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行人死傷的搜尋結果,共72筆
駕駛不停讓行人交通事故頻傳,台中市行人死傷人數居高惹議,偏鄉民眾更嘆行人過馬路沒車願讓,對「停讓文化」很無感。市府交通局為提升職業駕駛及民眾行車安全意識,將交通安全宣導「停讓文化」延伸至偏鄉的小黃公車及幸福巴士路線,藉由駕駛人路口慢看停、行人走斑馬線等行為示範,強化民眾交通安全意識。
為洗刷「行人地獄」惡名,各縣市近年設置保護行人的「行人庇護島」,卻頻頻成為車輛自撞的高風險點,安全性引發質疑,甚至被酸「三寶篩檢站、三寶探測器」。不少長者也坦言:「島上太窄,車子又衝過來,不敢走。」
台中市交通狀況長期成為議會質詢焦點,綠營多位議員1日將炮火再次對準該議題,直指交通事故死傷人數冠全國,藍白議員則抨擊中央統計數據不一,對地方不公。市長盧秀燕嚴正指出,部分城市漏報、少報、延報或不報,台中如實呈報,政府一定要公平、公開,某些城市若有特權致數字失真,「把台中市唱衰,故意評價很差,對城市有何好?」
台中市議會1日進行專案報告,民進黨議員陳俞融炮口對準台中交通,痛斥死傷人數冠全國,交通局治理無力。國民黨議員劉士州抨擊中央審計部及交通部數據不一,要相信誰?市長盧秀燕嚴正指出,有些城市漏報、少報、嚴報或不報,台中卻是實報,政府執政一定要公平公開,某些城市若有特權致數字失真,唱衰台中,對城市有何好處?
桃園市政府警察局交通警察大隊響應交通部推動的「9月份交通安全月」,自9月1日至30日協同各分局積極辦理系列交通安全宣導活動,針對機車族、高齡者及學生等不同族群,推廣「車輛慢看停、行人安全行」的防禦觀念,並透過專題演講、社區活動結合、案例影片及互動問答等方式,加深市民對交通安全的認知與重視。
嘉義市政府近年來為營造友善行人環境,採取科技執法、改善交通號誌、道路設計等多元措施,但嘉義市審計室2日指出,2024年交通事故30日內死亡人數不減反增,與全國同期減幅反差大,且近3年高齡者交通事故逐年攀升。
政府多管齊下改善道安,行人死傷交通事故仍接連發生,牽動法規檢討。審計部檢視去年道安改善成效發現,成果與目標有落差,8縣市交通死傷情況仍嚴峻,兒童傷亡也居高不下,且多呈逐年上升趨勢,去年更增至1.2萬人,交通部應與地方政府研議對策。交通部表示,將協助落後縣市,以跨部會與地方力量提升成效。
政府多管齊下大力改善道安,仍接連發生多起行人死傷交通事故,牽動交通部滾動檢討相關法規。審計部分析去年度成效後直指,行人交通安全提升措施執行成效與目標有落差,且有8縣市交通事故死傷狀況仍嚴峻,兒童死傷數也居高不下,交通部應偕同地方政府研謀有效對策,維護人民通行權益與安全。
交通部全國交通事故數據今年1至3月每10萬人死傷人數排名,基隆市在全國排名第2低,但每10萬人行人死傷人數卻是全國第2高,不過,統計至4月後進步至全國第6高。基隆市警察局指出,基隆推動行人友善、行人有序及路暢專案,今年1月至7月24日行人事故較去年同期減少80件,降幅高達36%,此外,經市府盤點將增設139處行穿線,提供行人更多保障,預計今年排名將再進步。
交通部全國交通事故數據今年1至3月每10萬人(不分類型)死傷人數排名,基隆市在全國排名第2低,但每10萬人「行人」死傷人數卻是全國第2高。不過,統計至4月後進步至全國第6高。基隆市警察局指出,基隆推動行人友善、行人有序及路暢專案,今年1月至7月24日行人事故較去年同期減少80件,降幅高達36%,市府也已盤點增設139處行穿線,提供行人更多保障,預計今年排名將再進步。
衛福部桃園醫院外科主任周佳正走在斑馬線上遭公車撞死,台北市長蔣萬安昨日表示,他感到沉痛,並要求北市交通局對行穿線退縮做整體評估、調整,今天下午交通局與警方將到現場會勘;交通局交工處指出,經檢視事發地肇因,若為普遍性問題,就會擴大至全市全面檢討、改善。
名醫周佳正19日過行穿線時,遭未停等禮讓行人公車撞上身亡,行人地獄未解,再次點燃民眾怒火,痛批要毀掉多少家庭。觀察近6年全台大型車左右轉行人事故,每年平均造成8死108傷。專家建議從交通號誌、工程及駕駛教育訓練等面向改善。
桃園區中正路與北新街路口有1名阿伯走在人行穿越道上要過馬路,卻險遭右轉白色汽車撞飛,所幸阿伯身手矯健「跑酷」倖免於難,桃警獲悉以車追人,依職權開出6000元的「車不停讓行人」,呼籲駕駛行經路口要停讓行人。
駕駛們注意了!交通部修正「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統一裁罰基準及處理細則」,新規定今天(30日)上路,駕駛未停讓行人導致重傷或死亡,罰款提高至3萬6000元;未停讓行人造成輕傷者,罰款調高至1萬8000元~3萬元。
桃園市警察局交通警察大隊統計,今年1到5月桃園發生705件行人死傷事故,較去年同期減少181件、20.4%,顯見強化執法、交通宣導有效降低事故。警方也提醒,6月30日起未停讓行人導致受傷罰鍰加重,請民眾注意。
桃園市警察局交通警察大隊統計,今年1到5月桃園發生705件行人死傷事故,較去年同期少了181件,減少20.4%;同一時期取締未禮讓行人案件達7964件,較去年同期增加89件,增幅1.13%。顯示桃警持續強化執法作為與交通宣導已有效減少行人交通事故發生,展現桃園市警局積極守護行人安全的決心與成果。
交通部力甩行人地獄陰霾,19日公告調高汽車駕駛未停讓行人導致行人死傷裁罰金額,致人輕傷最低罰鍰自7200元提高至1.8萬元,重傷或死亡一律以最高3.6萬元處罰,新制6月30日上路,盼促使駕駛遵守規定,減少行人事故。民團喊話,交通改善工程也應盡速跟上。
交通部力甩行人地獄陰霾,今公告修正「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統一裁罰基準及處理細則」,調高駕駛未停讓行人導致行人死傷裁罰金額,未停讓行人而肇事罰款,輕傷自7200元提高至1.8萬元,重傷或死亡一率以最高3.6萬元處罰,新制6月30日上路。
台北市政府28日舉辦道安會報,根據統計,台北市1至4月交通事故死傷人數均較近3年下降,僅大同區死傷人數較同期增加。對於交安成效,市長蔣萬安表示要繼續精進,因為「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此外,針對高齡駕駛肇事問題,北市交通局將研擬促進駕照繳回措施,並與民間合作增設汽車高齡安全駕駛駕訓班。
我國去年有366名行人因交通事故死亡,等於每天就有1人喪命,交通部長陳世凱日前表示,行人在斑馬線上被撞傷、撞死是「國恥」。交通部5日預告修正「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統一裁罰基準及處理細則」,未禮讓行人而肇事的罰款,輕傷由7200元提高到1萬8000元,重傷或死亡一率以最高3萬6000元處罰,新規預計6月底前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