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護理師離職的搜尋結果,共63筆
台北市已於2022年進入超高齡社會,根據台北市政府主計處7月《台北市高齡家庭醫療支出趨勢分析》統計,2023年台北市高齡家庭(戶內人口年齡大於等於65歲)總戶數為18萬2752戶,占台北市17.24%,老人孤獨死比例逐漸增多。對此,北市聯醫醫師姜冠宇分析,問題核心在於「高齡者不願意入住養老機構,偏好在家養老」,點名日本老人宅的永續機制值得台灣學習,同時也呼籲民眾投保自費醫療、高齡服務,或是至少準備一定儲蓄。
台灣醫護人力長期不足,近年更掀起離職潮,1至5月全台有877位護理師離職,預估全年會有近200名急診醫師出走,但在這種高壓環境下,近日一名網友爆料嘉義某醫院急診室的員工津貼只有2000元,是該醫院津貼最低的單位,讓醫界全都傻眼。
醫護人員被高壓環境壓垮掀起離職潮,台灣護師醫療產業工會統計今年前5個月已有877位護理師離職,且全年光急診醫師預估就會有近200名出走,讓留下來苦撐的醫護人員工作更為艱辛。一名急診醫師就感嘆,臉書回顧4年前疫情危急時刻,藝人賈永婕募款送來珍貴醫療設備,振奮人心,但當時的同仁如今已有超過10人離職,「疫情打不倒的士氣,很輕易的就被政府的漠視和擁塞的急診給打垮」。
衛生福利部台中醫院24日舉行國際研討會,針對政府面臨高齡化與少子化的挑戰,衛福部政務次長林靜儀提出透過慢性病888計畫與癌症篩檢與治療,以及幼兒專責制度的建立兩大利器,希望讓台灣醫療更具韌性。
台東醫護人力長期不足,受全台護理師離職潮影響,身為地區醫院的東基困境加劇,今年已連續4個月都有護理師離職,即使如此仍有許多護理人員依然堅守第一線,東基護理師日前透過影片分享「手術室工作非常辛苦,但看到病人平安康復就是最大的動力」,感動在場護理人員。
台灣爆護理師離職潮,值5月12日國際護師節到來,衛生福利部台中醫院8日舉辦慶祝活動,台中醫院黃元德宣布加薪3%;該院護理師許芷寧日前獲台中護理師公會徵文冠軍,上台分享在急診拚命救人、起死回生的故事,也感性承諾:持續燃燒熱情「願用餘生繼續為這份專業努力!」
近日有醫師向國際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投書,稱台灣健保體系瀕臨全面崩潰,但部分數據引用錯誤,衛福部預計向期刊提出正式回應和澄清。衛福部長邱泰源今天表示,最快今天、最晚明天就會將信件寄出,希望把台灣正確的訊息傳達給世界。
近日一篇知名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文章,作者李景行(Jing-Xing Li)、許漱白(Shu-Bai Hsu)以「台灣健保瀕臨全面崩潰」為題,揭露台灣急診壅塞,遭官員譏諷「小腦袋」事件,且護理師離職嚴重內容,引發醫界熱議。醫界直言,文章錯誤確實需更正,但台灣疫後急診壅塞、護理人力流失,仍是健保資源失衡,恐導致醫院中急重難科別、小兒科恐怕持續消失的警訊。
一篇刊登在知名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的文章,26日引起醫界熱議。作者李景行(Jing-Xing Li)、許漱白(Shu-Bai Hsu)以「台灣健保瀕臨全面崩潰」為題,揭露台灣急診壅塞,遭官員譏諷「小腦袋」事件,且護理師離職嚴重,並指台灣新冠死亡率高於日本,未從疫情中汲取教訓。
一篇刊登在《刺胳針》(The Lancet)的投書,今引起醫界熱議。李景行(Jing-Xing Li)、許漱白(Shu-Bai Hsu)以「台灣健保瀕臨全面崩潰」為題,揭露出急診壅塞、護理師離職引起的問題,並提及台灣COVID-19死亡率高於日本,未能從疫情中汲取教訓。疾管署回應,Omicron時期,台灣致死率為0.16%,日本為0.2%,並未高於日本。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也表示,健保制度是有一些問題,但沒有那麼不堪,這篇文章錯誤百出,不是論文,不是那麼有科學性。
台灣近年面臨護理師離職與人力荒,慈濟大學大學部護理學系暨學士後護理學系79位學生,即將進入臨床實習,在校方舉辦加冠典禮中,師長為學生戴上護士帽,加冠代表智慧與專業的傳承,受冠生一起舉起右手宣誓,展現對投入護理志業的信念及熱情,令人動容。
許多上班族在面對職場困境時,腦海中都會出現「離職」這個選項,然而影響1個人離職的因素很多,包括薪資待遇、工作環境和人際關係等,很多情況都可能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有聲量平台針對網友意見進行統計,發現一般人離職有6大可能原因。
各大醫院護理人力荒,為搶先網羅護理新血,今天有55家醫院走進中華醫事科大學,提供千餘個護理師職缺向應屆畢業生招手,各醫院紛紛秀出各項福利、薪資待遇,不乏年薪上看8、90萬元,多家醫院也當場辦理筆試、面試,期能早一步延攬畢業生無縫接軌就業。
瞄準AI照護型機器人數千億美元商機,長佳智能與群聯電子27日宣布合資成立「長聯科技」進軍布局,長佳與關聯企業合計持股約6成,預計首款機器人最快明年就能上市。
青年節將至,桃園市政府24日和救國團一起舉辦青年座談,與會青年針對青年就業、醫護人力及公共建設等議題提問,針對護理師離職潮,桃園除透過社宅優先入住留人,市長張善政也呼籲行政院開放外籍勞工協助醫院非專業護理工作,降低護理人員負擔。
近日許多醫院負荷加重,讓許多護理師萌生離職之意,但卻傳出有醫院頻頻要求護理師應留任直到新護理師到任後始得離職,勞動部官員表示,勞工終止勞動契約終止權為「形成權」,意謂提出後不待事業單位同意即可離職,但提醒勞工若未依勞基法所訂期限預告離職,則屬違約行為,雇主可請求損害賠償。
全台醫院近期急診人滿為患,傳出護理人員離職潮,不過台中市山、海線地區多家私人醫院,今年紛紛祭出績效獎金或津貼留下護理人才,更有醫院新進人員高於離職人員3.5倍,護理人員不減反增,成功克服這波離職潮。
衛福部日前公布護理師平均薪資,聲稱年資不到一年的護理師可領超過6萬元,引發基層護理師強烈不滿。國民黨立院黨團今天(6日)召開記者會批衛福部數據嚴重美化,民進黨政府用統計數字欺負護理師,掩蓋血汗環境,甚至有護理師因過勞在值班時大出血,差點連命都沒了。衛福部若真相信年資不到一年的護理師能領6萬元,「應該把所有薪資未達6萬者補齊」,而不是拿造假的平均數欺騙社會。
醫院急診壅塞未解,護理師出走,工會直言不是缺錢那麼簡單,健保總額之下,如全力開放病床、收治大量病人,單位給付額會被稀釋,關床反而更賺,喊「沒錢」是醫院資方最常見的話術,應讓健保給付加入醫療品質、病人滿意度指標;對於健保宣布每年加碼30億救急診,有醫師稱是「挖東牆補西牆」,健保署則回應下周討論。
急診醫學會2月22日罕見發文求救,表示急診壅塞「已達前所未有嚴重」,震撼社會,衛福部25日緊急開會,提出要求醫院增加病床解方,遭批「畫錯重點」,多位專家指出,急診爆滿不是病床不足,而是護理師人力荒,2023年疫後爆護理師離職潮,離職率12.61%、空缺率9.05%,創近10年新高,「沒人力只能關病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