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血管阻塞的搜尋結果,共179筆
長期長途駕駛、久坐、缺乏活動,加上肥胖、抽菸等生活習慣,都是導致血液循環不良與血栓形成的重要危險因子,可能引起肺栓塞。台南市立醫院心臟內科吳柏青醫師表示,當血栓或其他栓子進入肺部血管,阻塞肺動脈或其分支,導致肺部血流受阻、氣體交換受限,若未及時處理,可能引發急性缺氧、心肺衰竭,嚴重者甚至喪命,因此肺動脈栓塞被稱為「沉默殺手」。
新竹1名大學女畢業生,疑因找工作壓力大,加上長期熬夜看手機,某天早上突然單側耳朵聽不到、耳鳴、耳悶伴隨暈眩,就診後發現是「耳中風」。在做了耳內注射類固醇及口服類固醇治療後,轉介到胸腔暨重症科,安排高壓氧治療,經8次治療,目前狀況改善且重拾聽力。
「栓來速取,即時通,全台一起救中風!」為響應世界中風日,台灣腦中風病友協會與台灣腦中風學會今(12)日於新北市新莊體育園區林蔭大道舉辦「2025世界中風日園遊會」,號召全民提升中風防治意識。衛福部長石崇良與健保署署長陳亮妤均親臨現場,呼籲民眾掌握中風治療黃金時間,把握「快快快」3原則:快認識症狀、快撥打119、快送醫院,讓更多生命得以挽回。
台灣資深演員顏正國,因罹患肺腺癌末期,不敵病魔已於7日醫院離世。除了《好小子》系列,其實近年來有不少新生代影迷、粉絲都是透過電影《角頭》系列認識顏正國,遺憾的是在系列作品中,包含顏正國在內,已有4名大咖男星相繼離開人世。
人工智慧正悄悄改變醫療的核心現場。從診間到病房,從急診到加護病房,醫師與護理師每天面對的資訊量龐大,傳統方式往往需要耗費大量人力與時間。而在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一個超過50人的專業AI團隊正試圖改寫這一切。他們結合數十位資訊工程師與臨床醫師,將人工智慧導入真實醫療場景,讓診斷更快、更準,照護更智慧。
俗話說「不怕衰老,就怕衰老遇中風」。確實,中風造成身體機癱瘓,生活品質,以及對家人的拖累都是很沉重的負擔。然而中風又相當的常見,據統計,平均有四分之一的老人一生中會經歷中風,而且近一半的患者會遇到難以恢復的後遺症,使得人們特別渴望中風的有效治療。現在,幹細胞療法傳來了最新的好消息,可能在未來幾年可以走向臨床。
心血管疾病位居我國10大死因第2名,動脈粥狀硬化是造成心肌梗塞、腦中風等血管疾病主因。醫師指出,動脈硬化與高膽固醇息息相關,高達8成膽固醇為人體自行製造,因此除了調整飲食,呼籲高風險族群更應積極治療,透過適當藥物、針劑治療,降低膽固醇,有效控制血脂。
監察院長陳菊因病請假迄今已近半年,目前已轉入自費國際病房並進行密集復健中,外界先前曾質疑,她在請假期間仍有領薪水。對此,監察院今(10)日回應,陳菊請假迄今,每月36萬的薪資均自願放棄支領,月初即繳入國庫。
藝群醫學美容集團董事長王正坤醫師受邀愛盲協會舉辦專題講座,以「Top 20種醫學美容治療項目與如何預防醫美副作用」為題,分享全球醫學美容最新趨勢,更提醒大眾在追求美麗的同時,更要注重安全。
美女律師李怡貞日前在社群透露,周末回娘家時爸爸突然全身盜汗、喘不過氣,便緊急送醫急救,血氧濃度一度降到剩70幾,所幸第一天住院已恢復穩定狀況,並轉入加護病房繼續治療。而李怡貞昨(18)晚再更新近況,才得知爸爸的心臟、肺、腎都有問題,更臨時做了心導管手術檢查詳細情況。
提到中風,許多人熟悉的就是腦中風,以及近日藝人秦楊右眼突失明的眼中風,除了這些地方,身體還有多處器官也會有中風危機。劉博仁指出,耳朵、腎臟、甚至腸子都會中風,也都和不健康的血管有關,日常就該做好保養,別等到器官缺血才驚覺。
彰化縣員林市藍偉洲努力找回父親所懷念的美味而經營鴨肉飯店,他生意越來越好,陸續開了分店,但身材卻「走鐘」,體重曾高達90公斤,近來身體亮紅燈,他因想陪伴家人久一點,而參加醫院開設的減重班,經建立正確飲食觀念、改變進食順序,1個月減掉10公斤。
有「火雲邪神」之稱的台灣撞球名將張榮麟,前往雅加達參加印尼男子10號球公開賽,昨(14日)因心肌梗塞猝逝,享年40歲,令外界錯愕。醫師表示,心肌梗塞發生前大多有前兆,包括出現胸悶、胸口有拳頭般大的瞬間痛感,以及呼吸困難、冒冷汗、嘔吐、暈眩等,此時要停止所有活動,盡快就醫。
「鑽石歌王」林沖本月7日離世,享耆壽92歲,近年健康狀況亮起紅燈,飽受多種慢性病纏身,一度還因為開刀,體重狂掉12公斤,甚至因為身材太瘦了,還相當擔心打針會戳到骨頭。
深禾醫公司(7681)將於7月2日登錄創櫃板。
櫃買中心創櫃板再添生力軍,深禾醫(7681)將於7月2日登錄創櫃板。深禾醫致力於打造全球預防「腦心血管神經病變」之行動風險檢測平台,提供民眾預防疾病風險之解決方案。該公司專利為台灣大學技術移轉,且已自行開發12項行動AI醫療器材,協助全民兼顧智慧家庭與戶外活動,讓身心健康活力成為可能。
37歲的朱先生被家屬發現從樓梯跌下,送醫後發現病人出現眼歪嘴斜及左側肢體無力症狀,經電腦斷層檢查,診斷為急性右側中大腦動脈栓塞。患者經緊急接受靜脈注射血栓溶解劑,並進行「腦中風經動脈取栓手術」清除血栓後,皆復原良好,已能恢復正常生活。
名醫林芳郁罹患失智症震驚各界,也讓失智症議題再度成為關注焦點。醫師劉博仁指出,失智症就是一種症狀,而非單一病因,有些是可以延緩、甚至部分逆轉的,曾有一位生活自律的退休女教師,確診輕度認知功能障礙,但在調整飲食、補充營養素、做好睡眠與壓力管理、每天學習新東西後半年,幾乎判若兩人,聊天也不會再卡住,證明「認知退化不代表無藥可救」。
台灣每年有數萬人罹「腦中風」甚至喪命,中醫師指出,中風並非「突如其來」,常是慢性病控制不佳、不良生活型態累積所致,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心臟病4類患者為高危險群,平時應積極治療、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或透過服用中藥,達到中風預防及恢復效果。
賴清德總統15日上午前往高雄鳳山運動園區體育館,出席台灣基督長老教會160年感恩禮拜,活動結束後他迅速閃離,對於後續在高雄的私人行程不公開,外傳賴清德前往高醫探視監察院長陳菊,高醫則未正面回應,僅表示,陳菊目前狀況穩定、持續復健治療中,總統探視部分仍在查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