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貨載的搜尋結果,共174筆
SCFI連4紅,一舉攻上1500點大關,加上美中取消港口費、關稅調降等利多連發,本土金控旗下投顧最新報告分析,雖然美對中關稅調降10%至47.6%,但預期對拉抬貨載需求的幫助有限,反而是航商在11月過後,通常都會透過減班後喊漲運價,作為年度長約簽訂的談判籌碼,以及美洲線在十一長假後在春節前1個月左右,向來都會出現一波運送小高峰,可望成為貨櫃3雄本季營運的兩大助力。
高階材料T-Glass玻纖布供應持續吃緊,雖然擴產計畫已陸續啟動,業界真正憂慮的卻是這波缺貨潮恐將延續至2027年。欣興(3037)直言,AI伺服器與高效封裝需求爆發,遠超市場原有預期,即使新產能逐步開出,供需失衡仍難以緩解,BT與ABF載板也因此進入新一輪報價上調周期。
萬海航運在21日海外線上法說會強調兵貴神速,將緊盯川習會貿易關稅談判與供應鏈轉移變化,彈性調整運力搶商機,31日起攜手長榮、陽明,新增華北直航印尼航線,因應中國與東南亞雙向貿易活絡。
陽明(2609)董事會通過子公司光明海運展開4艘節能環保大靈便型散裝船布建作業,以維持光明海運營運船隊競爭力與獲利能力。
中國今(14)日起將對美國船舶開徵港口費,海岬型、巴拿馬型散裝船的美國上市船東與未上市航商、租船營運商比例較高首當其衝,波羅的海散裝運價指數BDI在13日率先反應,大漲208點至2,144點、日漲10.74%,海岬船平均日租金領漲4,916美元至28,132美元、日漲21.18%,巴拿馬型船上漲384美元至16,257美元、日漲2.42%。
運價第三季旺季不旺,貨櫃三雄公布9月營收均較去年同期下滑2成以上,長榮(2603)年減32.52%,陽明(2609)年減40.94%,萬海(2615)年減26.46%。
川普對等關稅衝擊全球供應鏈,也打亂貨載市場秩序,長榮航空總經理孫嘉明在美國當地時間4日表示,隨著稅率底定,出口量能會慢慢恢復正常,台灣這波還有「AI護體」,先前AI伺服器出貨就已經相當旺盛,接下來又是第4季傳統貨運旺季,運價會比第3季要來得好。
全球供應鏈東移,東南亞已躍為製造與出口重鎮。長榮近年積極加碼布局東協市場,與新加坡港務局(PSA)合資設立專屬碼頭,更連續推出多條新航線,且10月31日首度與萬海、陽明聯手,以艙位共享方式,周班經營CIM航線(華北-印尼/馬來西亞),再加上4月20日已上線的CIX7(東南亞-東印度)服務,全力搶攻供應鏈轉移的商機。
萬海航運(2615)深耕印度水產與冷鏈市場,再度參與「印度國際水產雙年展」,展出冷藏與冷凍貨運的完整解決方案,強化與食品產業的連結,擴大商機。
港務公司在高雄港第四貨櫃中心120、121號碼頭設有自營櫃場,但審計部報告指出,2022年營業淨利700萬餘元,但前年及去年營業淨損分別為4222萬餘元、4323萬餘元,主要是場地作業等採委外方式辦理,外包費就高達1億4233萬餘元。港務公司回應,自營櫃場主要定位為「備援」角色,將於今年9月1日起改以出租方式,增裕公司營收。
高雄港第四貨櫃中心120、121號碼頭為高雄港務分公司自營櫃場,但審計部報告指出,2022年營業淨利700萬餘元,但前年及去年營業淨損分別為4222萬餘元、4323萬餘元,主要是場地作業等採委外方式辦理,外包費就高達1億4233萬餘元。港務公司說,自營櫃場在高雄港主要定位為「備援」角色,今年9月1日起調整轉型現行櫃場作業方式,以積極優化港區港埠資源並增裕公司營收。
中美關稅暫緩期再延90天拉貨效應遞減,上海航交所運價指數SCFI在15日報價續跌1.98%至1,460.19點,連續十周下跌,美西、美東線續跌3.51%、2.61%;歐洲受暑假效應影響,歐洲線、地中海線續跌7.19%、1.68%。
美中關稅暫緩期再延90天拉貨效應遞減,上海航交所運價指數SCFI今(15)日續跌1.98%至1,460.19點,連續十周下跌,美西、美東線續跌3.51%、2.61%;歐洲受暑假效應影響,歐洲線、地中海線續跌7.19%、1.68%。
貨櫃三雄公布7月營收,受到運價回檔影響,營收同步下滑,跌幅都接近4成;另外,SCFI指數下跌61.06點、至1489.68點,跌幅3.94%,連續第九周下跌。不過,由於美國關稅在8月將逐步明朗化,加上歐洲持續塞港,有利於運價逐步止跌回穩。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在美東時間7月31日公告,台灣對等稅率調整為20%,與印度、越南、斯里蘭卡等國並列,被歸類為貿易關係未達互惠標準的對象之一。各界憂心未來台灣在國際市場上,恐將面臨更嚴峻競爭。但會有哪些產業受影響。《中時新聞網》整合各方資訊、報導,整理如下:
美國對台灣對等關稅暫報20%,若後續雙方達成協議可望再調降。多位航運界人士強調,關稅若能談到15%最好,台廠與日、韓等主要對手國立足在相同條件競爭。美國這波對等關稅更新,主要聚焦非電子產品的傳統產業,也因此,目前航運市場呈現海空運兩樣情,海運傳產貨出口明顯放緩,空運AI、半導體等供應鏈持續出貨。
美國公布對台灣暫時性關稅20%,總統賴清德今(1日)早發文,只要後續達成協議可望再調降稅率。多位航運界人士評估,關稅若能談到15%是滿分,20%是中等,台灣出口大宗是AI、高階半導體及晶片等,毛利高、關稅轉嫁能力高、影響小,其他毛利低的傳產商品可能要往關稅低、製造成本低的國家移動。
美中可能延緩對等關稅寬限期,海運界推演短中長期可能影響三套劇本。短期來看,陽明、萬海等船公司研判,貨主之前觀望而Hold住的貨,尤指為年終購物季準備的貨,將開始安排海運,應該算是正面消息;不過,台驊等貨代業者則認為,延緩意味美對中態度軟化,最好情況是未來中國關稅低於預期,短期對航運影響是貨主持續觀望、拉貨延後,出貨節奏趨緩。
美國對等關稅大限進入倒數,海運界預估迎來三大變局,一是高關稅將減少全球進口到美國的貨運量;二是美國挾關稅談判打開多國市場,美國出口貨運量未來將增加;三是亞洲製造將增闢新市場,到非美國的貨運量有較大增長空間。
BDI(波羅的海乾散貨指數)上周上漲超過2成,散裝航運族群今天普遍走揚,慧洋-KY(2637)、中航(2612)最為強勁,漲幅都超過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