇》從痛點出發 端對端推進樂活

    2025數位賦能論壇》從痛點出發 端對端推進樂活

     隨著台灣正從高齡邁向超高齡社會,科技如何與醫療共創銀髮數位新服務,經濟部產發署主祕陳國軒、工研院服務系統科技中心執行長鄭仁傑,與台大醫院遠距中心主任何奕倫、資策會數轉院主任蔡明宏於2025數位賦能論壇高峰對談中,聚焦需求驅動、從痛點出發的端到端解決方案,來推進健康樂活的願景。

  • 台灣地震韌性研究登國際期刊 公私協作成核心關鍵

    台灣地震韌性研究登國際期刊 公私協作成核心關鍵

    在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以及賑災基金會的支持下,由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領銜的研究團隊,針對2016年台南地震與2018年花蓮地震進行災害韌性的分析,其研究成果近日刊登於國際地震權威期刊《美國地震學會通報》,國科會強調,這篇文稿同時受到聯合國減災風險辦公室的重視,摘錄於網站上,分享給全世界的防災夥伴。

  • 陸批賴 任由外部勢力予取予求

    陸批賴 任由外部勢力予取予求

     隨著雙十國慶臨近,兩岸再起隔空交鋒。大陸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8日嚴厲批評總統賴清德在美國媒體專訪中所稱的「兩岸互不隸屬」言論,指其宣揚「新兩國論」,並批判賴在政治與安全議題上「倚外謀獨」、「以武謀獨」,任由外部勢力予取予求,稱「統一必勝、台獨必亡」。

  • 馬太鞍族人憂災後中繼宅斷文化 喊話:重建需納族人建議

    馬太鞍族人憂災後中繼宅斷文化 喊話:重建需納族人建議

    花蓮馬太鞍堰塞湖23日溢流重創下游的光復鄉,災後各界積極著手復原工作,然而卻傳出政府有意推動「中繼宅、長期安置規畫」等措施,對此族人擔憂,在缺乏居民的充分知情及參與下,單方面由政府主導恐無法真正符合族人需求,也將斷絕文化傳承,呼籲政府應在相關會議納入至少三分之一的族人,而不是象徵性的找1、2人就當作「族人有參與討論」。

  • 馬太鞍溪災後地形劇變 農業部比對「河床高出50公尺」

    馬太鞍溪災後地形劇變 農業部比對「河床高出50公尺」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所屬航測及遙測分署,針對此次馬太鞍溪堰塞湖災情,於9月25日出動空載光達掃描儀,產出精度高達1公尺的數值高程模型(DEM),經緊急比對內政部提供的災前地形資料,驚見從上游山區到下游河道,均出現大幅地形變動,數據顯示,形成此次堰塞湖元兇的山體崩塌,最大深度達到403公尺,規模相當驚人,而中下游河道也有大量土石堆積,河床高度較災前高出40至50公尺。

  • 《產業》工研院辦長照論壇 聚焦無接觸AI照護

    國發會報告預估2025年台灣高齡人口將逾700萬、占比37.6%,長照體系面臨人力不足與醫療資源緊繃的嚴峻挑戰。工研院25日舉辦「無接觸×AI照護×共創高齡未來」科技研發與應用論壇,聚焦AI與智慧感測的長照場域應用,盼打造兼顧效率與尊嚴的解決方案。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