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聯合訓練的搜尋結果,共136筆
荷蘭3日將目前正在羅馬尼亞部署、做為訓練用機的18架F-16戰機,正式移交羅軍使用,鞏固該國「歐洲F-16訓練中心」(EFTC)的培訓能量,助烏克蘭持續強化空防戰力,抵禦俄軍飛彈與無人機威脅。
解放軍近年來機艦擾台常態化,全球關注台海風險,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8日邀請軍事專家解析共軍對台軍事準備與變化。學者指出,共軍對台正從過去「灰色地帶」行動逐漸轉向「實戰準備」,機艦繞台看似減少,但風險增加;專家也認為,中共對台用兵的高風險期,可能落於2035年,而非最近常被各國提及的2027年。
面對可能的司法隔離或封鎖情境,政府應納入友盟因素並經常演練海軍與海巡的聯合應處作為。
《讀賣新聞》3日報導,日本海上保安廳正與我國海巡署加強合作,推動海上聯合演習常態化,並考慮納入更多盟邦與夥伴國家參與,應對中共船艦近期在區域日趨強硬的行動。
日媒3日引述消息人士指出,日本海上保安廳與台灣海巡單位,正推動定期舉行聯合海上演習,雙方更考慮未來納入盟國、志同道合的國家參與訓練。據報導,台日今年6月曾在沖繩縣先島群島附近海域,派出大型巡邏船,舉辦自雙方斷交以來的第2次聯合訓練。
美國退役少將蒙哥馬利(Mark Montgomery)30日參與華沙安全論壇時表示,歐洲應該佈局印太區域,不能只有俄羅斯優先的思維,他認為,中國大陸犯台方式是透過灰色地帶、網路攻擊與經濟脅迫的混合戰,進而帶來全球連鎖危機,因此他主張,北約的32國,應該聯合決議對台軍售,提前部署彈藥物資,並提升與台灣的聯合訓練。
台北政經學院基金會、和平與安全中心、中華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等單位主辦「台海防衛兵推」6月10至11日舉行,今(26)日發表總結報告,對台海防衛作戰提出多項政策建議,其中包括國軍戰略東遷的作為應再行探討,宜考量連結盟友經營東遷安全場域,另外東部地區已非戰略屏障,宜考量在東岸建置有效反制猝然攻擊能力。
美國陸軍本週在日本正式部署「颱風」(Typhon)中程飛彈發射系統,引發中國大陸強烈不滿。北京警告,此舉將加劇軍事對抗風險,嚴重損害區域安全利益。
中共若封鎖台灣周遭海域,台灣將面臨能源供給問題。為確保台灣能源安全,美國跨黨派聯邦參議員提出《台灣能源安全與反禁運法案》,要求美國政府擴大對台液態天然氣出口,同時鼓勵台灣維持使用核能作為能源來源,並展開雙方在新型核能技術上的合作,幫助台灣建造能源韌性。
日本與澳洲9月5日將舉行外交與國防部長的「2加2」會談,會後將發表共同聲明,推進國防合作與外交目標,強化準同盟國關係。
日本防衛省週三(13日)宣布,海上自衛隊依據《新安保法》(安全保障関連法),近日首次對英國皇家海軍航母「威爾斯親王號」(HMS Prince of Wales)打擊群(CSG25)實施「武器等防護」,即護衛任務,成為繼美國和澳洲後第三個接受海自實施護衛任務的國家。
週六早上,英國皇家空軍一架F-35B短距起降戰機出現技術故障,緊急降落在日本南部的鹿兒島機場。這次事故未造成人員傷亡,機場目前已恢復正常運作。
大陸國防部消息,中越兩國於7月中下旬在廣西舉行「攜手同行─2025」陸軍聯合訓練,以邊境地區聯合執勤訓練為主題,旨在於加強邊境執勤經驗互學互鑒,進一步深化兩軍合作,這也是雙方首次展開陸軍聯訓。
韓國和美國18日開始舉行大規模聯合軍事演習,不過部分演習將推遲到舉行,因為這些演習一直是造成兩韓緊張局勢的根源。
泰國與柬埔寨爆發武裝衝突,國際戰略研究所(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IISS)在《2025年軍力平衡報告》中指出:「泰國擁有一支規模龐大、資金充足的軍隊,其空軍是東南亞裝備最精良、訓練最完善的部隊之一。」
「日本放送協會」(NHK)23日報導,日本、印度與澳洲海巡人員,近期登上美國海岸防衛隊(USCG)「史卓頓號」國安巡防艦(WMSL 752)進行聯合訓練,藉此落實「四方安全對話」(Quad)構想,強化多邊海事安全合作。
漢光41號演習進入倒數第2日,第五作戰區今天由陸航部隊於台中地區,執行「熱加油及地獄火飛彈熱掛彈」作業,在規畫整補地點,由地勤人員引導AH-1W眼鏡蛇攻擊直升機降落,在飛機引擎保持運轉狀態下,完成油彈補給,迅速恢復戰力,展現實戰訓練成果,現場也吸引不少群眾、軍事迷一睹難得畫面。
據大陸官媒央視新聞報導,近日,共軍海軍遼寧艦、山東艦航母編隊完成遠海實戰化訓練任務返港。這是繼去年首次組織雙航母編隊聯合演練後,兩支航母編隊又一次赴遠海大洋開展體系對抗演練。
英國皇家海軍「威爾斯親王號」(R09)航空母艦,23日抵達新加坡訪問,將舉行聯合訓練及交流活動,深化兩國邦誼和安全合作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