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穴位按摩的搜尋結果,共30筆
超重不只影響體態、外觀,還會影響大腦健康。中醫師指出,體脂肪過多時,身體會處於慢性發炎狀態,發炎因子經由血液循環影響到大腦,讓神經細胞受損,記憶力和專注力下降。許多過重的人,在中年時就出現健忘、學習力下降,甚至在處理日常生活或工作時顯得遲緩。
現代人工作壓力大、三餐不定時,常面臨胃食道逆流問題,出現火燒心、胃酸逆流、聲音沙啞、吞嚥進食困難、喉嚨異物感等症狀。中醫提醒,胃食道逆流者應避免辛辣、甜食、油炸等刺激性飲食,平時應少量多餐,避免暴食及吃宵夜;日常習慣方面,飯後不宜立刻躺下,睡覺時可稍微墊高上半身。
新北市最受歡迎的國小營隊之一「小神農華佗營」,今(3)日於中華穀類食品工業技術研究所(穀研所)熱鬧登場,現場迎來60位熱情洋溢的國小學童,從一早就笑聲不斷、氣氛歡樂,讓中醫藥體驗充滿活力與驚喜。
老爸3C卡關成日常,這些可愛變化你發現了嗎?
熬夜的代價,比你想像的更高!研究顯示,長期失眠或睡眠不佳的人,普遍有更高的慢性疼痛風險。醫師提醒,一旦睡眠品質長期不佳,身體的修復機制受影響,不僅會導致慢性筋骨疼痛,包括肌筋膜疼痛症候群、關節炎等,還會讓皮膚老化速度加快,容易出現黑眼圈、皮膚暗沉、乾燥等。
痔瘡令人苦不堪言又難以啟齒,中醫認為,痔瘡多因脾胃功能失調,氣血運行不暢,導致局部瘀血、濕熱下注。此外,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易造成局部血液淤滯,應適時站起活動,促進血液循環;經常散步、練習太極、八段錦,促進氣血循環,避免久坐久站,都是預防痔瘡的良方。
當急救CPR遇上智慧照護,醫院成為啟發夢想的舞台。衛福部台北醫院日前舉辦「2025創新醫療雙語體驗營」,22位國、高中生在1日沉浸式課程中,親身走入心導管室、智慧藥局與護理站,體驗醫療現場最新科技應用與基礎急救技能,學生驚呼「原來醫療這麼酷」,更有青年當場立志「未來要成為幫助別人的那個人」。
那些說不出口的不舒服,其實都是更年期的訊號!
夏至是整年中陽氣最盛的一天,氣溫也將一路熱到立秋。中醫師分享,最近有患者因長時間室外工作,大量流汗後全身無力、頭暈心悸,幾乎無法上班工作,經診斷後為夏季中暑,經刮痧和針灸後,不適症狀減少8成,請患者回去續服中藥,下周回診時已無不適。
癌症是國人十大死因之首,病患在化療過程中,因副作用造成的症狀包含噁心、嘔吐、食慾差、白血球與血小板降低、貧血等,而化放療後出現的失眠、口乾舌燥、疼痛等症狀更是抗癌之路的阻礙。中醫師表示,透過中藥、針灸及穴位按摩,都能有效緩解,使癌友有體力完成療程。
愈來愈多人為了補償白天被工作占據的時間,深夜滑手機、追劇至凌晨,形成「報復性熬夜」惡性循環。中醫師指出,長期熬夜會衍生各種睡眠障礙,導致肝氣鬱結,可透過穴位按摩、泡腳與建立正向生活態度改善睡眠品質,擺脫熬夜對身心的慢性消耗。
「吃中藥不會洗腎,吃草藥才會!」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16日舉辦一年一度國醫節,今年活動主題為「慢性腎病中醫加強」。中醫師表示,臨床實驗發現透析病人搭配中藥與針灸、穴位按摩治療,可有效改善病況,吃中藥並不會導致要洗腎。並提醒,許多高齡腎臟病患以為堅果是營養食品,一天吃好幾把,小心越吃越嚴重,提醒有腎臟病病患,堅果、花生、五穀、糙米等都應減少攝取,避免磷過量。
小婷(化名)從青春期開始迎來每個月的生理期,但每當生理期來臨時,常常令她痛到受不了,還會覺得噁心、想吐,令她相當難熬,對於痛經,除西醫常見的服用止痛藥外,彰濱秀傳紀念醫院中醫部邱伯恩醫師表示,可在月經前數日,沖泡益母草、黃耆、龍眼肉飲用,月經來時停止,進行調理,經期搭配穴位按摩,能有效減緩經痛。
春雷一響迎驚蟄!每年的3月5日或6日是「驚蟄」節氣,代表春回大地,氣候逐漸回暖,冷暖空氣交替,也是各種細菌病毒的活躍時節。醫師提醒,隨著氣候變化,容易出現脾胃不和、消化不良等,因此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油膩和辛辣食物,切勿暴飲暴食。
大年初六3日開工,正逢二十四節氣之首「立春」,這天是一年的開始。中醫師表示,春季是養肝的季節,此時不要再大魚大肉,可補充些酸性食物,也可透過穴位按摩提神醒腦。
春節後迎開工,今年開工正逢二十四節氣之首「立春」,這一天是一年以及春天的開始,此時養生,可奠定一年的健康基礎,中醫師表示,春季是養肝的季節,此時就不要再大魚大肉外,可補充些酸性食物;也可透過穴位按摩提神醒腦。
春節出遊機會多。一名28歲的劉小姐每次與男友出遊,卻發現只要一塞車,男友就會把路人祖宗18代全問候一遍,她希望男友改善,卻差點被甩巴掌,讓她很傷心。醫師表示,路怒症可從開車是否狂按喇叭等4指標來估,在中醫觀點,喜怒與肝息息相關,除用藥外,也可按摩5個穴道,幫助穩定情緒。
春節期間親友團聚,飲食作息容易失衡,台東馬偕醫院中醫師莊義明今(20)日分享春節養生術,強調飲食、睡眠、運動三方面遵守「陰平陽秘」原則,意即身心靈平衡,具體應落實飲食節制、均衡攝食、避免熬夜,並搭配適當運動與按摩。
隨著東北季風來襲,驟降的氣溫正式向人們宣告冬天來臨,日夜溫差變大容易使人著涼,學校、辦公室都掀起一波生病潮,病毒齊發的季節,千萬要小心別被傳染了!除了常見的感冒,還有許多看似不嚴重的身體警訊,都會在季節交替的時節悄悄找上門,置之不理很可能釀成大病。《網路溫度計DailyView》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系統,調查近一年網路討論度最高的「十大冬季常見健康狀況」,有哪些是必須提高警覺、不能掉以輕心的呢?一起來看看!
隨醫療水平的提升,平均壽命延長,超高齡社會將來臨,失智人口也隨之提高。對此,旺旺中時特別舉辦「銀髮失智 照護講座」,邀請中國鍼灸學會理事長林慶恆中醫師以中醫的角度,透過穴位按摩以及飲食選擇與調整,提升大腦認知功能與記憶力,活化大腦,預防失智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