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財政大臣的搜尋結果,共105筆
周三歐洲股市盤初小跌,最新發布的企業財報意外疲弱,以及美國與其他國家計劃中的談判仍存在不確定性。
美國財長貝森特15日表示,如果日本央行(日銀)採取「適當的貨幣政策」,日圓匯率將找到適合的水位。外界解讀這位美國官員言下之意在呼籲日銀應採緊縮貨幣政策,俾以支撐日圓匯率。此外,日銀鷹派決策委員田村直樹(Naoki Tamura)也稱,該央行須開始考慮恢復升息,以免物價失控。
自民黨上周末的總裁選舉由支持寬鬆立場的高市早苗勝出,市場預料她擔任首相後將延續「安倍經濟學」,重啟大規模財政刺激與超寬鬆貨幣政策,受此影響,日本股匯市啟動「高市交易」(Takaichi trade),日經指數狂漲逾2,000點,一度衝破48,000點大關,日圓兌美元更是貶破150。
谷歌在美國總統川普赴英國進行國是訪問前宣布,未來2年將在英國投資50億英鎊(約68億美元),並設立新資料中心,此為美國企業在歐洲拓展人工智慧(AI)基建和其他服務的最新案例。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表示,美國和中國即將就短影片應用程式TikTok(抖音國際版)達成協議。隨著在馬德里舉行的會談進入第二天,華府與北京仍試圖化解兩國之間的貿易緊張局勢。
據觀察者網引述英國《衛報》9月7日報導,作為英國首相施凱爾繼續努力振興英中貿易關係、尋找經濟增長新動力努力的一部分,該國新任商業和貿易大臣彼得·凱爾本週將啓程前往北京,時隔七年再次與中國舉行經貿會談。
兩名資深工黨議員近日向英國《天空新聞》(Sky News)透露,若政府持續表現不佳,英國首相施凱爾(Sir Keir Starmer)恐怕在數月內就會被迫下台。他們警告,工黨明年5月於威爾斯、蘇格蘭與倫敦舉行的地方選舉結果是關鍵。
「川習」通話後促成的美中新一輪經貿磋商,於英國時間9日近午(台灣時間9日晚上)在倫敦登場。美國《華爾街日報》指出,此次會談旨在修補美中之間日益脆弱的貿易「休戰」狀態,而出口管制將是首要談判議題,包括中方對關鍵稀土礦產出口的限制,以及美方對出售高科技產品的限制。
在關稅戰火持續升溫之際,法人表示,美國可能透過「隱性貶值」策略削弱美元匯率,以緩解對外貿易壓力。與此同時,英鎊因連續簽署貿易協議強勢上漲,日圓則受惠避險需求回溫溫和反彈,全球主要貨幣走勢正受地緣政治與談判進展牽引。
英國目前正尋求改善與中國的商業關係,同時防範潛在的安全威脅。2位知情人士告訴《路透》,英國期待已久的對中關係審計報告,預計將在6月初公布。
據觀察者網報導,美英進行貿易談判之際,美國總統川普的貿易和製造業高級顧問、被美媒視為「極端反華」人物的納瓦羅3日接受英國《每日電訊報》採訪,指責英國政府對中國過於「順從」,甚至稱英國面臨被中國出口商品「吸血」的風險。
英國財政大臣里夫斯稱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與中國經濟脫鉤「愚蠢至極」,輝達總裁黃仁勳會見大陸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稱看好中國經濟前景,不會放棄中國市場。美國要求盟國和中國經濟脫鉤之際,兩人不約而同展現對中國市場重視,及中國經濟前景的信心。
英國財政大臣里夫斯稱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與中國經濟脫鉤「愚蠢至極」,輝達總裁黃仁勳會見大陸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稱看好中國經濟前景,不會放棄中國市場。美國要求盟國和中國經濟脫鉤之際,兩人不約而同展現對中國市場重視,及中國經濟前景的信心。
隨著美日初步關稅談判內容曝光,市場焦點已轉向即將在24日登場的美日財長會談。尤其在美國財長貝森特公開表態,強調希望將匯率議題納入貿易談判後,華爾街已開始押注日圓即將迎來一波強勢反彈。然而,花旗卻潑下冷水,認為雙方難以達成所謂的「廣場協議2.0」,並預估日圓兌美元的合理匯率區間,可能最終落在120兌1美元左右。
《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人士報導,根據川普政府的一份草案文件,美國將要求英國把汽車關稅稅率從10%調降至2.5%。
全球貿易恐受到美國關稅衝擊造成成本提升,效率減緩,資金轉向穩定標的,目前看來黃金成為現階段資金移轉的主要標的:投資人將資金移往穩定的標的,黃金價格攀上3,059.30美元的歷史新高,高盛也將年底金價預測上調至每盎司3,300美元。
因應4月2日即將上路的對等關稅威脅,各國想方設法安撫「關稅人」川普,盼能免於被課徵更高關稅。包括英國考慮調降對美科技巨擘徵收的數位服務稅,印度打算降低價值逾230億美元美國貨關稅稅率。越南除調降美國多項產品關稅外,更允許川普親信馬斯克旗下的衛星網路服務星鏈(Starlink)在當地試營運。
因應4月2日即將上路的對等關稅威脅,各國想方設法安撫「關稅人」川普,盼能免於被課徵更高關稅。這包括:英國考慮調降對美科技巨擘徵收的數位服務稅,印度打算降低價值逾230億美元美國貨的關稅稅率。越南除了調降美國多項產品關稅外,更允許川普親信馬斯克旗下的衛星網路服務星鏈(Starlink)在當地試營運。
英國通貨膨脹26日出乎意外地下降,外界認為,英國央行五月再次降息的話,應該已有足夠的理由。根據英國官方統計,二月CPI(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2.8%,低於一月以及外界預估的3%,與英國央行上個月預測的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