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血管性失智的搜尋結果,共36

  • 皮蛇害中風、失智 死亡風險暴增3成 醫喊快做1事

    皮蛇害中風、失智 死亡風險暴增3成 醫喊快做1事

    有些人認為得帶狀疱疹,只是皮膚起水泡、痛幾天就好。不過,一項追蹤超過上萬名長者的最新研究發現,帶狀疱疹不只傷心還傷腦,患者全因死亡風險增加了29%,但若接種了疫苗,未來3年半內,不僅全因死亡降低21%,還能減少24%缺血性中風與50%血管性失智的風險。

  • 不只腎臟出毛病 尿液「細微變化」失智風險增近4成

    不只腎臟出毛病 尿液「細微變化」失智風險增近4成

    如廁過後養成觀察排泄物特徵的習慣,有可能就此發現健康問題早期徵兆,提前攔截防治。瑞典一項13萬人研究發現,尿液一項細微的變化很可能是失智症警訊,發生率增加至多達37%。

  • 甄瑞興:新藥問世 治療突破性轉機

    甄瑞興:新藥問世 治療突破性轉機

     亞東醫院失智中心主任甄瑞興的專題主題是「失智症診斷及新藥評估」,帶領會眾認識不同類型的失智症,以及早期、中期、後末期的臨床症狀,更分享阿茲海默症突破性新藥治療,傳遞預防及延緩失智的新策略。

  • 失智年輕化! 營養師:少碰5類傷腦食物

    失智年輕化! 營養師:少碰5類傷腦食物

    腦霧、健忘、注意力差,你也有這些記憶力衰退的初老症狀嗎?營養師高敏敏表示,失智症已有年輕化趨勢,從飲食面越早預防越好,包括人造奶油、加工起司、加工肉品、油炸、糕點甜食是五大傷腦食物,建議要少吃,從年輕就開始保養大腦。

  • 失智症患者倍增、藥物研發破冰 台灣長照迎戰難題

    失智症患者倍增、藥物研發破冰 台灣長照迎戰難題

    最近,幾則新聞焦點,讓台灣民眾再度關注「失智症」。從高人氣戲劇《忘了我記得》、心臟外科名醫林芳郁驚傳已失智5年,再到亞東醫院施打台灣第一劑阿茲海默症新藥,每一條新聞背後,都承載著失智症家庭的現實與無奈。

  • 糖尿病前期莫輕忽 血管性失智症風險增54%

    糖尿病前期莫輕忽 血管性失智症風險增54%

     以為血糖偏高、尚未被診斷為糖尿病,就不必太在意?家醫科醫師魏士航表示,研究顯示,光是處在糖尿病前期,罹患血管性失智症 (VD) 的風險,就比血糖正常者高出54%。也就是說,就算血糖只是略為升高,也可能增加未來認知功能退化的風險。

  • 她48歲罹失智!家人發現1異常求診 醫曝年輕人也可能中招

    她48歲罹失智!家人發現1異常求診 醫曝年輕人也可能中招

    失智症不是只有老年人才會得,年輕人也可能會中招。醫師黃怡臻指出,有部分年輕人會因家族遺傳、腦血管疾病或頭部外傷而罹患失智症。有位48歲的媽媽因家事頻頻出錯,甚至還忘記關爐火差點釀災,家人帶來就醫後,確診是中度失智症,屬遺傳型。

  • 糖尿病前期失智風險多54% 醫:血糖略高就傷腦

    糖尿病前期失智風險多54% 醫:血糖略高就傷腦

    血糖只是有點高,還不到確診糖尿病,就不用管?家醫科醫師魏士航表示,這種想法大錯特錯,最新研究顯示,即使只是糖尿病前期,罹患血管性失智症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出54%,等於還沒得糖尿病,大腦可能就已出現認知衰退的情況。

  • 血糖高傷腦神經 控制有助防失智

    血糖高傷腦神經 控制有助防失智

     血糖偏高、未被診斷為糖尿病,就可不必在意?這種想法大錯特錯!專家提醒,糖尿病前期,未來出現認知功能下降的風險比血糖正常者高,原因在於高血糖會損害腦血管,導致白質病變與血管性失智症。慢性高血糖也可能傷害腦神經細胞,加速神經退化,影響記憶與學習能力。

  • 惠中寺「未來與希望」講座 李旭東談「大腦的防盜術:如何保護你的“大腦財寶”」

    惠中寺「未來與希望」講座 李旭東談「大腦的防盜術:如何保護你的“大腦財寶”」

    惠中寺「未來與希望」系列講座,6月18日邀請台中榮總神經外科權威、李綜合醫院體系總院長李旭東醫生,主講「大腦的防盜術:如何保護你的“大腦財寶”」, 深入淺出解析失智症的類型、症狀、治療方式與預防方法。講座吸引近400人聆聽,網路觸及人數近8000人,反映大眾對腦部健康議題的高度關注。

  • 失智症≠阿茲海默症 林芳郁罹病啟示 4大類型、警訊一次看

    失智症≠阿茲海默症 林芳郁罹病啟示 4大類型、警訊一次看

    曾任台大、北榮、亞東3大醫學中心院長、前衛生署長的心臟外科名醫林芳郁,在退休後罹患失智症,與疾病搏鬥了近5年。新竹南門綜合醫院指出,失智症是一種大腦功能退化的症候群,常見的類型包括阿茲海默症、血管性失智症、路易體失智症、額顳葉型失智症,阿茲海默症只是失智症的一種,清楚分類,才能更早發現、更早介入。

  • 未老先失智 研究揭1類人風險增7成:40歲就要注意

    未老先失智 研究揭1類人風險增7成:40歲就要注意

    一人失智恐拖垮全家。減重醫師蔡明劼表示,一項近200萬人研究發現,代謝症候群患者罹患早發性失智症的風險增加24%,若同時符合腰圍粗、高血壓、高血糖、高三酸甘油酯與好膽固醇低的5項代謝異常指標,失智風險更高出近70%,提醒別以為40歲還年輕,若忽視代謝健康,大腦恐先出狀況。

  • 未來新藥X寶齡富錦 完成新藥授權

    未來新藥X寶齡富錦 完成新藥授權

     未來新藥(Future PharmaTech)宣布完成旗下首支新藥:FPT01性功能障礙新藥的商業授權,與寶齡富錦(1760)簽署合作合約。

  • 中風男的獨子獲免扶養義務 3個手足也很慘!求免負擔獲准

    中風男的獨子獲免扶養義務 3個手足也很慘!求免負擔獲准

    男子阿國(化名)因患有血管性失智症及腦梗塞,社會局安排居服員一周6天過去照顧他,阿果僅領有中低收入戶補助3772元,而獨子已聲請免除扶養義務獲准,但他的3個兄弟姊妹則表示,他們並未與阿國同住,生活也無任何交集,並且他們經濟不佳,若要養阿國,將導致無法維持生活,因此訴請免除扶養義務。

  • 嘉義打造失智友善城市 「憶嘉人6支箭」創新照護

    嘉義打造失智友善城市 「憶嘉人6支箭」創新照護

    嘉義市目前確診失智症有4000人左右,年輕人失智者約30人,嘉義市去年攜手醫療院所首創推出「憶嘉人6支箭」服務方案,面對高齡化、少子化,失智症有如一波大海嘯,今(13日)嘉義基督教醫院舉辦「2025失智症國際研討會」,聚焦失智友善城市的全方位照護,邀請來自日本、美國、英國等國際失智症專家,與國內專業團隊共同交流,探訪從預防、診斷、治療到社區整合照護的全方位策略。

  • 健康新視界》藥物可降低阿茲海默症的發病風險(潘懷宗)

    健康新視界》藥物可降低阿茲海默症的發病風險(潘懷宗)

    失智症(Dementia)是一個綜合症狀群,並不是單一疾病。它涵蓋了多種疾病類型,主要影響記憶、思考能力、行為和日常活動的能力。失智症類型依占比高低依序如下:阿茲海默症(約60~70%)、血管性失智症(約15~20%)、路易氏體失智症(約5~10%)、額顳葉型失智症(約5%)和其他類型(約5%以下)。

  • 日常飲食注意!「超加工食品」吃過量恐損大腦

    日常飲食注意!「超加工食品」吃過量恐損大腦

    超加工食品(ultra-processed food)儘管價格普遍較低廉、容易取得,不過通常含有大量鹽、糖和脂肪。根據國際研究,過量攝取恐增加心臟病、糖尿病、焦慮症、憂鬱症和認知能力下降的風險。

  • 往事浮光 林婉珍勇為自己發聲

    往事浮光 林婉珍勇為自己發聲

     已故《皇冠》雜誌社創辦人平鑫濤的前妻、資深水墨畫家林婉珍日前辭世,享耆壽95歲。林婉珍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事蹟是與平鑫濤、作家瓊瑤的三角戀情,並出書指控瓊瑤破壞她和平鑫濤的婚姻,不過隨著三人先後離世,這段恩怨也化為過去。

  • 平鑫濤前妻林婉珍辭世 享耆壽95歲

    平鑫濤前妻林婉珍辭世 享耆壽95歲

     已故《皇冠》雜誌社創辦人平鑫濤的前妻、資深水墨畫家林婉珍本月4日晚間辭世,享耆壽95歲。林婉珍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事蹟是與平鑫濤、作家瓊瑤的三角戀情,並出書指控瓊瑤破壞她和平鑫濤的婚姻,不過隨著三人先後離世,這段恩怨也化為過去。

  • 平鑫濤前妻林婉珍過世享耆壽95歲 曾出書控瓊瑤介入婚姻

    平鑫濤前妻林婉珍過世享耆壽95歲 曾出書控瓊瑤介入婚姻

    皇冠雜誌社創立人平鑫濤前妻、資深水墨畫家林婉珍傳出於本月4日晚間辭世,享耆壽95歲,其女兒平珩昨(10日)向媒體證實此事。而林婉珍除了是水墨畫家才女外,最令外人熟知的是她和前夫平鑫濤、瓊瑤的三角戀情,林婉珍生前曾因此出書,控訴瓊瑤破壞她的家庭。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