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能源制裁的搜尋結果,共10筆
英國在周三加大了對俄羅斯石油的制裁,並將目標瞄準俄羅斯兩家石油公司:盧克石油(Lukoil)和俄羅斯石油(Rosneft),以及44艘影子油輪。英國稱,此舉是在加強能源制裁、切斷克里姆林宮的收入。
副總統蕭美琴今(30)日上午赴台灣師範大學,以「在世界局勢中・看見青年主場」為題發表通識講座。她開場即表示,因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堤釀災,特別調整演講內容,強調政府推動「社會防衛韌性」的重要。她指出,即便相關政策民意支持度不高,總統賴清德仍堅持推動。她也透露,若立法院明年通過,國防預算將占GDP 3.32%,創新高,經費不僅用於武器採購,也將強化自主防衛,投入無人機、無人船等科技,用於災情判斷與應變。
美國總統川普近日表示,美國已準備好對俄羅斯實施新的能源制裁,但前提是所有北約國家必須停買俄羅斯石油並採取類似措施。川普也呼籲,北約成員國應對中國大陸進口商品徵收50%~100%關稅,藉此削弱北京對莫斯科的經濟援助並協助結束俄烏戰爭。
美國總統川普近日表示,美國已準備好對俄羅斯實施新的能源制裁,但前提是所有北約國家必須停買俄羅斯石油並採取類似措施。川普也呼籲,北約應對中國大陸進口商品徵收50%~100%關稅,藉此削弱北京對莫斯科的經濟援助並協助結束俄烏戰爭。
俄烏談判目前進展非常有限,地緣政治風險與颶風「艾琳」動態,成為牽動原油市場的關鍵變數。法人表示,OPEC與國際能源署(IEA)最新報告對2026年供需看法分歧,也讓油價前景更添不確定性。
2025年2月,美國總統川普以「頭戴王冠」的帝王形象AI圖片席捲社群媒體,宣稱將以「美國優先」終結烏克蘭戰爭並重塑全球秩序。此景恰如20世紀二戰前捨生反納粹最有代表性的神學家迪潘霍華(Dietrich Bonhoeffer)筆下「群體性愚蠢」的當代映照——權力者以謊言鑄造皇冠,而群眾在虛張聲勢中淪為「自願裝睡」的共謀者。
美俄元首熱線後,傳出俄羅斯總統普丁同意能源設施停火30天的消息,俄烏停戰看似露出曙光,油價應聲走跌。但說好有限停火的數小時後,俄烏互控境內設施遭對方襲擊。
美英兩國宣布對俄羅斯能源業祭出迄今最嚴厲制裁,交易商開始為制裁可能造成的供油中斷預做準備。國際油價10日一度飆漲逾4%,觸及三個月高點,布蘭特期油自去年10月來首度漲破80美元。
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前總統川普近日稱台灣應該向美國支付「保護費」,引發譁然。部分美國國會的共和黨人跳出來為這項言論進行辯護,稱川普在台海問題上的行動,比言辭更加重要,並強調美國在台海問題上保持威懾的重要性。
針對伊朗13日晚間對以色列發動軍事攻擊,美國與英國18日宣布對伊朗軍用無人機計畫祭出大範圍制裁及全新的出口管制措施。而同一時間,正於紐約出席聯合國會議的伊朗外交部長艾密拉多拉安(Hossein Amir-Abdollahian)也遭到美方施加額外活動範圍限制,行動僅限於聯合國總部、外交機構、機場周遭及往返路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