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繳納遺產稅的搜尋結果,共57筆
許多民眾辛苦一生將大部分資產投入房地產,原本希望留給子女安穩生活。然而專家提醒,若僅留下不動產而缺乏現金,子女在辦理繼承時,往往因遺產稅現金不足,被迫貸款或出售房產,讓原本的美意成為沉重負擔。因此,在留房產給子女的同時,也必須事先規劃資產流動性。
國稅局提醒,民眾常誤以為第一順序之子女可藉全部拋棄繼承權,而由其次親等之孫子女共同繼承,可達到增加扣除額以減少繳納遺產稅之目的,但此舉與稅法規定不符,因此,拋棄繼承權前應三思,以免得不償失。
遺產稅繳不出來怎麼辦?高雄國稅局彙整出延期繳納、分期繳納、實物抵繳、存款繳納等4大繳稅方式,可以解套。納稅義務人可以自行衡量,選擇適合的方式繳稅。
台北一名女子阿玲(化名)多年來獨自照顧住進安養院的母親,其母過世後卻遭同母異父的弟妹控訴,指她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擅自出售母親名下股票,涉嫌偽造文書與詐欺取財。法院審理認為,阿玲若真有侵吞財產之意,早可一併出售價值高昂50幾張台積電,且她提領的款項確實用於支付醫療、喪葬與遺產稅等支出,行為並未超出母親生前授權範圍,最終阿玲獲判無罪。
繼承遺產應納的遺產稅,如遺產是不動產、股票等不是存款、現金,無法一次以現金繳納,財政部高雄國稅局27日說明,遺產稅應納稅額在新臺幣30萬元以上,確有困難不能一次以現金繳納時,可在納稅期限內,向國稅局申請分期繳納,最多18期,最長可達3年。
很多老父母在另一半走後,因愛子心切而替子女代付遺產稅,或用自身財產先把另一半的負債還清。國稅局提醒,個別繼承人以其本身固有之財產先行墊繳遺產稅或償還被繼承人生前借款後,倘未於分配遺產中扣除,或未向其他繼承人求償,視同贈與,可能因而再被課贈與稅。
當你接到國稅局通知,驚覺自己繼承了一大片土地,本以為是突如其來的財富,卻發現遺產稅高得驚人,讓你根本無力負擔,甚至可能破產。這樣的情境並非少見,反而是許多繼承人面臨的共同難題。《中時財知道》近日邀請《遺產與贈與的節稅細節》作者、信達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胡碩勻,深入剖析如何妥善規劃遺產,避免落入稅務陷阱,並揭露國稅局最關注的「三高短重躉債」六字箴言,點出保險、信託與生前贈與的誤區。
人生無常!近日,一位父親因病入院急救,擔憂自己突然離世後,留下的妻子、兒女將面臨龐大的遺產稅和房貸壓力。有人建議,將房子賣掉即可繳納遺產稅,但專家提醒,切勿輕易變賣房產,遺產稅以公告現值課徵,比賣房後以市價課稅,對繼承人更為有利。
人生無常!近日,一位父親因病入院急救,擔憂自己突然離世後,留下的妻子、兒女將面臨龐大的遺產稅和房貸壓力。有人建議,將房子賣掉即可繳納遺產稅,但專家提醒,切勿輕易變賣房產,遺產稅以公告現值課徵,比賣房後以市價課稅,對繼承人更為有利。
甲君的母親及父親先後於5年內死亡,甲君申報父親遺產稅時,將父親繼承自母親的遺產土地1筆列報為不計入遺產總額項目,經該局查得甲君母親之遺產未達課徵遺產稅標準而免繳遺產稅,已核發遺產稅免稅證明書在案,乃將該筆土地改列遺產總額課稅。
持有房產愈久,出售時的稅率愈低,許多人繼承父母遺留房屋後出售,兩大助減稅的防錯殺條款不可不知。
持有房產愈久,出售時的稅率愈低,許多人繼承父母遺留房屋後出售,兩大助減稅的防錯殺條款不可不知。
台灣新生兒逐年減少、老年人口逐漸增加,少子化趨勢致使台灣社會的人口結構逐漸變為倒金字塔型,根據內政部於今(2025)年2月所公布的戶口統計資料,2024年全年新生兒人數僅有13萬4,856人創下新低,許多家庭僅有單一個子女,許多父母提早考慮未來資產傳承問題,期望在身後能夠確保下一代生活無憂。從保險的角度來看,利率變動型終身保險能夠充分達到資產傳承的目的,並且為子女貼心設想,所領之理賠金給付亦可作為預留稅源,協助減輕下一代繳納遺產稅的壓力。
財政部台北國稅局表示,為減少繼承人須另外籌措現金繳納遺產稅之煩惱,繼承人得比照遺產及贈與稅法第30條第7項「多數決」規定,向國稅局申請以被繼承人遺產中之存款繳納遺產稅。
72歲謝姓婦人與72歲吳姓、78歲黃潘姓婦人合作,先向張姓友人佯稱將繼承美國鉅額遺產,但沒錢繳遺產稅、律師費,希望張婦能資助她相關費用,待繼承遺產後再「加倍奉還」,張婦交付696萬餘元,卻苦苦等不到「分紅」,她們又用類似手法再騙走2名友人89萬餘元,高雄地檢署偵結後依詐欺罪起訴謝婦等3人。
72歲謝姓老婦與72歲吳姓、78歲黃潘姓婦人合作,先向張姓友人佯稱將繼承美國鉅額遺產,但沒錢繳遺產稅、律師費,希望張婦能資助她相關費用,待繼承遺產後再「加倍奉還」,張婦交付696萬餘元,又用類似手法再騙走2名友人89萬餘元,高雄地檢署偵結後依詐欺罪起訴謝婦3人。
在台灣人口高齡化、少子女化與雙北市房屋老舊的多重效應下,如何將價值不菲的不動產以最小成本傳承予下一代,這是現在乃至於未來20年的重要課題。歷年的12月與1月是父母親善用每人每年贈與稅免稅額新台幣244萬元的高峰,如能妥善運用,特別是在贈與不動產以公告現值作為計算基礎時,更具極大誘因。但筆者提醒:不動產的傳承應謹慎評估,否則將給子女帶來潛在的稅捐額外負擔,金額恐將達數百萬元以上。
近日,一位民眾為申請小孩的學費補助,前往稅務局查調其全家人的財產清單,卻發現於年初繼承的房屋未列於清單中,他擔心房屋是否已被登記給其他繼承人。
近日,一位民眾為申請小孩的學費補助,前往稅務局查調其全家人的財產清單,卻發現於年初繼承的房屋未列於清單中,他擔心房屋是否已被登記給其他繼承人。
近日,一位民眾為申請小孩的學費補助,前往稅務局查調其全家人的財產清單,卻發現於年初繼承的房屋未列於清單中,他擔心房屋是否已被登記給其他繼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