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貨櫃輪的搜尋結果,共242筆
陽明海運高達逾210億元造船合約正式簽定,陽明海運董事長蔡豐明與日本造船董事代表檜垣幸人,28日在日本共同簽署購入三艘建造中新船與三艘新船建造合約,預計2028年起陸續交付,有助陽明船隊汰舊換新,確保中長期運力穩健供給與強化核心航線營運。
陽明海運(2609)砸逾210億元,新造首批8,000TEU級甲醇雙燃料預置全貨櫃輪敲定,在28日跟日本造船廠簽署購入3艘建造中新船、3艘新船建造合約,預計自2028年起陸續交付,有助陽明營運船隊汰舊換新,確保中長期運力穩健供給與強化核心航線營運。
陽明(2609)與日本造船株式會社、今治造船株式會社及正榮汽船株式會社完成8,000 TEU級甲醇雙燃料預置全貨櫃輪簽約,由陽明董事長蔡豐明及日本造船檜桓幸人董事代表簽署購入3艘建造中新船與3艘新船建造合約;系列新船預計自2028年起陸續交付,將有助陽明營運船隊汰舊換新,確保中長期運力穩健供給與強化核心航線營運。
美國與越、泰、馬、柬四國在吉隆坡達成貿易與關鍵礦產共識,航運業正面看待,認為關稅底定加上減免部分產品關稅,預估東南亞至美國海運雙向貨量可能明顯提升,有機會推動從東南亞出發的航線運價上行。
大陸觀察者網22日報導,中國大陸交通運輸部14日印發《對美船舶收取船舶特別港務費實施辦法》,回應美國貿易代表署更早對中國海事、物流及造船業301調查措施,自14日起對中國公司擁有或營運船舶、中國造船舶、中國籍船舶加收港口服務費。中方選擇14日公布生效,時間完全「對等」回應。具體條款也基本一一對應。關鍵在於,中方反制,不僅打破美方削弱中國航運業和造船業迷思,還迫使全球航運公司重新審視整件事情來龍去脈,進而在確定未來戰略時,要掂量掂量自己站位。
受到航商持續減班,加上川習會可望10月底在韓國登場,看好中美貿易談判結果,最新公布的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SCFI)連續第二周反彈,反彈幅度進一步擴大,來到1310.32點,上漲149.9點,漲幅12.92%。四大遠洋航線齊漲,美西、美東線漲幅分別達31.88%及16.35%。
貨櫃航商為挽救超跌的歐美線運價,擴大空白航班減少運力供給挺價奏效,上海航交所運價指數SCFI在17日上漲12.91%至1,310.32點、連二漲,美西線、美東線每40呎櫃運價分別周漲31.88%、16.35%,主要受惠空班率拉高到25%,帶動運價回升。反觀歐洲線、地中海線漲幅較小,分別周漲7.21%、3.53%。貨代業者透露,由於海洋網聯船務(ONE)、韓新遠洋(HMM)等船公司相繼新增大型貨櫃輪投入增加運力,有貨量的客戶可談運價,市場信心稍嫌不足。
貨櫃航商為挽救超跌的歐美線運價,擴大空白航班減少運力供給挺價奏效,上海航交所運價指數SCFI今(17)日上漲12.91%至1,310.32點、連二漲,美西線、美東線每40呎櫃運價分別周漲31.88%、16.35%,主要受惠空班率拉高到25%,三大聯盟齊心控艙,帶動運價回升。
中國商船首次成功利用「北方海路」(Northern Sea Route)經由俄羅斯北極地區,完成前往歐洲的集裝箱運輸。這條北極航道在俄羅斯核動力破冰船隊協助下,相較於傳統經由麻六甲海峽與蘇伊士運河的航線的40天,航程時間幾乎減半,大幅縮短運輸時間,而真正的戰略意義在於,中國更夠加徹底擺脫西方海權封鎖。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14日會見冰島總統湯瑪斯杜提爾(Halla Tomasdottir)時提出中冰雙方要深化經貿、地熱、醫療健康等領域務實合作,共同推進綠色轉型、應對氣候變化。雙方並發表聯合聲明;此外,9月23日自寧波舟山港啟航,航行北極航道的伊斯坦堡橋號貨櫃輪,當地時間13日晚間抵達英國費利克斯托港,航期20天,陸媒稱,象徵「中歐北極快航航線」啟航,體現「冰上絲綢之路」。
陽明海運25日法說會強調,關稅、地緣政治兩大變數,影響全球海運市場走向。因為關稅戰,客戶提早拉貨,今年淡季提早,上海貨櫃運價指數SCFI 19日已跌至今年最低點,展望第四季壓力大、不樂觀,歐美主要航線進入傳統淡季,加上美中關稅協議遲未定案,市場觀望情緒濃厚,預期出貨動能偏弱。
台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18日開展,市場聚焦無人載具武器商機,台船大舉跨足無人船艇領域,打造專屬產線,號稱每7~10天就能誕生一艘無人船,瞄準國內外國防訂單;漢翔、雷虎17日宣布結盟,共同發展中大型無人直升機;中科院結合新樂飛公司,開發快速組裝的「無人掃雷系統」。
台船(2208)新任董事長陳政宏今(17)日主持首場媒體座談會,陳政宏強調,這一年來國際地緣政治局勢變化迅速,帶動軍事需求,台船將加速、加深、加寬調整策略因應,加速智慧製造,打造非紅供應鏈,掌握軍艦(潛艦後續艦、無人船等)、商船(含修船)兩大主線訂單,也要爭取海軍180億元1,320艘無人艇大單。
台船(2208)董事長陳政宏表示,台船持續多角化布局,但還是會集中在擅長造船本業(商船、軍艦),目前也持續導入智慧船廠,提升生產效率也因應少子化衝擊。總經理蔡坤宗表示,台船在手訂單2000億元,訂單能見度到2030年第二季,目標明年轉為獲利。
陽明海運積極訂造新船提升運力搶占利基市場,16日與韓華海洋簽署7艘1.6萬TEU級LNG雙燃料船建造合約,預計2028至2029年陸續交付。連同2026年起陸續交付的5艘1.55萬TEU級的LNG雙燃料貨櫃輪,首支12艘LNG雙燃料船隊即將成軍,計畫優先部署在歐盟區市場。
陽明海運(2609)今(16)日與韓華海洋簽署七艘1.6萬TEU級LNG雙燃料船建造合約,每艘平均約1.95億至2.19億美元(約新台幣57.08億至64.07億元),合計交易總金額13.64億至15.31億美元(約新台幣399.58億至448.5億元),預計2028至2029年期間陸續交付,強化陽明全球營運船隊配置。
陽明(2609)今天與韓國韓華海洋公司簽署7艘16,000 TEU級LNG雙燃料全貨櫃輪建造合約,預計2028至2029年期間陸續交付,合併陽明預計自2026年起陸續交付5艘15,500 TEU LNG雙燃料貨櫃輪,將組成12艘LNG雙燃料船隊,不僅擴大陽明低碳船舶比重,更強化航線佈局的靈活性與競爭優勢。
陽明海運與韓國韓華海洋16日於陽明海運重慶大樓正式簽署7艘 16,000 TEU級LNG雙燃料全貨櫃輪之建造合約,由陽明海運蔡豐明董事長及韓華海洋金熙喆(Mr. Charles Kim)執行長代表簽署,此批船舶預計將於2028至2029年期間陸續交付,可完善陽明海運全球營運船隊配置、並以環保節能船隊提供客戶低碳運輸服務。
貨櫃海運三雄受歐美遠洋線運價走弱影響,8月營收均呈年月雙減。陽明、萬海表示,新造船運力持續交付卻碰上貨運需求疲軟,運價持續承壓,若中國十一黃金周前有出貨潮,可望提振短期需求回升。
國艦國造、海軍擴大採購無人艇,激勵台船業績衝鋒。台船在手訂單待執行餘額增至1,350億元,主要是首季接獲海軍IDS海鯤艦後續兩艘大單,市場推估合約金額超過600億元,5月補認列營收。18日將登場的國防展,台船主打無人船「奮進魔鬼魚號」搶單,開展新業務;明年將全力爭取海軍180億元千艘無人艇、潛艦救難艦一艘預算132億元等兩大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