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藝術行動的搜尋結果,共40筆
邁入第21年的信義房屋「社區一家計畫」,是由台灣民間企業打造,規模最大、歷時最長的社造創新計畫。在2023、2024連續兩年提案件數破千件後,今年再創新高,總提案數達1,422件,刷新歷年紀錄。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個人類提案數成長43%,而大專青年組數量更翻倍成長,顯示青世代參與公共議題、投身社區行動的熱情正持續升溫。
邁入第21年的信義房屋「社區一家計畫」,是由台灣民間企業打造,規模最大、歷時最長的社造創新計畫。在2023、2024連續兩年提案件數破千件後,今年再創新高,總提案數達1422件,刷新歷年紀錄。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個人類提案數成長43%,而大專青年組數量更翻倍成長,為去年兩倍,顯示青世代參與公共議題、投身社區行動的熱情正持續升溫。
由靜宜大學中文系學生蔡旻蓁創作及演出的舞台劇《時空筆記》,於臺中港區藝術中心演藝廳登場。該劇由阿特文創導演賴永洲執導,以「時空旅程」為主軸,結合歷史、科幻與青春哲學,帶領觀眾從清水眷村、牛罵頭文化遺址到當代青年心靈對話,展開一場跨越千年的文化冒險。
新北市教育局攜手教育部青年發展署推動「青年百億海外圓夢基金計畫—藝起上島吧」,歷經4個月書審、面試與密集培訓,從上百名青年中海選出20位,全額補助前往日本四國及瀨戶內海展開18天「創藝職人地方創生實踐」行動,活動將以團隊提案方式發表成果。
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秉持環境永續的核心理念,受邀參加由新北市政府主辦的「2025新北濕地藝術季-種籽之旅」,並以作品《種籽的幾何學:對立的共生》精彩亮相。展期至11月4日,於板橋新月橋下的新海二期人工濕地展出。作品為溼地空間注入跨域創新的藝術能量,展現元智師生結合藝術創作與環境意識的深厚實踐力,體現以行動推動環境教育與永續設計的成果。
聚陽實業公司秉持永續發展的精神與理念,長期投入環境守護與傳統文化留存,攜手荒野保護協會於宜蘭五十二甲支持自然農法推動已逾十年。自2024年首次支持荒野保護協會辦理「五十二甲濕地藝術節」,今年再擴大舉辦第二屆,主打節目《大水新娘》的實境演出計畫,更是透過藝術與行動支持濕地生態教育與地方文化創生。
當代攝影與思考的張力,往往來自「被忽略之處」的重現。攝影藝術家新作《廢墟啟蒙》,正是在這種張力中,展開一場介於美學、歷史與哲理之間的考問。
新光保全文化藝術基金會成立20周年,秉持推動藝術教育、扶植文化創作的使命,致力透過藝術連結社會、照亮人心。8月22日舉辦「新傳二十 藝起前行」感恩活動,邀請歷年合作夥伴、文化藝術界代表及各界貴賓齊聚一堂,回顧20年來的耕耘成果,並展望未來永續文化的藍圖。
新保(9925)文化藝術基金會今(114)年適逢成立20週年,舉辦「新傳二十 藝起前行」感恩活動。董事長吳昕東表示,20年來基金會秉持信念,將文化藝術視為促進社會正向發展的重要力量,未來將在ESG的引領下,持續搭建文化橋樑,讓更多人因藝術而獲得啟發與希望。
新光保全文化藝術基金會2004年成立以來,秉持著推動藝術教育、扶植文化創作的使命,致力於透過藝術連結社會、照亮人心,22日於台北市政府青年局3樓舉辦「新傳二十 藝起前行」感恩活動,邀請歷年合作夥伴、文化藝術界代表及各界貴賓齊聚一堂,共同回顧二十年來的耕耘成果,並展望未來永續文化的藍圖。
為推動藝文平權、實踐社會共融,EX-亞洲劇團與知名跨界藝術家「眼球先生」攜手合作,6日特別邀請苗栗縣幼安教養院院生們觀賞《遇見小王子》精彩片段專場演出,展開一場結合劇場欣賞與視覺創作的公益藝術行動。
「我從寮國帶回來的東西,說起來除了少數土產品之外,只有一些風景的記憶而已……那風景中有氣味、有聲音、有肌膚的感觸。」--村上春樹的這句話,正好說明了旅行與物件的關係:一趟旅程最終不過就是一個人與他所擁有的「攜帶物」之間的對話。而這其中,最常被忽略、卻也最能長久陪伴我們走過世界的,正是一只行李箱。
2025年,《海市蜃樓》第八集出版。 這不僅是一本書,更是一場延續超過十年的藝術行動。自2010年起,藝術家姚瑞中持續帶領臺師大、北藝大與北教大的學生,踏查全台閒置、廢棄與低度使用的公共空間。他們走入荒廢校舍、閒置軍營、蚊子館、廢棄活動中心與文化資產遺址,用攝影、文字記錄下這些無聲的建築遺骸,累積至今已超過800處空間,形構出一套由民間發起的空間治理檔案。
為推廣珍貴的自然生態與藝術教育結合的理念,金門縣文化局駐縣藝術家張維倫日前於述美小學舉辦《悠游水獺・生態金門》熱縮片彩繪磁鐵插畫工作坊,帶領一至四年級學生透過彩繪與熱縮片創作,認識金門特有的生態環境並進行富有創意的藝術實作。學生的精彩作品將於張維倫個人繪畫特展中展出,讓孩子們也能成為藝術展覽的一份子,體驗藝術創作的成就感。
雲林縣口湖鄉成龍村「成龍溼地社區藝術行動」將於26、27日登場,5名國內外藝術家已在本月12日駐村創作,以「土地親像花」為主題,創作「花仍在」、「地彩之環」等4件裝置藝術,傳達面對極端氣候與人口老化等問題,人們仍然保持韌性與希望,持續耕耘土地,盼開出心中最美的那一朵花。
台積電文教基金會主辦今年「2025台積心築藝術季」,今年主題為「A.I-Art & I」,18日起至6月29日將帶來近70場演出。同時,也首度與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清大合作,將內部直徑15公尺、高9公尺的全台唯一移動式戶外沉浸式體驗劇場「C-LAB 穹頂劇場」移至清大台積館大草坪展出,輪番播映60場數位影像作品。
新北市環保局推2024年9月23日推出水環境教育特展「即拾.巡樂」,吸引大批民眾前往參觀,推估到2025年1月20日可達9000人次參訪。特展在新北板橋435藝文特區內的「濕地故事館」展示新北市水環境巡守隊的過往努力及未來展望,攜手守護我們的水資源。農曆春節期間(大年初三至初五,2025年1月31日至2月2日)還將舉辦新春趣味闖關活動,非常適合親子共學共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