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評等展望的搜尋結果,共138筆
國巨*(2327)完成對芝浦電子的公開收購後,雙方舉行聯合記者會,市場關注國巨是否能夠交付與收購價格相稱的收益,但美系外資點出三點,包括雙方對銷售協同效應抱有強烈期待;兩家公司互相理解已加深,無重大併購後的整合風險;以及AI以及新領域的技術和產品開發將會迅速,整體而言對國巨後續營運成長策略有信心,外資也維持對國巨的買進投資評等。
中華信評發布國泰、凱基兩家金控最新評等報告,評等展望皆維持「穩定」。國泰金子公司國泰人壽可望透過資產負債管理、減緩資本消耗與穩健投資步調維持資本水準,但仍須留意市場波動、業務過度擴張等風險。至於凱基金旗下凱基人壽,雖信用結構與資本表現穩定,但因外匯與投資集中風險較高,且集團資本強度易受外部變數與政策影響,未來仍需審慎觀察資本與子公司表現,以維持整體信用結構穩健。
王道銀行(2897)獲得國際信評機構惠譽(Fitch Ratings)授予國際長期信用評等「BBB」、國內長期信用評等「A+(twn)」與評等展望「穩定」,為投資等級信用評等表現,顯現王道銀行自轉型商銀以來,在業務發展、資產品質、獲利能力、風險控管及資金流動性等多方面的耕耘與穩健表現。
標普全球評級評估,台灣壽險業整體產業風險高於亞洲市場同業,雖然資產與負債到期時間不相稱的結構性弱點已逐漸改善,卻仍面臨資產負債表的波動風險。
全球金融市場波動與氣候風險加劇下,保險業資本適足與信用狀況備受關注。根據中華信用評等、標準普爾(SP)、AM Best 等國內外機構最新發布,台灣主要產險公司普遍維持穩健評等,展望大多以「穩定」為主,顯示整體產險業信用體質良好。
115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的籌編,行政院規劃共需舉債約近3千億元,加上特別預算將近4千億元,且歲出入差短恐出現近十年來新高。基於國家赤字、政府債務,是全球三大信評機構對於個別經濟體之主權評等的關鍵因素,惠譽信評亞太區主權評等分析部門主管Sagarika Chandra26日在本報專訪中表示,「相信」台灣官方會繼續保持謹慎,政府擴大舉債會用累積的財政儲備,為額外的支出需求提供部分資金,並謹慎限制債務增加。
中華信評近期更新對國內主要銀行及金控的信用評等結果,反映各金融機構在資本水準、業務策略與風險控管方面的最新發展,其中,凱基銀行與其母公司凱基金控的信用評等獲得確認,評等展望皆為「穩定」,顯示其在集團支持、資本管理與流動性結構方面具備一定優勢;元大銀行亦因穩健的資本管理,維持「穩定」的評等展望。
保誠人壽近年成長迅速,根據壽險公會的統計數字,截至2025年3月,若以年化繳費率計算(APE)計算,保誠人壽在台灣的壽險中排名第三,並為外商壽險公司中排名第一。保誠集團執行總裁華康堯第三度到訪台灣,在出席台灣員工大會時,對此予以高度肯定,並表示保誠集團會持續深耕台灣,支持台灣保誠人壽的成長策略。
保誠人壽近年成長迅速,不論在產品設計、服務及品牌認同度皆深受巿場及消費者肯定,根據壽險公會的統計數字,截至2025年3月,若以年化繳費率(APE)計算,保誠人壽在台灣的壽險中排名第三,並為外商壽險公司中排名第一。早前保誠集團執行總裁華康堯第三度到訪台灣,他在出席台灣員工大會時,對此予以高度肯定,並表示保誠集團會持續深耕台灣,支持台灣保誠人壽的成長策略。
泛官股售電公司台智電,繼4月份拿到標準普爾(S&P)的「A-」信評後,今(5)再取得惠譽「AA+」國內長期評等,目前都為投資級別信評,評等展望均為穩定。惠譽理由為台智電背後有政府股權,必要時可提供支援。但在攸關長期風險的「獨立信用評等」,卻只有「bbb」的中位水準,代表只要政府支援減弱,可能有風險。
中華信評分別對台新銀行、玉山銀行、合作金庫銀行等三家銀行發布評等報告,其中,玉山銀、合庫銀評等展望皆為「穩定」,台新銀為「發展中」,與新光銀合併後的事業體規模、信用結構,及市占率將是調整未來可能調整評等的主因,但仍看好未來兩年持續維持強健的資本水準。
中華信評及惠譽分別針對兩大外銀的滙豐(台灣)銀行及星展(台灣)銀行發布評等報告,其中滙豐銀過去三年逾期放款比低於國內銀行業平均,截至去年底覆蓋率更高達驚人的2,899%;星展銀併購花旗消金業務後,業務強勁推升放款成長,預期獲利能力今年可提升。
中華信評7日發布「2025年台灣年中信用展望」。報告指出,持續升溫的貿易緊張局勢與疲弱的中國大陸市場需求,將使企業評等展望面臨壓力,預估未來幾季的經濟成長將放緩,新台幣長期看升,企業恐面臨全球貿易、融資、地緣政治、大陸經濟、氣候變遷,以及科技等六大風險。
國際信用評等機構惠譽信評26日宣布,將京城銀(2809)的國內長期評等自A+(twn)調升至AA-(twn),國際長期評等自BBB調升至BBB+、個別實力評等維持bbb,評等展望「穩定」,並確認國際短期評等自F3調升至F2。
金管會核准京城銀與永豐金合併後,惠譽信評已解除京城銀發行人違約評等及國內評等的正向評等觀察狀態,同時將京城銀的長期發行人違約評等自「BBB」調升至「BBB+」,以及將其國內長期評等由「A+(twn)」上調至「AA-(twn)」,評等展望為穩定。另外,惠譽授予京城銀「bbb+」的股東支援評等,預期永豐金在必要時提供非常態性支援的可能性為高。
中華信評針對富邦與明台等二家產險業者發出評等報告,雙雙維持原有信用評等與穩定展望,除資本水準仍然穩健外,也反映金融市場雖波動劇烈,但產險公司曝險有限故仍可承受並吸收。
中華信評在最新報告中,維持對華南銀行與土地銀行的評級水準,顯示二家公股銀行在資本結構、資金調度與市場地位上具備良好表現。雖然獲利能力與營收結構上仍面挑戰,但考量其在台灣金融體系中的系統重要性,評等展望仍維持「穩定」。這次評等也同時反映母公司華南金控對旗下主要子公司華南銀的高度依賴,未來表現仍需觀察營收多元化與競爭力提升的進展。
永豐金控29日舉行股東常會,永豐金董事長陳思寬於會中表示,全球景氣及地緣政治勢將帶來諸多不確定性,經濟與市場表現將較2024年更加充滿挑戰,總經理朱士廷也提到,全球貿易緊張,對部分產業造成壓力,永豐將以提出新一輪策略,聚焦效率、科技、整合、跨境及永續,以應付詭譎多變的經濟情勢。
台新金控與新光金控將於7月24日正式合併,新光金隨後將下市,且金控旗下各個營運事業單位將併入「台新新光金控集團」,對此,中華信評22日調升新光金、新光人壽、新光銀行與元富證券的評等,與台新金持平。
保誠人壽宣布,董事會日前已核准2025年分紅保單的紅利宣告。股票投資部分,雖然經歷2024年全球經濟成長動能趨緩、地緣政治與主要國家大選等不利因素與不確定性,但受益於貨幣政策轉趨寬鬆、AI等科技創新需求、強健的企業資產負債表等利多題材,全球股市普遍上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