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貿易摩擦的搜尋結果,共545筆
在擴大內需政策、與假期效應疊加下,大陸國家統計局9日發布最新數據顯示,大陸10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升0.2%,時隔3個月後再度出現正增長,核心CPI漲幅也是連續第6個月擴大。10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由9個月持平轉為上漲0.1%,為年內首次上漲;雖年減2.1%,但降幅是連3個月收窄。
在川習會後,美中貿易摩擦持續釋出降溫訊號,北京當局7日晚宣布暫緩實施稀土等6項關鍵戰略物資的新出口管制,同步恢復3家美企大豆資格等對美國農產品檢疫限制。此外,美國總統川普抨擊《紐約時報》唱衰川習會是「假新聞」。
《環球時報》6日報導,陸美近期相繼調整多個關稅或非關稅措施,開始落實雙方吉隆坡經貿磋商達成的成果共識。大陸專家表示,這是落實陸美元首會晤重要共識的具體體現。
世界經濟論壇(WEF)主席布倫德(Borge Brende)5日警告,全球金融市場可能正面臨三個潛在泡沫,分別是加密幣、AI及債務。他在聖保羅受訪時表示:「未來我們可能會看到泡沫浮現,一是加密幣泡沫,二是AI泡沫,三則是債務泡沫。」他並指出,各國政府的債務水準已達到1945年以來新高,這對全球金融穩定構成隱憂。
美國針對高階AI晶片銷往中國大陸一事守得死緊,業界巨頭輝達屢次嘗試遊說未果,中國市場龍頭地位不保。現在又有壞消息傳來,兩名知情人士透露,中國官方已發布「指導意見」,要求所有接受國家注資補助的資料中心須用本土AI晶片。不僅輝達成為最大受害者,超微、英特爾等業者也會受到不小影響。
台股今(4)日早盤延續昨日多頭走勢,一度大漲205.36點、再創歷史新高28539.95點後,台積電(2330)及權值電子股鴻海(2317)、廣達(2382)、台達電(2308)、緯穎(6669)、世芯-KY(3661)及南亞科(2408)等紛紛翻黑,指數由紅翻黑,不過,智邦(2345)強勢登上漲停創下1180元新高、台光電(2383)及中光電(5371)等表現相對強勢支撐,終場加權股價指數收在28116.56點,下跌218.03點,成交量為5848.92億元;櫃買指數收在261點,下跌4.68點,成交為1401.85億元。
中美元首會談上周達成中國放寬稀土出口等承諾之際,中國與歐盟則在布魯塞爾進行「升級版」出口管制對話磋商,歐盟高層官員透露,中方在「習川會」上承諾取消稀土出口管制一年也適用於歐盟,有助於緩和中歐貿易摩擦,並維持稀土供應鏈穩定。
全球進入降息循環之際,新興市場債再度站上資金焦點。三大法人機構指出,高殖利率、美元走弱、基本面改善與寬鬆政策環境,共同構築新興債後市的良性循環,預期將持續吸引全球資金回流,成為投資組合中具攻守兼備的核心資產。
美國總統川普在2025年1月20日展開其第二任期以來,推動特立獨行的單邊主義和關稅政策,將全球帶入一個異常震盪的階段,即將其上任即將屆滿一年,但不論是地緣政治、全球貿易或金融市場,仍處在一個高度不穩定的狀態中。在川普強勢而獨特的行事作風之下,可以預期在其剩下三年多的任期內,國際政經局勢仍將充滿不確定性,值得當政者和廣大投資者謹慎應對。
群益投顧公布2025年11月財富管理月報,預期第四季全球股市將維持「高波動、區間震盪」格局,提醒投資人宜保持適度的風險控管,可優先關注具中長期成長潛力的主題,同時適度配置防禦性資產,以降低市場波動帶來影響,投資策略則建議同時掌握3重點。
近期,國際貿易環境持續緊張。繼中國政府宣布對稀土、鋰電池及反無人機技術等一系列產品和技術,實施出口管制後,美國政府表明將採取反制措施,包括可能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稅,使得中美貿易摩擦再次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然而,這些外部政策不確定性與地緣政治雜音下,諸多深入數據與結構性指標顯示,中國經濟正加速轉向「高品質成長」模式,其展現的出口韌性與內在穩定性,遠超出市場預期,進一步提振了全球投資人對中國市場的信心。
綜合外電報導,歐盟官員正就一項新貿易手段展開辯論,在中國對關鍵原物料實施出口管制、循外交解決方案未果時,要求中國部分對歐出口商以「實物」方式,即以等值原物料直接交付給歐盟戰略儲備,繳納關稅,作為確保關鍵物資供應選項之一。此方案為多項備選措施之一,仍屬構想階段,還沒定案。
秋季,本已值氣溫漸涼之際,然而中美兩強未能停歇的貿易摩擦,讓稀土供應鏈被壟斷的議題延燒至全球;雙方在科技與資源領域的角力之下,更讓市場的投資信心面臨考驗。另一方面,稀土作為高科技產業的命脈,其出口限制不僅牽動全球製造業,也使澳洲這一資源大國的戰略地位日益被凸顯。這不僅為國際間資金配置提供了新的選擇,將可為澳幣增添一定的支撐力道。
日媒披露,為迎接明天在東京舉行的日美元首會談,兩國政府正協調,擬簽署關於確保電動車等產業不可或缺的稀土等關鍵礦物及造船領域合作的備忘錄。至於根據日美協議、日本將投入約80兆日圓(約新台幣16兆元)的巨額投資,元首會談後能推進到何種程度,也成為焦點。
亞德客-KY(1590)將於10月30日召開法說會,說明營運表現,法人認為,公司第四季關稅與ECFA影響降低,加上持續提升市占率,有望淡季不淡,從去年第三季以來營運逐季走揚趨勢不變,第四季優於第三季。
自日本自民黨新任總裁高市早苗當選以來,日圓兌美元持續承壓,近期一度貶破153,創今年2月中旬來新低。市場解讀其政策基調偏向延續寬鬆,投資人信心受挫,日圓在同期主要貨幣中跌幅居冠,累計貶值逾3.5%。
美國高階官員表示,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將在亞洲行期間尋求與貿易夥伴簽署經濟協議與關鍵礦產合作案,同時在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進行關鍵會晤前,為加大對中國大陸施壓鋪路。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近日公布「亞太地區經濟展望」,上調中國2025年國內生產毛額(GDP)增長預測至4.8%,較4月份預測大幅提高0.8個百分點,另預測2026年中國經濟增長將放緩至4.2%。
「川習會」可望於本月30日在南韓慶州的亞太經合(APEC)峰會場邊舉行。兩大強權領導人見面關鍵議題應該少不了大豆,這是美中最新一波貿易戰標的,川普日前表示任何貿易協定前提在於北京增加對美國大豆採購量。白宮主動公布川習會時間,中方卻遲未發布,大豆之戰方興未艾,川普能否拯救美國豆農命脈,讓豆農再次偉大?
市場擔憂美中貿易摩擦升溫,美股四大指數周三同步收黑,以費半指數挫跌2.36%最重,台股加權指數今(23)日開低191.84點或0.69%,早盤最低挫跌277.24點或1%、回測27371.67點,隨後跌幅略見收斂,光復節連假前觀望氣氛濃厚。