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節水獎勵的搜尋結果,共12筆
雲林縣政府26日公布經濟部水利署監測資料,今年全縣明顯地層下陷面積226.4平方公里,較去年的247.7減少21.3平方公里,其中最大下陷樁點位於中科虎尾園區,研判是因地下水抽用加上新建物荷重影響,造成局部區域有較大下陷量。未來將加強產業節水,減少抽取地下水,以及設法增加地面水資源等,全方位防治地層下陷。
雲林縣政府26日公布經濟部水利署監測資料,今年全縣明顯地層下陷面積226.4平方公里,較去年的247.7減少21.3平方公里,其中最大下陷樁點位於中科虎尾園區,研判是因地下水抽用加上荷重影響,造成局部區域有較大下陷量。未來將加強產業節水,減少抽取地下水,以及設法增加地面水資源等,全方位防治地層下陷。
今(10日)一群農民向嘉義議員黃啟豪陳情,指農業部宣布明年2025年暫停實施「大區輪作」時間太晚,讓農民措手不及,盼能取消暫停明年嘉義的大區輪作,農糧署回應,10月以來陸續接獲大區輪作實施區位稻農及相關業者訴求明年應暫停實施,加上水情較去年同期更佳,才會在11月下旬宣布明年暫停實施大區輪作,政策宣布是經審慎評估,也呼應多數稻農期待。
農業部11月底宣布,因水情無虞,原調節用水的「大區輪作」政策,明年2025年將暫停實施,現傳出農民抱怨政府太晚宣布讓他們措手不及,恐怕買不到秧苗,3、40位農民今(10日)向嘉義縣議員黃啟豪陳情,希望能取消暫停明年嘉義的大區輪作,黃啟豪也向政府喊話,盼聽見農民心聲。
為了有效利用水資源,農業部在水資源競用區推出「大區輪作」,因近期颱風接連侵襲、各地水庫爆滿,因此近日宣布繼2024年暫停實施後,2025年將再度暫停實施,「稻作四選三」也將專案放寬一期,形同農業部水稻政策棄守。
農糧署針對高鐵雲林縣沿線地區仍有地層下陷情況,為避免高鐵行車安全疑慮,去年推動「雲林高鐵沿線轉旱作專案」,藉由水稻轉作雜糧,減少抽用地下水灌溉,進而減緩地層下陷,24日在元長鄉舉辦成果發表會。農糧署強調,目前34公頃旱作示範區,1年可節省近30萬公噸灌溉用水,成效良好,將持續擴大推廣。
農糧署針對高鐵雲林縣沿線地區仍有地層下陷情況,對高鐵行車安全產生疑慮,因此去年推動「雲林高鐵沿線轉旱作專案」,藉由水稻轉作雜糧,減少抽用地下水灌溉,進而減緩地層下陷,24日在元長鄉舉辦成果發表會,目前34公頃旱作示範區,1年可節省近30萬公噸灌溉用水,成效良好,因此將持續擴大推廣。
根據農政單位統計,今(113)年春雨是近70多年來的第二少,先前百年大旱降雨嚴重不足的惡夢仍然記憶猶新。農業部表示,考量近來氣候異常頻繁,第一期稻作時常面臨供水不穩定風險,已引導易發生缺水停灌區域內農民調整第1期作耕作模式,降低水情所致農業經營風險。
經濟部水利署對桃竹苗中等縣市發布「水情提醒」,外界擔心會不會跟2020年二期作相同,在水稻抽穗期不供灌,導致無法收成,對此,農業部代理部長陳駿季30日受訪時表示,目前以桃園水情較為緊張,下一個較緊張的階段為抽穗期,但以現在的資訊是會正常供灌。
農業部基於各水庫水量豐沛,決定明年將取消「大區輪作」制度,引發苗栗苑裡地區農民反彈。苗栗縣長鍾東錦19日出席苑裡有機友善米與農產品行銷市集,除推廣在地稻友善米,對此議題他也指出,經過縣籍立委陳超明向農業部反映,確定明年會收購第一期稻作,請農友們放心。
農糧署先前證實,明年大區輪作暫停一年,但稻作四選三依舊持續,但卻傳出明年一期若休耕,領不到補助,不休耕則會被取消繳交公糧,對此,農糧署近日發出公文指出,針對2022年第一期作大區輪作區域,專案放寬同意申報繳交2024年第1期作公糧。
農業部近期基於各水庫水量豐沛,決定明年將取消「大區輪作」制度,不過苗栗縣苑裡地區農民反映,若配合政策休耕,將無法領取全額補助,但如果配合種稻,也將無法繳交公糧,地方痛批政策說改就改,造成農民權益兩頭空,許多農民也感到焦慮又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