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能源短缺的搜尋結果,共65筆
OpenAI執行長奧特曼近日表示,未來4至5年將投入高達1.4兆美元於算力建設,並預期「算力過剩終將發生」。這項看似矛盾的策略,實則揭示AI產業對算力的高度依賴與當前的資源瓶頸。奧特曼指出,類似網路泡沫時期光纖過剩的歷史或將重演,但他更憂慮「當下算力不足」的風險,因為這將直接限制模型規模與營收潛力。
又要展開新一年度的預算審議了,行政院已經將下年度預算案送達立法院。在整體2026年政府預算(3.14兆元,占GDP 15.87%)較上年度下降79億的情況下,國防預算編列了9495億元,增加1768億元,增幅高達22.9%,其中總預算政事別部分增幅也高達19.5%,以至於占國內生產毛額(GDP) 比例,上升至3.32 %,遠高於馬英九時期的2.1%,賴清德還力主國防預算要在2030年達到GDP的5%,以滿足美國的要求。問題是,從3%到5%,這兩個百分點的GDP,以明年GDP 28.6兆計算,有5700億元,究竟應該分配到什麼地方?分配給誰?
台灣夏季電費荷包大失血,但菲律賓為電費最高的東協國家之一,許多偏鄉飽受缺電之苦,能源一直是菲律賓重要的議題,包括電纜地下化、大型電網或微電網、太陽能、地熱發展等都是台廠機會點。本次菲律賓台灣形象展「綠色科技館」及「循環經濟區」,展示16家智慧能源、永續生活、節能環保,及綠色建材的多元技術與解決方案。勁芯電池副總黃思樺也提到,不論太陽能、儲能皆可對菲律賓綠能能源有所貢獻,費用上預估也將與當地銀行進行融資合作,同步把台灣商業模式帶進來。
加拿大亞太基金會日前發布的文章指出,台灣重啟核三公投案未過關,能源安全困境猶存。作者們提到,超過400萬張支持重啟核三的選票,凸顯民眾對台灣能源脆弱性的焦慮,而這種擔憂可能促使台灣領袖重新審視其無核政策,否則恐衝擊民進黨2028年總統大選。
民進黨一向認為「台灣有事、就是美國有事」,相信美國會出兵護台,但川普2.0時代,出現以保護本土為先的戰略退縮趨勢,在對中與對台關係上,都出現若干戲劇性的變化,尤其對台灣顯得相對冷淡。大陸輿論圈,無論體制內學者或社會意見領袖,開始出現「搞定美國就搞定台灣」的想法。
民進黨一向認為「台灣有事、就是美國有事」,相信美國會出兵護台,但川普2.0時代,出現以保護本土為先的戰略退縮趨勢,在對中與對台關係上,都出現若干戲劇性的變化,尤其對台灣顯得相對冷淡。大陸輿論圈,無論體制內學者或社會意見領袖,開始出現「搞定美國就搞定台灣」的想法。
核三延役公投23日投票結果出爐,包括屏東縣、恆春鎮及核三廠所在的恆春南灣里和大光里,同意票均大幅勝過不同意票,核一、核二、核四所在地區,同意票也大幅勝出,在地里長及民代均認為,此次公投顯示大家對核電的支持。雖然屏東縣長周春米認為全台逾7成民眾未投票,代表不認同核三延役公投,但有支持延役的民眾說,因賴總統說「核安不是公投能決定」,他和不少朋友認為公投過了也沒用,政府照樣不會理會,才沒去投票。
核三重啟公投今(23)日舉行,核三廠所在地的屏東縣恆春鎮南灣里和大光里,同意票均勝過不同意票。整個恆春鎮則是同意票4104票、不同意票2658票。南灣里長葉啟俊表示,結果展現了在地居民與核三廠40年的連結。出身大光里的屏東縣議員盧玟欣表示,公投結果反映民眾對台灣能源現況的共識,認為核電是穩定供電的務實選項。
中東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帶來國際油價上漲風險。花旗認為,油價上漲10%將拉動中國CPI(消費者物價指數)和PPI(生產者物價指數)分別上升0.2和1個百分點,並不會改變中國整體通縮的格局。
環境部長彭啓明16日出席「中華民國化學工業責任照顧協會2025年年會」,有廠商憂心台灣將發電主力放在燃氣,一旦海域遭封鎖能源短缺,恐有國安疑慮,對此彭啓明持開放態度,但無論是核電延役或重啟,都將衍生高昂成本,因此需加強社會溝通,不是一個法案就能決定所有能源政策。
經濟部16日將至立院經委會就「因應國際貿易情勢變化,如何協助國內廠商擴大國際市場」進行報告,並備質詢。其書面報告中指出,業者希望政府優先提供金融支援、協助產品及技術升級、擴大出口拓銷,以及對出貨銷美的運輸安排等需求來給予協助。
川普上任才兩個多月,他的涉外政策已「震驚武林」,更讓台灣社會的「疑美論」再次升高。雖然川普任命的「反共」國務卿和國防部長未忽略台美關係,但近年來,台美關係幾乎從未被川普親口提及,而且他對台政策意志似乎也不明。
川普上任才兩個多月,他的涉外政策已「震驚武林」,更讓台灣社會的「疑美論」再次升高。雖然川普任命的「反共」國務卿和國防部長未忽略台美關係,但近年來,台美關係幾乎從未被川普親口提及,而且他對台政策意志似乎也不明。
川普在他第二任期上任後,立即宣布「美國正處在能源緊急狀態」,立即表示要擴大美國能源的發掘與相關投資,這就包括對天然氣、頁岩油、石油,甚至煤礦的開挖,並認為這可以推動美國就業。但是經濟與資源專家表示,這些說法與事實相去甚遠。
在2025年的第一天,不少人都會發文回顧2024年,展望未來,資深媒體人趙少康今(1日)發文指出,美國川普政府即將上任,對全世界帶來高度的不確定性;而國內政治對立、經濟不振、物價高漲、能源短缺都充滿挑戰,是福是禍,全在主政者的一念之間。
日前賴總統進行美國過境外交時,美國共和黨阿拉斯加州聯邦參議員蘇利文公開建議台灣,應考慮從阿拉斯加進口液態天然氣(LNG),這將有助於解決台灣能源短缺的問題;他還認為,台灣從阿拉斯加州進口LNG會比從卡達或澳洲進口來得更安全,因為中國大陸不敢封鎖美國來的LNG船。
美國共和黨阿拉斯加州聯邦參議員蘇利文(Dan Sullivan)建議台灣考慮從阿拉斯加進口液態天然氣(LNG),一方面解決台灣能源短缺的問題,另一方面可藉此深化美台戰略關係,讓中國在思考封鎖台灣能源的輸入時多一層顧慮。
美國之音5日獨家報導,美國眾議院議長強生於美東時間4日下午與賴清德通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