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股優於債的搜尋結果,共55筆
美股今年持續刷新高點,評價已偏貴,加上雙十連假期間,中美貿易戰火再引爆,美股應聲血崩,顯示市場震盪加劇,法人認為,第四季股優於債大方向不變,但建議以多元資產配置來分散風險、兼顧收益。
群益投信發布第四季投資展望,維持「股優於債」的看法。股市看好美股與台股受惠於AI應用擴散帶動科技產業獲利成長,且預估部分新興市場有補漲潛力,包括印度、中國與東協市場,都值得關注。債券方面,短債表現將優於長債,信用債表現又更值得留意。
市場樂觀看待關稅進展,且川普簽訂大而美法案與企業財報表現優異等利多,推升第三季股市續漲。展望第四季,投信法人認為,總體經濟表現尚稱穩定,加上美國聯準會如市場預期降息1碼,整體上金融環境趨於寬鬆,增添投資市場的資金活水動能,利全球股債展開新一波反彈攻勢,可以採股債多重配置策略,掌握各資產輪動行情。
美國降息對股市帶來資金面行情,多家投信第四季投資展望會持續看好股債多頭表現,尤其AI產業持續看俏下,預期明年全球基本面持續成長,建議投資人可以勇敢持股,第四季可以「股優於債」的配置來迎接多頭行情。
第三季台股在美國關稅政策籠罩下展現多頭力量,指數不斷創高,在聯準會宣布降息後,第四季投資布局該如何調整,投資人很關注。國泰投信總經理張雍川今(22)日表示,第四季股債都有機會表現,資產配置建議股債雙多,且因為AI動能強勁,應採股優於債策略,再利用核心、衛星ETF資產進行靈活配置。
6月以來受美國關稅政策與以伊戰火影響,全球股價多空角力,科技股隨中美貿易談判正向,科技股表現亮眼,投信法人認為,7月美國總統川普公布各國稅率帶動股價震盪,轉向保守觀望,這也反應在基金規模變化上,統計6月全球股票型基金規模增加前十名中,防禦與成長型兼具,投資主題主要有基建、AI、科技等。
第三季預估金融市場仍會受到多重風險所影響,包括全球通膨趨勢、主要央行的貨幣政策走向、對等關稅協商結果以及地緣政治風險等,投信法人認為,金融市場韌性應該可挺過這些風險,可藉由股債多元配置降低風險、拉高報酬。
科技股指標那斯達克指數屢創新高,讓跨國投資股票型基金規模越過「關」卡,重返成長軌道,回升至5,000億元之上,隨關稅利空逐步淡化,那斯達克指數自4月低點強彈,6月底突破去年12月中旬高點後,仍持續震盪走高,根據投信投顧公會最新統計至6月底,跨國投資股票型基金規模受惠行情翻多,終結4、5月低潮,最新規模回升至5,128.3億元,較上個月增加218.5億元、增幅4.45%。
受到美國關稅政策不確定性影響,國際貨幣基金(IMF)近期將2025年全球經濟成長率預估自3.3%下調至2.8%,創2020年新冠疫情以來最低水準,通膨方面預估從4.2%小幅上修至4.3%,面對大環境趨於保守看待。投信法人建議,投資布局可透過多元配置,以達到降低波動風險。
超級央行周結束,各金融機構第三季投資展望也熱騰騰的出爐。投信業者一致認為,金融市場受到多重風險影響,包括全球通膨趨勢、主要央行貨幣政策走向、對等關稅協商結果及地緣政治風險等,但金融市場的韌性應可挺過風險。建議投資人第三季資產配置採「股優於債」的策略,股票型基金60%、債券型基金40%或多元配置,建構投資組合。
投信投顧公會最新統計資料5月底投信各類型基金規模出爐,整體規模較上月增加809.23億來到9.61兆;單月規模以台股ETF增加1,301.36億為各類型基金規模增加之冠,債券ETF規模減少2,101.04億最多。整體而言,在經過4月初的市場大動盪後,投資人把握低檔布局時機,加上主動式台股ETF加入,因此台股ETF增加規模千億以上,而債券ETF在美債危機事件頻傳下,淨值下跌與投資人觀望贖回影響下規模遽減。
據投信投顧公會截至4月底統計,國內債券ETF規模去年衝破3兆,今年降至2.9兆,仍穩居亞洲第1大,但在面對美債降評、川普關稅和台幣暴升導致匯損的連環3拳下,不少人抱債抱得很心慌,甚至一鍵出清,不敗教主陳重銘表示,美債可放著領息,倒債機率很低,建議長期投資,股優於債,可考慮轉戰美股ETF,報酬率絕對輾壓美債。
近年來投資市場波動劇烈,一年前美國聯準會按下升息暫停鍵,期間美股在今年初寫下波動高點,隨後在關稅戰、停滯性通膨疑慮衝擊下,於3月底來到波動低點;如今受關稅談判漸趨明朗激勵,美股反彈朝前波高點邁進,上下振幅達2成,投信法人表示,未來政策風險仍隨時可能引發再次震盪,建議穩健型投資人可以多重資產型基金掌握攻守優勢。
川普關稅政策不確定性高,投資人理財困難度大幅提升,投信法人建議可透過多重資產策略布局全球股市和債市的輪動契機,並降低波動度。尤其黑天鵝事件爆發、地緣政治頻傳或面對通膨壓力時,另類資產長期表現與股債走勢相關性低,可有效分散投資組合風險,往往是投資避風港,從近期如黃金價格逆勢創下歷史新高可看出。
川普發動關稅戰,造成市場恐慌,也引發投資人擔憂。摩根資產管理23日第二季投資展望認為,對等關稅存在諸多變數,未來幾個月市場波動性仍高,多元分散是當前投資王道,股票資產首當注重具備定價能力的高品質企業,關稅「重災區」的大陸與新興亞洲,反而可留意AI與內需型經濟體的投資機會,另外,固定收益建議以政府債券搭配企業信用債券做多元化配置。
經過4月川普關稅之亂造成市場大動盪後,投資人該何去何從?群益投信研究團隊表示,今年市場仍將持續聚焦於川普政策方向、聯準會降息動向、全球經濟成長概況,消息面上或可為金融市場增添波動,不過經濟仍維持溫和成長態勢,因此市場風險相對有限,仍看好股優於債,今年權益型資產表現仍然值得期待,只是需要更謹選資產並著重資產品質,建議可以積極穩健雙戰略的優質多重資產基金作介入,其中印度股市擁有三大利多加持,加上穩健美債,成為最佳多重資產投資組合。
投信投顧公會3月底投信各類型基金規模最新統計出爐,總規模較2月底減少1194.46億至9.73兆。進一步觀察各分類基金規模增減,3月基金規模增加最多是多重資產型,增加83.83億;基金規模減少最多是台股基金,月減607.8億。
投信投顧公會最新統計至3月底各類基金規模出爐,較上月減少1,194.46億元來到9.73兆元,以多重資產增加83.83億元居冠,反觀台股基金減少607.8億元最多,加上台股ETF減少274億元、債券ETF減少148億元,三類熱門基金成重災區,單月合計失血達1,029億元。
美國聯準會(Fed)在最新談話中表明,今年仍會維持降息旋律,消除了大家原先對於升息預期的悲觀預估,隨著時序接近第二季,法人表示,由於尚有不確定性因素仍待消化,第二季資產配置建議採取均衡布局策略,股、債、現金可以40%、40%、20%的比例配置。
金蛇年開工,對年終獎金及紅包也應啟動新年理財計畫。投信法人表示,積極型可投資表現可望強勁的像是美國、印度、亞股、生技海外基金,或本身較熟悉的台股基金;穩健型建議股債兼具的潛力收益多重資產資基金,金融市場總是有漲有跌,投資人難看清進出場時機,定期定額基金則是最簡單的平民投資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